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8)
- 2023(14738)
- 2022(12706)
- 2021(11991)
- 2020(9934)
- 2019(23229)
- 2018(22579)
- 2017(44033)
- 2016(23323)
- 2015(26171)
- 2014(25848)
- 2013(25938)
- 2012(23766)
- 2011(21505)
- 2010(21190)
- 2009(19592)
- 2008(19205)
- 2007(16672)
- 2006(14452)
- 2005(12926)
- 学科
- 济(102305)
- 经济(102192)
- 管理(70169)
- 业(66912)
- 企(55240)
- 企业(55240)
- 方法(50452)
- 数学(44805)
- 数学方法(44462)
- 中国(27596)
- 财(26268)
- 农(25108)
- 贸(20727)
- 业经(20722)
- 贸易(20714)
- 易(20137)
- 学(18927)
- 制(18085)
- 地方(17195)
- 务(17020)
- 财务(16959)
- 财务管理(16935)
- 农业(16643)
- 融(16330)
- 金融(16329)
- 企业财务(16243)
- 银(15821)
- 银行(15789)
- 行(15089)
- 环境(15039)
- 机构
- 大学(343544)
- 学院(337471)
- 济(148401)
- 经济(145713)
- 管理(139156)
- 理学(121512)
- 理学院(120278)
- 管理学(118544)
- 管理学院(117930)
- 研究(113666)
- 中国(87515)
- 京(72211)
- 财(66789)
- 科学(65430)
- 所(55316)
- 财经(55127)
- 中心(50909)
- 经(50541)
- 研究所(50401)
- 农(49083)
- 业大(47224)
- 经济学(46483)
- 北京(46188)
- 江(45457)
- 经济学院(42149)
- 范(41972)
- 师范(41643)
- 财经大学(41535)
- 院(40973)
- 农业(38436)
- 基金
- 项目(232419)
- 科学(185481)
- 基金(174311)
- 研究(170185)
- 家(151107)
- 国家(149957)
- 科学基金(130349)
- 社会(111543)
- 社会科(106043)
- 社会科学(106016)
- 基金项目(92237)
- 省(85517)
- 自然(84121)
- 自然科(82269)
- 自然科学(82251)
- 自然科学基金(80840)
- 教育(77309)
- 划(73018)
- 资助(72423)
- 编号(67214)
- 部(53652)
- 成果(53591)
- 重点(51034)
- 发(48133)
- 创(48034)
- 国家社会(47256)
- 教育部(46948)
- 人文(45560)
- 课题(44912)
- 创新(44822)
- 期刊
- 济(154304)
- 经济(154304)
- 研究(103034)
- 中国(58955)
- 管理(50521)
- 学报(49613)
- 财(49051)
- 科学(47614)
- 农(43027)
- 大学(38486)
- 学学(36241)
- 融(32000)
- 金融(32000)
- 教育(31204)
- 农业(30177)
- 财经(27849)
- 技术(27002)
- 经济研究(26223)
- 经(23766)
- 业经(23073)
- 问题(20328)
- 贸(18498)
- 技术经济(17289)
- 理论(17172)
- 业(16284)
- 国际(16135)
- 图书(15833)
- 世界(15781)
- 实践(15274)
- 践(15274)
共检索到487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淘 杨慧青 费若愚 杨帆
本文认为处置效应是一种“非理性交易行为”,即该行为较大概率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本文对基于交易盈亏的处置效应与基于交易次数的处置效应进行了验证。同时,考虑到处置效应对应的交易行为,从最大止损比例、平均止盈比例、平均止盈天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建模,构建了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整体倾向于尽早止盈、更晚止损,即处置效应普遍存在。通过多维度分析,不同处置效应程度的投资者的收益率有明显的区分度。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特征的投资者处置效应也有明显的差异,包括学历、年龄、性别和地域等五大维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推动行为金融学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落地应用;二是通过量化“处置效应”这一行为特征来对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捕捉和观察;三是通过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投资者在“处置效应”上的表现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处置效应”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处置效应 有限理性 非理性行为 止盈止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玮 谭秋燕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长期以来,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和引发市场系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而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更加典型。对这个问题作一个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
关键词:
羊群行为 机构投资者 行为金融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丹 廖士光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可以视为证券市场走势的"风向标"或是衡量市场"冷热"程度的"体温计"。本文利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以及认购权证隐含波动率间接反映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研究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与市场走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可以间接反映机构投资者情绪,认购权证隐含波动率可以间接反映个人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显著影响市场收益率与收益的波动性,投资者情绪变化是影响市场收益的系统性因素,投资者情绪对未来市场收益与市场收益的波动性均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池丽旭 庄新田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以2004年1月~2008年6月中国证券市场基金和股票的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组合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中国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率、股票的市场关注程度、公司规模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基于资金流量的投资者情绪指标,详细探讨投资者情绪对不同股票收益率变化的敏感性,揭示投资者情绪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的波动随着投资者情绪的提高而增强;市场关注度越高的股票,投资者赋予的情绪越低;投资者对股票的情绪波动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而减弱。实证检验的结果验证了投资者情绪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关于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运行模式的研究对于中国资本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玉 廖义刚
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追加投资,而在投资回报率低的行业减少投资。基于该种理论基础,我们以我国2003-2007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已经显现,但在各个行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行业越有可能获得追加投资以扩大规模、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额,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价格发现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买忆媛 聂鸣
