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3)
2023(16935)
2022(14378)
2021(13587)
2020(11800)
2019(27177)
2018(26891)
2017(51195)
2016(27746)
2015(31620)
2014(31533)
2013(31205)
2012(28993)
2011(26111)
2010(25984)
2009(24191)
2008(23977)
2007(21232)
2006(18009)
2005(16375)
作者
(80207)
(67219)
(66900)
(63945)
(42766)
(32291)
(30687)
(26232)
(25393)
(23977)
(22912)
(22789)
(21299)
(21228)
(21014)
(20890)
(20174)
(19787)
(19621)
(19180)
(16571)
(16428)
(16392)
(15344)
(15105)
(14978)
(14906)
(14726)
(13699)
(13506)
学科
(113322)
经济(113153)
管理(81235)
(76143)
(63158)
企业(63158)
方法(56944)
数学(50460)
数学方法(49821)
(32480)
中国(31162)
(28915)
(26213)
(24363)
业经(22550)
(22351)
贸易(22341)
(21795)
(20911)
银行(20873)
(20475)
财务(20400)
财务管理(20342)
(20193)
金融(20185)
(19969)
企业财务(19416)
(18683)
农业(18612)
地方(18418)
机构
大学(400704)
学院(395980)
(165395)
经济(162073)
管理(153142)
研究(134422)
理学(132330)
理学院(130890)
管理学(128457)
管理学院(127737)
中国(105393)
(84443)
科学(81405)
(78562)
(67820)
(66949)
中心(63062)
财经(62717)
研究所(61701)
业大(59085)
(57907)
(57213)
北京(53192)
农业(52964)
经济学(51751)
(50112)
师范(49528)
(48563)
财经大学(46841)
经济学院(46677)
基金
项目(267047)
科学(211144)
基金(198055)
研究(190558)
(173997)
国家(172640)
科学基金(148004)
社会(122488)
社会科(116132)
社会科学(116103)
基金项目(103505)
(100942)
自然(97198)
自然科(95075)
自然科学(95043)
自然科学基金(93427)
教育(88939)
(86798)
资助(82920)
编号(75208)
成果(61807)
(60886)
重点(60283)
(55112)
(54796)
教育部(52256)
科研(52141)
课题(52053)
国家社会(51796)
创新(51384)
期刊
(172745)
经济(172745)
研究(113751)
中国(77971)
学报(65285)
(62761)
科学(59326)
(59049)
管理(55509)
大学(49702)
学学(47029)
农业(39807)
教育(39604)
(38883)
金融(38883)
技术(34013)
财经(31781)
经济研究(29156)
(27236)
业经(26327)
问题(22871)
(22303)
统计(21866)
(20300)
(19616)
(19347)
技术经济(19181)
理论(18043)
世界(17734)
决策(17527)
共检索到583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嘉祺  郝旭光  
本文采用包含情境元素的心理问卷调查收集了中国证券监管者在决策中经常出现的数十种非理性行为的大样本数据,通过引入多维尺度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重点讨论其中的12种非理性行为在二维空间图中的整体关联特征和规律。基于MDS所形成的空间关联模型显示,合取谬误、易得性偏差、锚定效应、过度自信和证实性偏差共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非理性行为集群,反射效应、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处置效应和赌徒谬论共同构成另一个联系紧密的非理性行为集群,确定性效应则是连接上述两个非理性行为集群的核心。上述结果表明,中国证券监管者在决策中存在趋近式和逃避式两种截然不同的非理性行为模式,其中,趋近式非理性行为模式有着较逃避式非理性行为模式更强的信念支撑,并且对于确定性结果的追求同时贯穿于监管者的两种非理性行为模式中。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旭光  于海娇  张士玉  
通过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统计学中列联表的Kendall相关分析方法,对监管者自我服务偏见、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进行分析,检验监管者的自我服务偏见和后视偏见之间、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之间以及推卸责任效应和后视偏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监管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服务偏见、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且这三者之间两两存在关联。监管者应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非理性认知偏差,并且在纠正这些偏差时注意不同偏差之间的关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飞  郝旭光  赵春霞  
以61名证券市场监管者与253名企业管理者为研究样本,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基于代际差异的角度,对"70后"证券监管者与"80后"、"90后"企业管理者心理账户存在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情境下,"70后"证券监管者与"80后"、"90后"企业管理者心理账户偏差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70后"证券监管者在决策时,更容易受到心理账户偏差的影响;代际间心理账户水平随决策情境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心理账户甚至消失;学历与心理账户水平不相关,性别在不同情境下,对心理账户水平产生不同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监管者在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非理性行为的前提下,应借助培训,培育理性思维;要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保证监管机构有序运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郝旭光  李放  张士玉  
现有文献较少研究中国证券监管者的行为偏差,更少研究行为偏差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通过有情境因素的问卷调查,验证了中国证券监管者存在先验假设偏差、立即满足偏差和回忆陷阱。研究发现其产生的共同因素都是源于决策者在选择决策信息时存在重主观、轻客观的特点,并与过度自信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定量分析进行实证,发现证券监管者过度自信的比例比一般管理者的比例高。实证结果还发现这三项行为偏差之间存在关联性,包括先验假设偏差和立即满足偏差二者具有高度正相关,先验假设偏差与回忆陷阱、立即满足偏差与回忆陷阱都具有中度正相关。这个结果揭示了体制对中国证券监管者的双重作用以及在公众关注度高、业绩压力大的条件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笔者运用已有的行为金融学方法研究证券市场监管者的非理性问题,通过采用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法,向监管部门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发放问卷并根据问卷的数据,对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存在着代表性偏见、锚定和调整效应、证实性偏差、框定陷阱、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处置效应、沉没成本偏差、心理账户、模糊厌恶等偏差,这些偏差影响并制约着他们的决策行为。其中,监管者的后悔厌恶最明显,其他依次为锚定和调整效应,损失厌恶,处理效应,框架效应,心理账户,代表性偏见,模糊厌恶,过度自信等。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非理性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郝旭光  刘欢  张士玉  
