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3)
2023(5378)
2022(4414)
2021(4217)
2020(3545)
2019(8323)
2018(7901)
2017(14933)
2016(7880)
2015(9247)
2014(8825)
2013(9090)
2012(8479)
2011(7861)
2010(7497)
2009(6790)
2008(6673)
2007(5534)
2006(4886)
2005(4412)
作者
(22490)
(18936)
(18823)
(17985)
(11925)
(9012)
(8552)
(7425)
(7257)
(6667)
(6555)
(6329)
(6019)
(6016)
(5928)
(5844)
(5697)
(5422)
(5337)
(5318)
(4760)
(4500)
(4488)
(4256)
(4242)
(4214)
(4043)
(3878)
(3833)
(3821)
学科
(39181)
经济(39147)
方法(19345)
数学(18339)
(18262)
数学方法(18257)
管理(17452)
中国(13474)
(11430)
(11219)
企业(11219)
(10168)
(10024)
贸易(10019)
(9881)
收入(8706)
农业(7968)
业经(6301)
(6248)
(6035)
(5907)
环境(5842)
关系(5769)
(5720)
银行(5704)
(5583)
(5382)
(5337)
金融(5337)
国民(5330)
机构
大学(120383)
学院(116540)
(62348)
经济(61700)
研究(46795)
管理(43455)
理学(38020)
理学院(37587)
管理学(37178)
管理学院(36966)
中国(36120)
(25826)
科学(25725)
(25038)
(23269)
经济学(21768)
研究所(21524)
(20703)
财经(20655)
经济学院(19753)
中心(19601)
(19301)
业大(16879)
北京(16864)
农业(16377)
(16233)
财经大学(15680)
科学院(14878)
(14443)
(14411)
基金
项目(80732)
科学(65066)
基金(63124)
研究(58066)
(56214)
国家(55834)
科学基金(47156)
社会(41312)
社会科(39454)
社会科学(39445)
基金项目(32533)
自然(28457)
自然科(27867)
自然科学(27858)
自然科学基金(27449)
(26726)
资助(26479)
教育(26069)
(24175)
编号(20291)
(20179)
中国(19617)
国家社会(19540)
重点(18489)
教育部(17596)
(17569)
成果(16611)
(16523)
人文(16188)
大学(15819)
期刊
(61187)
经济(61187)
研究(37823)
中国(22533)
学报(18750)
科学(18400)
(18200)
(17152)
管理(15018)
大学(14664)
学学(13869)
农业(12983)
经济研究(11944)
财经(10954)
(9639)
(9625)
(9600)
金融(9600)
世界(9107)
问题(8811)
教育(8795)
国际(8498)
技术(8223)
(8054)
业经(7112)
统计(6599)
技术经济(6304)
资源(5430)
(5421)
经济问题(5323)
共检索到171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冰洋  郭庆旺  
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以市场为主导的税前要素收入分配和以政府为主导的税后要素收入分配,分别体现的是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因此,科学准确估算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状况对研究诸多宏观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测算我国税前和税后要素收入分配方法,并利用最新测算的历史年份的"资金流量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情况看,自1983年后,税前和税后劳动分配份额呈长期下降趋势;自1983年至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税前和税后资本分配份额呈长期上升趋势,之后上升趋势变缓;无论是劳动要素还是资本要素,税后分配份额一直低于税前分配份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谭晓鹏  钞小静  
本文采用中国资金流量表和省际收入法GDP的相关数据,在调整个体经营业主混合收入和国有农场营业盈余统计口径的基础上,对1992-2014年间中国整体及各地区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测算。研究表明:从全国整体情况看,自1992年后,劳动收入份额处于一种较低水平稳定状态;资本收入份额呈长期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较缓;政府收入份额呈周期性波动。地区层面上,各地波动幅度、趋势差异明显。共同特征是政府收入所占比重最小且波动幅度不明显,要素收入份额变动趋势明显的地区有辽宁省、江苏省、北京市、陕西省、江西省和安徽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明  刘长庚  刘一蓓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企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全面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企业要素收入分配的动态变迁。通过实证分析和方差分解,重点回答了"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要素收入分配"这一基本问题。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规模是目前影响劳动和资本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2)民营企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方式成为企业规模影响要素收入分配背后的重要原因。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大型垄断国有企业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要结合行业、地区、所有制等因素,从企业入手,充分考虑劳动者利益,有效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蓝管秀锋   杨喆翔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失衡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上升,国民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占比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蓝管秀锋   杨喆翔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失衡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上升,国民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占比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广山  崔朝栋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的进一步突破。如何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急需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回答的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玮  彭刚  