我国已经入世,按照承诺,证券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证券市场的市场要素和市场行为也会随之产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从中国入世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分析了外国机构投资者面临的市场机遇与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的积极意义,以及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 入世 证券市场 外国机构投资者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凤云
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年初,股权激励机制正式引入中国。本文通过对2006年中引入股权激励的40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宣布股权激励方案之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有了明显的上升,即使是引入对照组以控制大盘走势等其他的潜在影响因素之后,这一结果仍然显著存在。上述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高度关注公司的股权激励行为。在现行治理环境下,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对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进行投资。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股权激励 公司治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静波
问题的提出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中国证券市场获得了蓬勃发展。从中登公司公布的数据看,截至2012年10月底,沪、深两市开户数1.75亿个,其中自然人占99%以上,股市交易中80%以上的日交易量靠散户完成。可见,个人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涉及面极其宽泛,并且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力军。然而从实际投资收益看,证券市场普遍遵循127法则,即10%的投资者赢利,20%的投资者打平手,70%的投资者亏损。这样的投资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史永东 李竹薇 陈炜
本文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投资者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基于财富水平,将个人投资者分为小个人组、中个人组和大个人组三类,在此基础上,研究分类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结果显示,小个人组的交易行为左右了个人总体的行为,而中个人组和大个人组的行为与机构极其相似;小个人组和个人总体在买入时,从短期来看采用反转策略,从长期来看采用动量策略,卖出时均采用反转策略;中个人组、大个人组和机构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在买入时都采用反转策略,卖出时都采用动量策略。同时我们发现,小个人组趋于非理性,是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心理,并且存在处置效应和周内效应;而中个人组、大个人组和机构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齐伟山 欧阳令南
以我国证券市场为背景,研究了机构持股与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现象之间的关系。与国外的结论不同,中国证券市场在较短的时间窗口内机构持股没有减轻价格漂移的程度,在较长的时间窗口内机构持股反而加重了价格漂移的程度,这与国外实证检验所假设的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精明或更富有经验的前提不符,对上述结论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会计盈余 公告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建中
投资者权益保护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很多方面具有可比性及相互借鉴意义。从投资者与消费者的相似弱势地位、中国证券市场的生态环境及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现状看,我国的投资者比一般消费者更需要保护,其同样应该有自己的维权组织和节日。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背景及中国证监会"裁判"与"球员"双重角色的尴尬等特殊国情,是中国投资者受保护不足的最深层原因之一,也决定了中国比其他国家更需要成立投资者保护协会,并亟待构建尊重投资者与切实保护投资者的社会文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范海峰 胡玉明
本文以2006-2009年65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数据为对象验证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及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对公司研发支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机构投资者者持股对国有控股公司研发支出的促进作用显著小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对市场化指数较低地区的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小于市场化指数较高地区的上市公司。这些结果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促进公司研发支出,机构投资者持股成为了公司长远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机构投资者对研发支出的促进作用受公司实际控制人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本文还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解决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内生性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秋玲 朱宏泉
分别从个股层面以及市场层面探讨投资者情绪对中国证券市场股价联动现象的影响。实证揭示:(1)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股价联动效应。(2)投资者情绪对股价联动现象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3)个股层面的投资者情绪变量对股价联动的影响大于市场层面的综合情绪变量。(4)投资者情绪对不同行业的股价联动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谦
本研究从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这一视角出发,来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归纳和分析,构建了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设计实证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论证.研究发现了在中国证券市场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时抑制盈余管理,机构持股比例低时加剧盈余管理,即倒U型的关系。研究应用截面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单变量分析等方法,从2005年和2007年的数据验证出倒U型的拐点在机构持股6%,说明机构持股6%以后,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抑制操纵盈余的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利用2004~2007年的数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国家...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持股比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