本文借鉴心理学研究法,选取证券市场监管者和企业管理者为被试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数据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证券监管者的控制力幻觉、随机性误解以及联合分离事件偏差三种非理性偏差进行了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类型群体的非理性特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旭光  佟薇  
文章选取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三种非理性行为认知偏差作为研究变量,以证券监管者和一般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情景元素的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监管者与一般管理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监管者存在的三种行为偏差彼此之间具有关联性;过度自信与锚定效应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为此,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对提高监管者自身认识,加强证券监管有序有效,促进证券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张嘉祺  邱筱青  
证券市场安全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而证券市场安全与证券监管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根据心理学的一般原理,探讨了损失厌恶、代表性偏差和处置效应对证券监管的影响,并将结果与机构投资者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发现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特征。实证结果发现:证券监管者中较高比例人群存在损失厌恶、高代表性偏差和处置效应倾向。此外,监管者在这三种非理性行为的表现中并不显著好于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并且还具备比后者显著更高的损失厌恶倾向;监管者的损失厌恶与处置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机构投资者的损失厌恶与处置效应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证券监管者的代表性偏差与处置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机构投资者的代表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李顺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证券监管者非理性偏差直接影响着证券监管效果。本文通过有情境因素的问卷调查,发现证券监管者普遍存在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及偏好逆转三种非理性偏差。实证研究表明三种非理性偏差之间存在关联性,其中后悔厌恶和偏好逆转呈现高度正相关,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偏好逆转和损失厌恶都呈现中度正相关。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发现监管者错误恐惧心理是引起三种非理性偏差的共同原因,错误恐惧经历了错误预期、错误体验和错误承担三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错误恐惧导致决策失误的途径,以助于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李顺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证券监管者非理性偏差直接影响着证券监管效果。本文通过有情境因素的问卷调查,发现证券监管者普遍存在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及偏好逆转三种非理性偏差。实证研究表明三种非理性偏差之间存在关联性,其中后悔厌恶和偏好逆转呈现高度正相关,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偏好逆转和损失厌恶都呈现中度正相关。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发现监管者错误恐惧心理是引起三种非理性偏差的共同原因,错误恐惧经历了错误预期、错误体验和错误承担三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错误恐惧导致决策失误的途径,以助于监管者克服错误恐惧,防范非理性偏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春铃  石桂峰  
作者通过构建不对称信息结构下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应用Bayes法则对证券监管者声誉和承销商声誉的动态化以及二者声誉变动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模型结论显示,监管者对承销商的违规或错误评估行为的“宽容”以及任何“下不为例”的监管思维不仅会加剧自身声誉的下降,而且会导致承销商评估失误概率的上升和承销商声誉的下降,表明监管者声誉和承销商声誉具有一损俱损的关联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遥  高宇  
在证券市场中,中介机构为特定单位、个人提供专业服务,因其在特定领域有所专长而受到公众信赖;然而,中介机构往往滥用这种信赖和专业优势,做出有损于当事人或其他人合法利益的不当行为。中介机构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必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它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监管者的腐败,而当监管者存在腐败行为时,也会进一步诱致中介机构的非理性选择。本文将主要探讨证券监管者的腐败行为,并分析监管者的心理特征,进而构建中介机构与监管者的博弈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静梅  吴风云  
现代行为金融学对传统证券监管理论"理性主义"和"市场至上"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挑战:不仅投资者可能是非理性的,监管者自身也可能是非理性的。本文对最近10年来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监管理论进行了梳理,对"(监管者)非理性博弈(投资者)非理性"的行为命题进行了说明。我国目前很少有文献研究投资者非理性对证券监管的意义,更罕见对监管者非理性的研究,因此,本文最后呼吁我国证券监管的理论研究引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另外,中国股市向来暴涨暴跌,特别是在当前中国股市深幅下跌之际,我们也同时呼吁监管者重视对"监管非理性"的重视。
[期刊] 改革  [作者] 聂长海  杜煊君  
由于监管者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寻租活动存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当监管、过度监管现象,这使得市场机制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杀,同时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监管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