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4)
- 2023(6822)
- 2022(5762)
- 2021(5547)
- 2020(4603)
- 2019(10802)
- 2018(10340)
- 2017(20020)
- 2016(10733)
- 2015(12211)
- 2014(11685)
- 2013(12106)
- 2012(11279)
- 2011(10346)
- 2010(10035)
- 2009(9241)
- 2008(9126)
- 2007(7822)
- 2006(7039)
- 2005(6470)
- 学科
- 济(49763)
- 经济(49723)
- 业(24931)
- 管理(24333)
- 方法(22669)
- 税(21641)
- 数学(21398)
- 数学方法(21298)
- 税收(20206)
- 收(20039)
- 财(16485)
- 企(16225)
- 企业(16225)
- 中国(16035)
- 农(14663)
- 贸(11626)
- 贸易(11621)
- 易(11391)
- 收入(10738)
- 农业(10285)
- 地方(9402)
- 业经(8140)
- 制(8086)
- 出(7913)
- 学(7643)
- 环境(7492)
- 银(6859)
- 银行(6840)
- 融(6710)
- 金融(6709)
- 机构
- 大学(155742)
- 学院(152910)
- 济(76692)
- 经济(75758)
- 研究(59375)
- 管理(55098)
- 理学(48023)
- 理学院(47416)
- 管理学(46864)
- 管理学院(46579)
- 中国(45924)
- 财(38086)
- 科学(33670)
- 京(33189)
- 所(30094)
- 财经(29535)
- 研究所(27338)
- 经(27160)
- 经济学(26555)
- 农(25960)
- 中心(25178)
- 经济学院(24240)
- 财经大学(22061)
- 北京(21550)
- 业大(21098)
- 江(20775)
- 院(20446)
- 农业(20378)
- 范(18897)
- 师范(18742)
- 基金
- 项目(102708)
- 科学(81939)
- 基金(79108)
- 研究(74401)
- 家(70251)
- 国家(69789)
- 科学基金(58709)
- 社会(51805)
- 社会科(49392)
- 社会科学(49379)
- 基金项目(41237)
- 自然(35472)
- 自然科(34695)
- 自然科学(34685)
- 省(34613)
- 自然科学基金(34138)
- 资助(32921)
- 教育(32810)
- 划(30953)
- 编号(27517)
- 部(24887)
- 国家社会(24205)
- 中国(23380)
- 重点(23366)
- 成果(23104)
- 发(22637)
- 教育部(21606)
- 创(20840)
- 人文(20163)
- 性(19957)
共检索到232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玮 彭刚
文章以间接税转嫁为视角,提出了要素收入有效税负的地区测算框架,并利用我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实证测算了我国2010年的地区要素税负水平。研究发现:各地区的资本税负普遍高于劳动税负;间接税转嫁的影响对于劳动和资本都很显著;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税负较重的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此,可以通过在税收优惠政策上更多地为经济弱势地区提供支持、降低间接税税率以逐步减少间接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促进公共支出向民生方向倾斜等措施来改善要素税负的地区不平衡。
关键词:
要素收入 有效税负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席玮
本文基于税负转嫁的视角,构造了要素收入有效税率的核算框架,详细界定了各种要素税负的核算范围,并实证测算了1995-2010年中国劳动与资本的实际有效税负。研究发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要素税负也并不算低。其中,间接税对居民消费的转嫁作用、增值税进项抵扣环节的重复计税是劳动、资本有效税率攀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要素收入 有效税负 间接税转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晓辉 兰海霞
本文在测算劳动和资本收入有效税率的基础上,从区域差异和时空变化认知中国要素税负的格局,并进一步探讨要素税负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结论表明:中国要素税负区域失衡显著,公共产品供给、财政压力、经济发展、消费支出税等是影响要素税负的重要因素,各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要素税负变动的解释力有所不同。因此,为扭转税负失衡状态,政府应促进区域税负相对公平,扶持欠发达地区,提高政策的区域适用性和精准性。
关键词:
要素税负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失衡治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兵 莫尔学
地区税负差异反映了区域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积累的差异程度,是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的具体结果。正确认识这些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同时积极运用有差别的税收政策,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税负水平 税负差异 经济发展 政策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健
本文计算了我国1998~2003年间各地区宏观税负,并利用塞尔指标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之间及其内部税负差异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税负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税负水平最低,且各经济区之间税负差异逐年递增;就各经济区内部税负差异而言,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内部税负差异虽然逐年下降,但相比中部地区仍较大。本文将从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状况、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三方面分析造成税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
GDP 税负差异 塞尔指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贤掌 黄耀军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税收收入与GDP之比)曾有一段时间逐年上升,但从1985年以后,却不断下降,由1985年的228%下降至1996年的1007%。同时,不同地区税收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税收负担的不平等性也增加了。为了进行深入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旭佳
本文在有效税负的分析框架下,测算出广东省消费支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等有效税负的相应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了税收弹性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各项有效税负的弹性系数。结果发现:税收收入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流通领域的各经济部门,并与各经济部门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税收在各经济部门的实际情况,针对消费支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有效税负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税收弹性系数 有效税率 区域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申嫦娥
