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9)
- 2023(8959)
- 2022(7787)
- 2021(7411)
- 2020(6622)
- 2019(15560)
- 2018(15372)
- 2017(28849)
- 2016(16139)
- 2015(18878)
- 2014(18742)
- 2013(19003)
- 2012(18256)
- 2011(16831)
- 2010(16785)
- 2009(15819)
- 2008(16142)
- 2007(14551)
- 2006(12472)
- 2005(11388)
- 学科
- 济(70381)
- 经济(70314)
- 管理(39074)
- 业(38570)
- 方法(34155)
- 数学(30721)
- 数学方法(30427)
- 企(29288)
- 企业(29288)
- 中国(20711)
- 农(19043)
- 贸(17137)
- 贸易(17130)
- 学(17032)
- 易(16741)
- 财(16276)
- 制(12797)
- 业经(12576)
- 农业(12323)
- 地方(11767)
- 银(11198)
- 银行(11154)
- 融(10795)
- 金融(10792)
- 行(10750)
- 和(10472)
- 环境(9905)
- 务(9375)
- 财务(9355)
- 财务管理(9328)
- 机构
- 大学(248422)
- 学院(243294)
- 济(104503)
- 经济(102549)
- 研究(93663)
- 管理(85758)
- 理学(73635)
- 理学院(72640)
- 管理学(71218)
- 管理学院(70768)
- 中国(70212)
- 科学(59808)
- 京(54600)
- 农(50601)
- 所(50590)
- 研究所(46650)
- 财(45807)
- 中心(41360)
- 农业(40630)
- 业大(39767)
- 财经(37014)
- 江(35863)
- 北京(34965)
- 经济学(34063)
- 经(33755)
- 范(33032)
- 师范(32638)
- 院(32587)
- 经济学院(30877)
- 科学院(29755)
- 基金
- 项目(161191)
- 科学(125191)
- 基金(118379)
- 研究(112520)
- 家(106180)
- 国家(105389)
- 科学基金(86847)
- 社会(70796)
- 社会科(67050)
- 社会科学(67029)
- 基金项目(61899)
- 省(60060)
- 自然(56895)
- 自然科(55597)
- 自然科学(55573)
- 自然科学基金(54631)
- 划(52932)
- 教育(51704)
- 资助(49844)
- 编号(43600)
- 重点(37489)
- 部(37269)
- 成果(37148)
- 发(35226)
- 创(32580)
- 科研(31670)
- 计划(31166)
- 课题(31132)
- 中国(31099)
- 教育部(31024)
- 期刊
- 济(111180)
- 经济(111180)
- 研究(71342)
- 学报(47440)
- 中国(46726)
- 农(46116)
- 科学(41226)
- 财(34661)
- 大学(34073)
- 学学(32204)
- 农业(31532)
- 管理(29082)
- 教育(23023)
- 融(21276)
- 金融(21276)
- 经济研究(19023)
- 财经(18839)
- 技术(18673)
- 业(18082)
- 经(16253)
- 业经(15751)
- 问题(15514)
- 贸(15510)
- 世界(13954)
- 国际(13826)
- 版(13528)
- 技术经济(12193)
- 统计(11924)
- 业大(11913)
- 图书(11231)
共检索到361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猛 张立敏 周正奎 袁峥嵘 黄萌 邓桂馨 刘喜冬 刘利 李姣 高雪 高会江 许尚忠 李俊雅
旨在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CACNA2D1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屠宰性状的关系。本试验与所采用的传统的PCR-SSCP或者PCR-RFLP技术不同,首次借助高通量SNP芯片技术在13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群体中对CACNA2D1基因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西门塔尔牛CACNA2D1基因上总计发现12个有效SNP位点,其中4个位点Ho、He和PIC值较低属于中低度多态,8个位点属于高度多态。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10个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各位点遗传变异与屠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显示,位点1不同基因型个体在肉色性状方面差异显著(P<0.05),位点2不同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猛 周正奎 李姣 袁峥嵘 贺建宁 高雪 高会江 陈金宝 李俊雅 许尚忠
本研究运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数据处理系统)软件构建BP神经网络,选取15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屠宰前7个重要生产性状(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体高、体长、胸围、腹围、管围)来预测中国西门塔尔牛胴体重和屠宰率两个屠宰性状,得到了7-5-2 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胴体重和屠宰率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8264和0.8967,胴体重和屠宰率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5.0%和2.1%,验证了该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中国西门塔尔牛屠宰性状早期预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趁 葛建军 张梦华 张晓雪 刘丽元 王丹 张春红 马新兵 黄锡霞 马光辉
为探讨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规律,利用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989—2014年间共1 492头西门塔尔牛的生产性能记录,分析了不同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季节、产犊年龄对西门塔尔牛305d产奶量、体高、硬长、软长、胸围、腹围、尻宽、尻长、腿围、管围、体重和外貌评分的影响,并进行了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年龄对西门塔尔牛305d产奶量、体高、硬长、软长、胸围、腹围、尻宽、尻长、腿围、管围、体重和外貌评分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不同产犊季节对西门塔尔牛305d产奶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静静 宋玉芹 李桢 朱艳菲 张廷荣