文章以间接税转嫁为视角,提出了要素收入有效税负的地区测算框架,并利用我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实证测算了我国2010年的地区要素税负水平。研究发现:各地区的资本税负普遍高于劳动税负;间接税转嫁的影响对于劳动和资本都很显著;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税负较重的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此,可以通过在税收优惠政策上更多地为经济弱势地区提供支持、降低间接税税率以逐步减少间接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促进公共支出向民生方向倾斜等措施来改善要素税负的地区不平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席玮  
本文基于税负转嫁的视角,构造了要素收入有效税率的核算框架,详细界定了各种要素税负的核算范围,并实证测算了1995-2010年中国劳动与资本的实际有效税负。研究发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要素税负也并不算低。其中,间接税对居民消费的转嫁作用、增值税进项抵扣环节的重复计税是劳动、资本有效税率攀升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郝枫  
要素分配是收入分配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国内要素分配研究起步很晚,但在国内发展现实和国际研究热潮共同推动下呈加速跟进之势,集中涌现出一批成果。经细致梳理,将其归为四大主题:指标测度与国际比较研究为其基础,要素份额演进趋势研究为其亮点,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为其核心,应用领域与政策研究为其归宿。本文立足分主题剖析,力图廓清该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蓝管秀锋   刘思月   杨喆翔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无论是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提高还是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加剧都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和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该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未带动居民收入水平同步提高的内在原因。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柏培文  杨志才  
本文度量了1995—2014年中国各省份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要素错配程度,重点分析了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份要素错配整体上呈现以2006年为拐点的"U"形趋势;起初东部地区的要素错配程度最低,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上升速度最快,2014年超过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本错配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且二者都有先收敛后发散的趋势。2014年劳动力、资本错配可以解释全国省份间、产业间、农业内部、非农业内部收入差距的12.6%、51.9%、36.9%、11.2%。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欣  李秀敏  穆晓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要素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波动过程。劳动要素报酬所占比重过低,在长期层面上必将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寻找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从中国对外贸易视角出发,将贸易对象按收入水平划分,分析其结构特点,并构建计量回归模型,探讨其对国内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量有明显差别;随着贸易对象地区收入水平的提升,对收入水平越高地区的出口量增加越有利于劳动要素收入提高,而对其进口量的增加更有利于资本要素收入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一方面税收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劳动要素分配份额迅速下滑,资本要素分配份额逐渐上升。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税收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要素收入分配,前者改变了生产中要素相对投入比例,从而改变了税前要素收益率,后者则是通过直接税影响到税后要素收益率。本文利用系统GMM估计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具有明显影响:就直接税而言,企业所得税降低了资本分配份额,个人所得税中对劳动征税部分降低了劳动分配份额;就间接税而言,增值税明显降低劳动分配份额但对资本分配份额的影响不明显,营业税明显降低资本分配份额而对劳动分配份额的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晔  
一、世贸组织成员地位对我国国内要素流动及收入分配的总体影响 通过将H—O定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大致得出中美协议对于我国要素流动及收入分配的总体影响。在短期内,由于资本的不可流动性,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资本报酬将会上升,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资本报酬则会下降。同时,在两部门中,劳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明海  郑天翔  王秋实  
本文利用我国工业部门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劳动要素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分配比例。通过分解劳动收入份额的构成要素,本文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具有显著的就业替代效应和较弱的工资提升作用,且并未明显提升生产效率。无论是直接影响还是路径分析,研究均支持"机器换人"政策初显成效的结论。然而,"机器换人"在我国的应用是否体现资本偏向性,是否会对劳动工资产生负向冲击从而进一步恶化要素收入分配,仍然需要更长的观察时间加以论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