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8)
2023(14313)
2022(11920)
2021(10784)
2020(8903)
2019(20239)
2018(19409)
2017(36719)
2016(19773)
2015(22127)
2014(21767)
2013(21639)
2012(20188)
2011(18676)
2010(18521)
2009(17576)
2008(17219)
2007(15414)
2006(13914)
2005(12810)
作者
(59638)
(50127)
(49920)
(47328)
(31621)
(23796)
(22355)
(19358)
(19069)
(17598)
(17363)
(16570)
(16184)
(15843)
(15841)
(15425)
(14847)
(14449)
(14397)
(14364)
(12396)
(12370)
(11961)
(11356)
(11232)
(11148)
(10916)
(10592)
(10077)
(9717)
学科
(104109)
经济(103988)
管理(61219)
(54837)
(44204)
企业(44204)
方法(39822)
数学(35907)
数学方法(35713)
中国(26682)
(24325)
(22946)
(21443)
地方(20028)
业经(20005)
(18960)
贸易(18947)
(18527)
(18457)
(16350)
金融(16348)
(16157)
银行(16113)
环境(15542)
(15490)
(15470)
农业(14853)
(13908)
财务(13887)
财务管理(13861)
机构
大学(301456)
学院(297555)
(143570)
经济(141265)
管理(111342)
研究(109892)
理学(95894)
理学院(94847)
管理学(93593)
管理学院(93052)
中国(85436)
(65031)
(62813)
科学(62202)
(55562)
(52422)
财经(51843)
研究所(50252)
中心(48264)
(47352)
经济学(47141)
业大(43911)
(43010)
经济学院(42276)
农业(41288)
北京(39786)
财经大学(38734)
(38635)
(34632)
师范(34200)
基金
项目(196120)
科学(156078)
基金(148330)
研究(138261)
(131212)
国家(130232)
科学基金(110913)
社会(95321)
社会科(90751)
社会科学(90727)
基金项目(77663)
(72524)
自然(70217)
自然科(68641)
自然科学(68616)
自然科学基金(67504)
教育(62160)
(62118)
资助(60531)
编号(50520)
(45533)
重点(44787)
(42486)
国家社会(41914)
(40924)
成果(40880)
(39918)
教育部(39488)
创新(38704)
人文(37715)
期刊
(159871)
经济(159871)
研究(94205)
中国(59181)
(50104)
学报(49432)
(47156)
科学(45740)
管理(43040)
大学(37895)
学学(36380)
(31821)
金融(31821)
农业(31432)
财经(28166)
经济研究(27994)
(24407)
技术(22485)
业经(22056)
问题(21101)
教育(20972)
(19296)
国际(17564)
(17265)
世界(17247)
技术经济(16213)
统计(14361)
(13688)
商业(13207)
(13061)
共检索到455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耿献辉  伍茜蓉  赵文  
本文测算了我国1998-2017年间由要素市场扭曲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将总体损失分别分解为省内与省际要素市场扭曲、各类要素市场扭曲。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当要素配置达到效率最优水平时,总体经济效率平均将提升88.12%。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呈现出先下降,至金融危机后显著加重的趋势,这种逆转趋势主要归因于省际劳动与土地要素错配程度的增加,省内要素市场错配造成的扭曲效应则保持相当稳定。从具体要素市场来看,改善资本、劳动、土地配置分别可使经济效率平均提升9.93%、16.55%、15.55%。短期内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削弱市场垄断势力是改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重要渠道;长期策略中,增加地区建设投资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白俊红  卞元超  
作为中国"渐进式改革"中的一项典型特征,要素市场扭曲已成为制约中国创新生产活动及其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创新生产效率的视角,以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主要切入点,在详细阐述二者对创新生产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分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创新生产效率损失的影响效应,并基于反事实检验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造成的创新生产效率损失缺口。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劳动力要素市场和资本要素市场均呈现出较强的扭曲态势;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生产效率损失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二者均显著抑制了中国创新生产活动的开展及其效率的提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宋凯艺  
采用20072015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测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经营效率,以及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基础上,采用SBM-DEA模型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商业银行存在较为严重的要素市场扭曲问题;在考虑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等非期望产出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商业银行考虑非期望产出经营效率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宋凯艺  
采用2007~2015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测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经营效率,以及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基础上,采用SBM-DEA模型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商业银行存在较为严重的要素市场扭曲问题;在考虑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等非期望产出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商业银行考虑非期望产出经营效率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正,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非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均是不显著的。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在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自芳  史晋川  
本文以1999—2005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制造业为样本,运用DEA方法对要素市场扭曲导致的技术效率损失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①在考察期内,产业组合的技术效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失现象。如果消除产业组合的技术非效率,则可以使全国制造业总产出提高近30个百分点。②各省(市、区)的产业技术效率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即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③如果消除要素市场扭曲对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则在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可以使全国制造业总产出至少可以提高11%。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庆文  杨蕙馨  
要素市场扭曲是影响中国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乃至总体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用于测算分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及其所导致TFP损失程度的核算框架,利用该框架及2004-2016年中国18个非农行业的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行业间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大体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样本年间由行业间要素市场扭曲所导致的平均TFP损失程度为100. 4%,其中,资本要素扭曲导致TFP损失87. 2%,而劳动要素仅为9. 8%,行业间资本要素扭曲程度远大于劳动要素扭曲程度。分行业检验结果显示,样本年间金融业的要素配置状况持续恶化,可能是导致行业间资本要素扭曲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程文银  
