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9)
2023(8122)
2022(6667)
2021(6465)
2020(5380)
2019(12396)
2018(11856)
2017(22438)
2016(12067)
2015(13421)
2014(13092)
2013(13204)
2012(12299)
2011(11330)
2010(11098)
2009(9996)
2008(9812)
2007(8435)
2006(7278)
2005(6716)
作者
(34986)
(29343)
(29091)
(27937)
(18572)
(14160)
(13240)
(11399)
(11066)
(10373)
(10204)
(9852)
(9426)
(9314)
(9298)
(9026)
(8639)
(8473)
(8440)
(8304)
(7323)
(7064)
(7046)
(6583)
(6558)
(6535)
(6504)
(6116)
(5940)
(5915)
学科
(53611)
经济(53567)
管理(29135)
(28932)
方法(26817)
数学(24865)
数学方法(24676)
(21455)
企业(21455)
中国(17014)
(16505)
贸易(16500)
(16287)
(13233)
(13129)
(12197)
(10544)
(9515)
业经(9052)
(8778)
出口(8773)
出口贸易(8773)
农业(8648)
(8568)
银行(8545)
(8318)
(8237)
金融(8237)
环境(7632)
技术(7476)
机构
大学(177786)
学院(172701)
(83208)
经济(82049)
研究(67173)
管理(63442)
理学(55472)
理学院(54776)
管理学(53853)
管理学院(53519)
中国(51151)
科学(39354)
(37884)
(35929)
(34033)
(31590)
研究所(31397)
财经(29588)
中心(29110)
经济学(28487)
(27422)
业大(26122)
经济学院(25895)
农业(25158)
北京(24151)
(24077)
(23133)
财经大学(22536)
(21725)
师范(21485)
基金
项目(120803)
科学(96644)
基金(93064)
研究(84531)
(83611)
国家(83051)
科学基金(69984)
社会(57858)
社会科(55258)
社会科学(55245)
基金项目(48004)
自然(44680)
自然科(43753)
自然科学(43741)
自然科学基金(43045)
(42167)
资助(39046)
教育(38471)
(37730)
编号(29744)
(29150)
重点(27822)
国家社会(26642)
(25702)
中国(25693)
教育部(25051)
(24947)
成果(24320)
科研(23781)
创新(23574)
期刊
(81052)
经济(81052)
研究(53663)
中国(33574)
学报(30993)
科学(28288)
(27449)
(26179)
大学(23466)
管理(22378)
学学(22176)
农业(19151)
经济研究(15746)
(15540)
金融(15540)
财经(15416)
教育(14745)
(13868)
(13429)
技术(12149)
国际(12063)
问题(11691)
(11581)
世界(11066)
业经(10108)
统计(9820)
技术经济(8724)
(8389)
(8110)
资源(7765)
共检索到254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志耘  刘晓路  吕冰洋  
要素产出弹性是分析经济增长的绩效、特征与可持续性等问题的重要参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要素产出弹性估计结果是:1978-2004年,资本的产出弹性平均为0.56,劳动的产出弹性平均为0.44,并且资本的产出弹性呈不断下降趋势,而劳动产出弹性呈不断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资本产出弹性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在3.7%~3.9%之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左峰  
随着企业R&D投入在整个社会R&D投入占比不断提高,企业正逐渐成为创新主体。本文以我国289家创新型企业2010年数据为样本,考察各创新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及规模报酬情况。研究发现内部R&D和劳动力人数的产出弹性显著为正,但外部R&D和人力资本结构的产出弹性则需视产出项和企业技术特征而定;以专利申请数作为产出项的创新要素投入呈现规模报酬递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郝枫  盛卫燕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23~0.55),改革时期基本呈上升趋势;目前劳动增强型技术表现出资本偏向,构成近期我国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益  
构建了一个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4种能源投入要素及时间趋势变量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1979—2009年山东省各能源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及技术进步差异。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能源要素投入系统存在中性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山东省各能源要素的产出弹性逐年提高,按其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电力、石油、煤炭和天然气;1979—2009年期间煤炭与石油、煤炭与电力、石油与电力以及天然气与电力的替代弹性均大于1,石油与天然气的替代弹性虽然小于1,但自2000年后逐渐增大;山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永洪  孙梁  孙传旺  
索洛余额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都没有解决函数的内生性和模型参数的时变性问题,ACF方法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本文推导了参数的内生性和时变性问题,基于ACF模型提出了我国的时变参数估计方法,并对我国1990-2017年28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重估。研究结果表明,ACF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从全国来看,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正在逐渐下降,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较弱且波动大。分地区来看,各地区的TFP平均水平有所回落,近年来东北地区的TFP增长率水平最低,2012-2017年均为负值。同时,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达  龚六堂  
本文从小国开放DSGE模型出发,非常直观的计算了进口和国内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并且分别采用贝叶斯方法和实证方法以及韩国数据对其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资本和劳动与进口之间的替代弹性大约在5.5左右,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约为0.496。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资本和劳动与进口之间的弹性并不相等,但是资本与进口之间的弹性与贝叶斯估计结果较为接近,劳动和进口之间的弹性略小一些。其次,我们发现国内要素和进口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体上都在下降,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在上升。最后,我们发现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小于1,但是相对于贝叶斯估计的结果更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田萍  王德辉  