利用Illumina HD SNP技术对484头中国西门塔尔牛SCD1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部分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中存在7个SCD1基因的SNP位点。SCD1基因第4内含子存在A8605G、A9229G与A10050C 3个SNP位点;第5内含子存在1个SNP位点A12304G;3’UTR区存在A13655G、C14790T与A15565G 3个位点。A8605G位点的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0.748,其他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0.4~0.6之间。χ2检验结果显示,SCD1基因的所有SNPs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SCD1基因的7个SNPs位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彩霞 赵生国 李天科 雷赵民
旨在分析早胜牛及其杂交牛CALCA基因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发现与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加快肉牛选育进程提供参考。利用PCR-SSCP技术对早胜牛、南杂牛、秦杂牛和西杂牛共362个个体的CALCA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了遗传变异检测,并运用SPSS 17.0软件对早胜牛(平凉类群)遗传变异与经济性状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LCA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2个突变位点T3237A和G3289A,并检测到AA和AB2种基因型。相关性分析表明,CALCA基因突变位点与剪切力、眼肌面积、热胴体重和熟肉率显著相关(P<0.05),AA基因型个体剪切力、热胴体重和熟肉率显著高于AB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富 吴慧光 孙国权 李俊雅 王景山 王玉泉 高树新
为探讨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和2基因(DGAT1和DGAT2)发育性表达特点及其与背膘厚的关系,采用137头肉用中国西门塔尔牛,屠宰并采集组织样品,根据胴体背膘厚度分成高、低2组,每组各选择15个个体,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DGAT1和DGAT2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不同个体背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睾丸、肾脏、肋间肉、心脏、胰脏、背膘、肩肉、肝脏、网脂、肠脂、脾脏、肺、眼肉和淋巴等多种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DGAT1和DGAT2在不同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且与背膘厚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DGAT1和DGAT2与肉牛背膘厚度显著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秀香 施雪奎 吴海涛 毛永江 杨章平 李俊雅 高会江
【目的】探索钙蛋白酶1(CAPN1)基因在中国黄牛不同群体中的变异,以及CAPN1基因作为影响牛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牛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雷琼牛、云南高峰牛、BMY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共367个个体CAPN1基因Exon11-Exon16与Intron21遗传变异检测,运用SPSS17.0软件中的GLM模型分析检测到的遗传变异与中国西门塔尔牛部分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了CAPN1基因DNA序列中的两个突变位点A4558G和C4684T,分别检测到AA/AG/GG和CC/CT/TT 3种基因型。相关分析表明,A4558G位点GG基因型个体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富 吴慧光 孙国权 李俊雅 高雪 王景山 王玉泉 高树新
为了探讨西门塔尔牛乳铁蛋白基因第11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乳房炎和部分乳性状的关系,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118头健康牛和38头感染乳房炎牛个体,进行了第11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健康牛和感染乳房炎牛个体的第11外显子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极显著(P<0.01),感染牛中AA基因型和A基因频率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牛(P<0.01)。而且,AA基因型个体SCS显著高于AB和BB型个体(P<0.05),AA型个体的乳蛋白极显著高于AB型(P<0.01)、显著高于BB型(P<0.05),而BB型显著高于AB型(P<0.05)。这表明乳铁蛋白基因第11外显子的A基因,可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国权 高树新 吴慧光 李俊雅 丽春 王景山 王玉泉 王国富
为获得中国西门塔尔牛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UCPs)ucp1、ucp2、ucp3基因的组织表达谱,揭示该基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探索调控肉牛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表达规律,筛选影响肉牛肥育性状的候选基因。以20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为试验材料,提取其15种组织(肝脏、淋巴、肋间肉、肩肉、脾脏、肾脏、背最长肌、肺、心脏、肠脂、网脂、睾丸、小肠、胰脏、背膘)总RNA,设计合成ucp1、ucp2、ucp3基因的引物,以牛β-actin基因为内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cp1、ucp2、ucp3基因的mRNA在以上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ucp1、ucp2、ucp3基因...