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9)
- 2023(10917)
- 2022(9094)
- 2021(8518)
- 2020(7069)
- 2019(16734)
- 2018(16253)
- 2017(31546)
- 2016(17201)
- 2015(19584)
- 2014(19810)
- 2013(20177)
- 2012(19091)
- 2011(17477)
- 2010(17275)
- 2009(15904)
- 2008(16026)
- 2007(14459)
- 2006(12245)
- 2005(11384)
- 学科
- 济(78907)
- 经济(78841)
- 管理(48345)
- 业(45643)
- 方法(38036)
- 企(35704)
- 企业(35704)
- 数学(34423)
- 数学方法(34179)
- 中国(22583)
- 农(19980)
- 财(19410)
- 贸(17612)
- 贸易(17602)
- 易(17187)
- 学(17067)
- 制(15526)
- 环境(14673)
- 业经(14030)
- 银(13775)
- 银行(13748)
- 融(13650)
- 金融(13648)
- 行(13221)
- 农业(12649)
- 地方(12069)
- 务(11964)
- 财务(11944)
- 财务管理(11915)
- 和(11815)
- 机构
- 大学(260979)
- 学院(256744)
- 济(118102)
- 经济(116014)
- 管理(96199)
- 研究(94572)
- 理学(82531)
- 理学院(81581)
- 管理学(80364)
- 管理学院(79878)
- 中国(74136)
- 科学(55430)
- 京(55408)
- 财(53020)
- 所(48781)
- 农(45791)
- 研究所(44307)
- 财经(42829)
- 中心(42703)
- 经(39165)
- 经济学(38833)
- 业大(37812)
- 江(36758)
- 农业(36311)
- 北京(35528)
- 经济学院(35169)
- 院(33348)
- 财经大学(32094)
- 范(31815)
- 师范(31492)
- 基金
- 项目(168449)
- 科学(133123)
- 基金(126437)
- 研究(120088)
- 家(111670)
- 国家(110870)
- 科学基金(93644)
- 社会(78764)
- 社会科(74904)
- 社会科学(74882)
- 基金项目(65954)
- 省(61654)
- 自然(60222)
- 自然科(58854)
- 自然科学(58834)
- 自然科学基金(57869)
- 教育(54536)
- 划(53836)
- 资助(52804)
- 编号(45747)
- 部(39605)
- 重点(38622)
- 成果(37510)
- 发(36548)
- 创(34558)
- 国家社会(34227)
- 教育部(33910)
- 科研(32958)
- 中国(32917)
- 创新(32598)
- 期刊
- 济(124508)
- 经济(124508)
- 研究(78085)
- 中国(49224)
- 学报(42616)
- 财(41311)
- 农(40617)
- 科学(39225)
- 管理(33837)
- 大学(31778)
- 学学(30140)
- 融(27633)
- 金融(27633)
- 农业(27302)
- 财经(22656)
- 经济研究(21612)
- 教育(21162)
- 技术(19829)
- 经(19573)
- 业经(17687)
- 问题(17191)
- 贸(16716)
- 业(15904)
- 国际(14638)
- 世界(14103)
- 技术经济(13582)
- 统计(12719)
- 理论(12313)
- 版(12204)
- 商业(11214)
共检索到383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跃 冯连勇
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京都议定书》等文件催生了以CO_(2)排放权作为商品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研究中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对我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有效交易日数据,对中国试点碳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与分形市场假说理论,分别采用游程检验法、方差比检验法以及重标极差分析法等对中国碳市场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探讨各方法导致计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并利用GARCH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试点碳市场未能达到弱式有效水平。同时,根据中国目前碳市场运行现状给出一定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靖烨 曹铭 李朋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立了9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自试点成立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各项市场指标全国领先,并且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接近。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963个日收盘价格组成的收益率序列建立GARCH-M模型分析发现,该序列不满足随机游走,并具有波动积聚的特点,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条件。因此,应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政府的重视程度,提升运行的有效性,推进国内外市场交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茂芝 任心原 高淮 张文秀
我国正处于由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过渡的初期阶段。对于碳交易市场而言,流动性是发挥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实现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对于控排企业和碳市场投资者而言,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资产预期收益,因而对企业做出相关的碳资产管理决策有重大影响。文章对各试点碳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碳市场建立初期,大部分市场都存在流动性低下的问题,但随着市场运行时间增长,配额的流动性不断增强。通过将国内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至今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与EU-ETS进行比较,发现EUA现货市场也出现过类似趋势。参考EU-ETS的发展过程,我国试点碳市场流动性问题将随着市场继续运行得到改善。最后,针对流动性问题对试点碳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试点碳市场 换手率 流动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治国 车帅 王军
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与合成控制法以及空间双重差分方法综合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就平均效应而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试点地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政策的动态影响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存在“倒U型”特征;利用SCM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实施后湖北、天津、重庆等省份碳排放量明显减少;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范围分析发现,碳泄漏问题的存在导致试点政策的整体减排效果显著降低。鉴于此,各试点省份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加强区域联动以推动协同减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申晨 林沛娜
适应新的世界经济趋势,科学分析我国不同碳市场的运行情况,把握交易规模、价格和日收益率等变量特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讨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为市场交易主体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日成交量和收盘价数据,考察当前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价格和收益率走势,并结合收益率的波动性、杠杆效应、风险溢价、条件方差等实证分析碳交易市场风险。结果显示:各试点省市碳交易所的成交量、收盘价和日收益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和深圳交易所对市场价格有较强的长期记忆性,重庆交易所收益率的波动性最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申晨 林沛娜