通过引入单位要素成本指标,本文对佩特兰和勒文叟汉(Petrin and Levinsohn)的生产率分解模型进行了拓展,[1]得到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资源重置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经过测算显示,技术进步和要素市场总扭曲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样本期间资源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仅有3.24%,且日渐式微。然而资源错配造成的福利损失却依旧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26.63%。这表明,在现有体制下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要素合理配置的空间已经耗尽,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固化"倾向,进一步的资源重置应来自对现有经济结构的改革,以缓解资源错配。本文最后通过测算各地区的资源重置潜力,为区域结构优化提供了一个量化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程文银  
通过引入单位要素成本指标,本文对佩特兰和勒文叟汉(Petrin and Levinsohn)的生产率分解模型进行了拓展,[1]得到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资源重置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经过测算显示,技术进步和要素市场总扭曲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样本期间资源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仅有3.24%,且日渐式微。然而资源错配造成的福利损失却依旧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26.63%。这表明,在现有体制下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要素合理配置的空间已经耗尽,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固化"倾向,进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姝  姜薇  
本文基于2007—2016年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出商业银行要素价格扭曲和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价格呈现明显的扭曲态势;在单独考虑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时,两者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同时考虑要素价格扭曲变量和控制变量时,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显著,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仍然显著为负,这可能与商业银行运营性质和政府干预有关。进一步地,反事实检验结果显示,分别排除基准模型中的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变量时,商业银行的创新效率分别将提高2.17%和1.02%,并且资本要素价格扭曲造成创新效率损失的效果有逐年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兴龙  沈坤荣  
经济新常态下,亟需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而资本要素的扭曲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资本要素的扭曲配置,导致经济总产出的损失比率在15%-20%左右,且存在恶化趋势。使用2002-2007年和2002-2013年两组数据,对行业、区域及所有制三个维度导致的资本扭曲进行分解并计算产出损失,结果发现:行业因素和所有制因素导致的产出损失在下降,而区域因素导致的产出损失在上升;现阶段资本扭曲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在地区间的扭曲配置。政府需要进一步消除行业进入壁垒、提高行业内部竞争,减少融资的所有制歧视问题,并重点破除地区间的资本流动障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贵  王岩  
运用2008-2016年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测度资本要素市场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程度,采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资本要素市场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均呈现显著的反向扭曲,且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更高;从全国层面看,两种要素市场扭曲在全国层面均对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分地区看,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存在负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东中西部地区均有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增。反事实计量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是造成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鹏  杨洋  
本文采用影子成本模型,从要素、时间和地区三个维度考察了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状态,并分析了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的时变趋势与地区差异。结果发现:(1)劳动力、能源两种要素与资本之间存在相对价格扭曲和配置扭曲,且在研究期间均经历了方向上的逆转,劳动力和能源相对资本的价格由偏高转为偏低,投入由过剩转为不足。(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地区分割。(3)要素的价格扭曲和非效率配置,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制约了整体经济效率的改进。改善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效率,必须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要素市场扭曲,这就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制造成的扭曲,加快要素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岩威  李禹陶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本要素市场。本文基于2004—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且相较于资本配置过度,资本配置不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资本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通过自主创新渠道的抑制作用大于模仿创新和技术引进渠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善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政  李雪松  王冲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对各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两步差分GMM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总体表现为负向扭曲并呈不断恶化趋势,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扭曲在2000—2016年以及2009—2016年均显著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抑制效应在2000—2008年表现并不显著,总体上通过消除劳动力价格扭曲可使全国的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约7.1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国有企业比重的提升均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显著降低了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再齐  钟世川  李震  
文章通过构建测算要素价格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利用197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并且各省份资本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大部分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程度大于劳动,资本价格相对劳动价格越便宜,这些省份的要素价格扭曲系数越小。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人口正增速时,要素价格扭曲、地区劳动报酬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技术路径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