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2)
2023(10824)
2022(8974)
2021(8569)
2020(7121)
2019(16143)
2018(16126)
2017(29593)
2016(16480)
2015(18561)
2014(18671)
2013(18166)
2012(16820)
2011(15112)
2010(15176)
2009(14405)
2008(14555)
2007(12829)
2006(11468)
2005(10705)
作者
(44467)
(37337)
(37102)
(35700)
(23634)
(17557)
(16874)
(14404)
(14132)
(13367)
(12906)
(12485)
(12232)
(12165)
(12142)
(11461)
(11129)
(10674)
(10618)
(10589)
(9627)
(9061)
(8919)
(8536)
(8354)
(8344)
(8315)
(8140)
(7524)
(7489)
学科
(61743)
经济(61639)
管理(52376)
(44104)
(37755)
企业(37755)
(30884)
中国(23289)
方法(23277)
(21615)
数学(20327)
数学方法(20154)
(17275)
(16160)
(14948)
财务(14916)
财务管理(14868)
财政(14161)
企业财务(14149)
业经(14117)
(13879)
银行(13860)
(13244)
体制(12829)
(12723)
贸易(12716)
(12506)
(12367)
金融(12360)
(11993)
机构
大学(227829)
学院(224846)
(100613)
经济(98729)
研究(84567)
管理(80322)
中国(67524)
理学(67513)
理学院(66764)
管理学(65884)
管理学院(65446)
(58001)
(49529)
科学(46291)
(42559)
财经(41341)
研究所(37737)
(37623)
中心(37077)
(34673)
(34470)
经济学(32871)
北京(32129)
(30494)
财经大学(30452)
经济学院(29385)
(28703)
师范(28409)
业大(28386)
农业(26709)
基金
项目(141884)
科学(112267)
研究(108319)
基金(104370)
(90821)
国家(90109)
科学基金(76285)
社会(70829)
社会科(67194)
社会科学(67182)
基金项目(53375)
(52180)
教育(50468)
自然(45569)
(44827)
自然科(44505)
自然科学(44491)
自然科学基金(43718)
资助(42939)
编号(42790)
成果(37853)
(33815)
重点(32782)
(32378)
课题(31441)
国家社会(30929)
(30357)
(29567)
教育部(29557)
(29461)
期刊
(115789)
经济(115789)
研究(79059)
中国(56383)
(50702)
学报(33489)
管理(32658)
(32190)
科学(30880)
教育(29524)
大学(26646)
(25117)
金融(25117)
学学(24798)
财经(22446)
农业(21313)
经济研究(20113)
(19386)
技术(18730)
业经(15600)
问题(15077)
(14334)
世界(13000)
国际(12593)
会计(12433)
(11812)
财会(10938)
(10688)
技术经济(9822)
理论(9590)
共检索到368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调控政策体系研究”课题组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 ,明确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极为重要和紧迫的。用公共财政理论构筑与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 ,是一个方向性选择。今后一段时期 ,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从界定政府事权范围、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支出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杰  张海庆  靳黎民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赵杰,张海庆,靳黎民半年来,河南省新老财政体制衔接顺利,过渡平稳,运转正常,其效果越来越被各界人士所公认,但问题也逐渐显露,要妥善解决存在问题,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一、新财政体制的实现形式及运行效应(一)河南省财政体制改革遵循...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月英  
现行财政体制无疑是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文章认为,改革的基本方向应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非对称型分权模式。同时,财政体制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总体系统规划,与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层级设置、明晰各级政府事权等统筹推进。就财政体制本身而言,建议改革转移支付方式、完善税制、实行省以下多样化的财政体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寇铁军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寇铁军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解决现有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使非规范化集权与分权并存的局面走向规范化,必须走出对原有体制修修补补的老路,从简单地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重塑中国的现代财政体制。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家峰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本质上讲,属于中观经济体制的变革。但由于国有经营性资产占全国总量约五成左右,数量巨大,它的变革一方面直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绩效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对能否建立起市场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国有资产目标合理定位,重新设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定最有效率的改革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林  徐丽萍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四次大的改革,诠释了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和优化路径。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集权效应,支出则具有明显"向下挤压"的效应。两种效应的结果是县、乡两级财力薄弱,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下降。为此,引入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以平衡财力。但大量的转移支付在五级政府间流动,出现层层"渗漏"。为了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率,中国政府对财政管理级次进行了"扁平化"改革。即建立"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长革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和事权范围,确保政府职能"不越位、不缺位"。事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边界,体现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财政资金是有限的,政府如果在竞争领域做了不该做的事,不但会干扰市场,更会在民生领域投入不足,致使该做的事做不好。因此,调整和完善央地财政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首先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工  
分税制财政体制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施的一种规范的制度,由于它具有稳定性、协调性和制衡性的特点,使其能有效地调节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因而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志勇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财政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探索进一步改革方向,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本文理论综述主要围绕不同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展开进行,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体制改革理论综述,总结了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改革的有关理论,对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的主要理论进行归纳,并对相关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第一,公平型财政体制是新一轮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制度源泉。围绕着公平与效率的论证关系,我们认为,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不期而遇,表明长期持续的效率型财政体制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增幅的下滑意味着"改革拐点"已经到来,重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企业和居民的收入提升"造血",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公平型财政体制将创造新的经济绩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之刚  
1994年实行的分税财政体制,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导致了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对此进行体制上的成因分析,可以为分税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可参考的建议。除缓解基层政府的收支矛盾外,更为重要的改革目标是:确定基层政府职能,配合较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较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的建立,构建具有自律机制有效运行的基层财政体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项怀诚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经历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的艰辛历程,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变。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和核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谱写了经济体制改革中最为华彩的一章,为经济体制改革攻坚克难,为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中国财政体制如何处理集权-分权关系,为人们所反复讨论。回顾总结已有的改革,应特别注重由"行政性分权"转为"经济性分权"所内含的制度变革逻辑。分析1994年以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不可陷入似是而非的"因地制宜"论和简单看待中央、地方收入占比高低,而应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大局对财政制度规范的客观要求和中央、地方事权合理化这一"源头"问题,处理好扁平化、地方税体系建设、理财法治化与民主化、转移支付合理化等重大问题。较适当合理的中央、地方收入占比,主要应是在制度建设、机制变革中自然生成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基层政府财政改革”课题组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一是要通过体制调整解决基层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二是要通过转移支付改革实现地区间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均衡。应设立长远目标,以及与目标相关联的评价标准,避免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产生更难解决的长期问题;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则应尽快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