The tax burden differences of regions are very significant in China.The previous research literatures focus on theoretical speculations of causes,there is a lack of empirical evidence.This paper focus on the analysis relations between the tax base and tax burden,determine it is whether or not fair and reasonable that the impact of the tax system on various tax base,ultimately search system reason.Through research,this article has not significant evidences to support ownership structure,trade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dummy variable)cause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ax burden.Found that urbanizarion degree and the third industry's share of GDP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ax burden.While GDP per capita and the proportion of workers compensation to GDP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ax burden.This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It can be summarized as a system reason of indirect taxation as the main body.
关键词:
税收负担 地区差异 差异原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平新乔 黄昕 安然
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发生的结构转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服务业比率上升和制造业比率下降。文中的计量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消费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低于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这意味着,当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上升时,有可能由于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而拉低总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为提高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适当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税率和税负是必要的。"营改增"之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以不超过12%为宜。如果要进一步减轻生产性服务业的税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平新乔 黄昕 安然
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发生的结构转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服务业比率上升和制造业比率下降。文中的计量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消费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低于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这意味着,当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上升时,有可能由于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而拉低总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为提高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适当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税率和税负是必要的。"营改增"之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以不超过12%为宜。如果要进一步减轻生产性服务业的税负,则可以考虑其增值税税率不超过10%,甚至更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莫山农 鲁桂华
我们构造了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对封建史上农民的税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公权力为封建统治集团垄断下,均衡条件下,封建统治者的最优税负仅给农民以保留效用。如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农民连保留效用都得不到,只能揭竿而起。研究还为中国封建史上周期性的王朝改朝换代、王朝更替总伴随着周期性的农民暴动、农民暴动往往和重大自然灾害在时间上重舍等现象提供了一个理论的诠释,为儒学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的研究对于设定当前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权力分配 宏观税负 封建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武利华
自 198 5年两步利改税以来 ,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但各地区税负差异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 1992— 199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按人口组分解不平等指数的一般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税负差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并指出三大经济区域之间的税负不平等性以及东部经济区域内部的税负不平等性是我国各地区税负总体不平等性的主要来源 ,而且东部经济区域内部税负不平等性的扩大是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税负总体不平等性上升的主要因素 ;然后对引起我国各地区税负差异不断上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地区税负差异 不平等指数 实证分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颖
本文将经济地理因素和税收负担作为解释变量,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税负差异对地区资本流入的影响。分析显示: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三大经济区域来看,税负差异都是影响区域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重要因素。为吸引外资,各地均存在一定的减税空间。当前降低东部地区的税负有助于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而降低中西部地区税负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经济地理 税负差异 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鲁宁 胡怡建
本文选择以区域间税负差异与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问题的相互影响关系为视角,运用泰尔(Theil)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间的税负差异度进行测算分析,并通过引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不同区域间资本和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运用基尼系数来计算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差异情况,以此来反映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趋向。文章最后提出了缩小区域间税负差异,引导生产要素合理地跨区域流动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税负差异 生产要素流动 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房林 赵倩 邹卫星
文章通过对我国31个省份1999—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地区差异性条件下,分析资本有效税负、消费有效税负和劳动有效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两种有效税负地区差异不明显,降低资本有效税负,提高消费有效税负均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劳动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其中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为正,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为负。经济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