投入要素替代弹性因涉及到经济增长状态、经济体向稳定状态的收敛速度和单位资本产出水平等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等产量线上投入要素数量和价格相对变化比的等价变换提出了替代弹性的回归方程计量估计法,其可以避免现有主流估计方法因为前提条件的限制等原因而具有丧失一般性及重复利用信息的问题。但难点转移到了不同时期等产量线上投入要素数据的获取方面。在中性技术进步、充分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本文证明了,利用现有样本信息得到的资本劳动数量比恰等于对应时间点上,和期初同等生产能力、等产量线上所需投入要素数量比。最后,利用1990-2015年数据,对我国资本-劳动投入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了平均和变结构估计与检验,得到样本期内我国平均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但1998年前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明显不同,当前阶段(1999年以来)不能拒绝“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原假设等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经济体的生产能力正处于灵活且稳定的发展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永华  
文章选取2005—2015年深沪两市327家典型制造类企业作为样本,依据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和生产函数泰勒级数展开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微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估计制造业的替代弹性,其值在0.42至0.77范围内,资本与劳动之间替代关系较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资本不易替代劳动力,行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替代弹性大小存在差异。三种方法估计值相差较小,方法之间相互检验和印证,增强了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志非   郭雅琼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实证检验农业要素替代弹性的空间差异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存在显著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弱化的“阶梯式”分布形态,而直接替代效应则呈现“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和直接替代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不同区域内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异。对此,提出始终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贯彻落实“大协同和小差异”原则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战岐林  曾小慧  
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估计得到了38个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弹性值范围在0.402~0.614之间,明显异于0和1,表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都不适于描述中国工业产业,恒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是合适的。在研究数据和方法上,发现短期数据比长期数据更适于生产函数估计;劳动要素一阶条件方程最适于估计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劳动报酬是比职工人数更加合适的劳动服务度量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志非   郭雅琼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实证检验农业要素替代弹性的空间差异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存在显著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弱化的“阶梯式”分布形态,而直接替代效应则呈现“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和直接替代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不同区域内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异。对此,提出始终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贯彻落实“大协同和小差异”原则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永华  
文章选取2005—2015年深沪两市327家典型制造类企业作为样本,依据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和生产函数泰勒级数展开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微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估计制造业的替代弹性,其值在0.42至0.77范围内,资本与劳动之间替代关系较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资本不易替代劳动力,行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替代弹性大小存在差异。三种方法估计值相差较小,方法之间相互检验和印证,增强了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先波  盛华梅  
本文通过非参数模型局部线性估计,解决信息化与经济增长传统参数模型研究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给出不同要素水平下信息化产出弹性的非参数估计。实证表明,信息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关于信息化是边际递减的;存在一个最佳信息化水平,之前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递增,之后缓慢递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仁月  马海涛  张晨  
由于技术异质性,企业会面临不同的生产前沿,具有不同的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而减税如何通过影响要素产出弹性进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企业效率研究的新视角。本文构建了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以几种典型的税率式减税和税基式减税为条件类别变量,探究不同减税方式对企业要素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样本企业可以归属于两个技术类别,类别一具有更高的要素产出弹性、技术效率值和技术进步率,而类别二的技术效率增长率较大;二是税率式减税和税基式减税表现出不同的强弱效果,企业所得税减税优于增值税减税。因此,本文建议扩大企业所得税税率式减税和税基式减税的适用范围;根据企业规模和年龄确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增加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的产出要求;减并和下调增值税税率以提高要素产出弹性、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章上峰  董君  许冰  
总量生产函数是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研究基础,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从生产函数模型中要素替代弹性和产出弹性的隐含假设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本文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的上下限为[0.8,1.5],且呈现向1收敛的趋势;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拓展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变参数形式,可以较好地刻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Cobb-Douglas生产函数、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和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的生产率核算结果趋于一致。本文研究为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