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 组织器官 基因表达 胴体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雪蕾 刘榜 彭勇波 刘雪颖 张庆德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PPARGC1A基因第9外显子A1747C位点在通城猪及其杂交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并分析其对胴体性状的影响。猪PPARGC1A基因第9外显子A1747C位点在通城猪(n=24)、瑞典长白猪(n=26)、英国大白猪(n=23)、长大通(n=43)、大长通(n=40)存在多态分布,在长白猪中只有AA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析表明国外品种中CC基因型频率低于国内地方品种;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C基因型个体的胸腰椎背膘厚、肩部背膘厚和三点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C是胸腰椎背膘厚和三点平均背膘厚的增效等位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富 吴慧光 孙国权 许尚忠 李俊雅 高雪 季守财 高树新
探讨牛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 blF)基因bLF第四外显子的多态性与乳房炎发生的关系。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bLF基因第四外显子的多态性在8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系。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3种基因型在健康牛中分布不一致(P<0.05),在患病牛中BB基因型频率较高,说明该多态性与乳房炎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奶牛乳房炎的一个分子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丰运 朱广琴 廖云琼 王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s)与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探讨IGFBP-3基因作为绵羊屠宰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结合测序方法检测592只甘肃高山细毛羊IGFBP-3基因的变异特征,并分析核苷酸变异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绵羊IGFBP-3第4外显子区检测到1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g.87 A>C),A和B 2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56.76%和43.24%),表现为AA、AB和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29.73%,54.05%和16.22%),并且所研究的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IGFBP-3基因g.87 A>C处的变异对宰前活质量、热胴体质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眼肌面积、GR值、嫩度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表明,等位基因B的绵羊群体具有更高的屠宰率,它可以作为甘肃高山细毛羊屠宰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用于生产实践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华 杨明生 徐宁迎
CACNA2D1基因定位在猪的第9号染色体上,其位置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重叠,可作为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对160头金华×皮特兰资源家系F2猪CACNA2D1基因3′端非翻译区片段进行扩增分型,共产生2种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通过测序发现,在CACNA2D1基因3′端非翻译区(序列DQ981407)有一单核苷酸替换(C→A)。对不同标记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AA基因型猪大腿肌肉的pH45值、大腿肌肉导电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最小二乘均数比BB基因型分别高0.169,0.26和0.021,差异显著(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春花 刘霞 罗玉柱 孙雪婧 高雪晋 杨阳 曾国敏 杜晓华
为研究甘肃河西的临泽、甘州、凉州、金昌、高台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NGB基因第4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变异特征,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283头西门塔尔杂交类群NGB基因第4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的多态性,并对群体内各等位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共检测出5个等位基因(A、B、C、D、E),表现为6种基因型(AA、BB、AB、AC、AD、AE)。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均能检测到AA、BB、AB 3种基因型,且甘州、凉州、高台西门塔尔杂交类群还分别检测到AC、AD、AE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在5个群体中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对不同SSCP带型的对应片段进行测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文才 孟昭东 张发军 孙琦 穆春华 丁照华 郭继民 许珍
为了研究玉米秃尖性状的遗传规律,选取典型的不秃尖自交系Lx9801、Lx00-1、Lx01-3和秃尖自交系Wx04-1、Wx04-2、掖502配制6×6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加性-显性-母体效应遗传模型(ADM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秃尖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狭义遗传率为0.6328,广义遗传率为0.9098,并且不存在母体效应;同时秃尖长度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都有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玉米 秃尖 基因效应 遗传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