适应新的世界经济趋势,科学分析我国不同碳市场的运行情况,把握交易规模、价格和日收益率等变量特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讨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为市场交易主体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日成交量和收盘价数据,考察当前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价格和收益率走势,并结合收益率的波动性、杠杆效应、风险溢价、条件方差等实证分析碳交易市场风险。结果显示:各试点省市碳交易所的成交量、收盘价和日收益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和深圳交易所对市场价格有较强的长期记忆性,重庆交易所收益率的波动性最易受外部冲击影响;部分碳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但外部冲击对各试点市场都可能产生系统性影响,导致极端波动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对比各试点省市的碳市场交易状况而言,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和价格相对更平稳,ARCH-M效应最强,其市场收益有较高的正风险溢价,具有成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金融中心的潜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韬 周丽 段茂盛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总社会成本,有利于解决"碳泄漏"问题,并减少碳指标价格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连接我国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认为试点体系连接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但连接面临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国家层面配套政策的缺失以及各试点体系在关键规则设计中的不一致,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成尚需时日,中央政府应鼓励试点体系进行连接探索,并...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 碳交易 连接 区域碳市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明皓 李永宁 肖翔
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下形成的碳减排额度CER交易市场是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础。本文对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此判断国际碳排放市场的有效性。通过Granger检验,我们发现CER期货市场具有较好的短期价格发现功能,但其长期价格发现功能不明显。进一步研究CER市场和EUA市场的联动效应,SVAR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CER市场和EUA市场的现货和期货价格间存在相互影响,但长期而言,CER市场和EUA市场具有动态稳定性。
关键词:
CER期货市场 价格发现 联动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季凯文
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方式。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背景及内涵特征,探讨了江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应加快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及监测体系,合理确定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以及交易价格,探索建立省级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及期货市场,大力开展森林碳汇、林权和碳排放权交易,研究制定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以期为江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 森林碳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辛姜 赵春艳
使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于不同区制下的波动特征,发现市场价格受到的影响是多维时变的,金融市场、工业市场、能源市场及国外碳交易市场等都会对其价格造成冲击且存在相互关联。最后提出建议:当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时,政府应以政策调控为手段进行干预,降低风险;当价格低波动时,政府应减少干预,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政府政策调控为辅。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党建民 张新润
文章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减排压力、科学减排模式和全面参与减排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又从政法环境、技术条件和实际经验三方面探讨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条件下我国企业成本效益情况;认为我国已具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条件,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可以更好地履行企业和国家的减排责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扬雷 杜莉
目前探索和发掘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市场交易制度已迫在眉睫。因此,对于现有碳金融交易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将通过分形市场理论对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我国碳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交易市场 分形理论 有效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艳 韩文龙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的共识,随之演化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成为了新兴的竞争性市场。为了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取得议价权,分享其中的交易收益,我国必须建立健全自己的碳交易体系。本文应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状况,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剖析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构建完备性和竞争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制度性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现状分析 构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旸 郑培江
以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族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的波动聚集性、持续性表现不完全一致;北京、上海和重庆存在负向的杠杆效应,广东和湖北不存在杠杆效应;从波动溢出效应关系看,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间的整体联动性不强;运用方差比率检验法得出,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均未达到弱势有效市场。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