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4)
- 2023(10860)
- 2022(9161)
- 2021(8367)
- 2020(6665)
- 2019(15178)
- 2018(14967)
- 2017(28092)
- 2016(14643)
- 2015(16683)
- 2014(16621)
- 2013(16769)
- 2012(16359)
- 2011(15351)
- 2010(15429)
- 2009(14387)
- 2008(14088)
- 2007(12593)
- 2006(11776)
- 2005(10959)
- 学科
- 济(91865)
- 经济(91702)
- 管理(37410)
- 业(35310)
- 方法(29284)
- 中国(28265)
- 企(26605)
- 企业(26605)
- 地方(25194)
- 数学(24238)
- 数学方法(24131)
- 农(21223)
- 业经(19306)
- 地方经济(15873)
- 贸(15871)
- 贸易(15857)
- 易(15312)
- 学(14822)
- 农业(14284)
- 制(13692)
- 融(13583)
- 金融(13582)
- 发(13476)
- 财(13235)
- 银(13134)
- 银行(13126)
- 行(12934)
- 环境(12663)
- 和(12639)
- 理论(10436)
- 机构
- 大学(224475)
- 学院(223300)
- 济(112345)
- 经济(110518)
- 研究(89845)
- 管理(80688)
- 中国(69900)
- 理学(67868)
- 理学院(67007)
- 管理学(66141)
- 管理学院(65701)
- 京(49063)
- 科学(48716)
- 财(48535)
- 所(45410)
- 研究所(40645)
- 中心(38492)
- 财经(37944)
- 经济学(36861)
- 经(34544)
- 江(32979)
- 经济学院(32870)
- 北京(32762)
- 农(32624)
- 院(31536)
- 范(31290)
- 师范(31065)
- 财经大学(27957)
- 科学院(27411)
- 州(26304)
- 基金
- 项目(138055)
- 科学(110733)
- 研究(105026)
- 基金(102424)
- 家(88307)
- 国家(87563)
- 科学基金(74541)
- 社会(73406)
- 社会科(68711)
- 社会科学(68696)
- 基金项目(52513)
- 省(50235)
- 教育(46655)
- 自然(42997)
- 划(42963)
- 资助(42257)
- 自然科(41999)
- 自然科学(41990)
- 自然科学基金(41303)
- 编号(40199)
- 发(36353)
- 成果(33809)
- 部(32472)
- 国家社会(31505)
- 重点(31426)
- 发展(30584)
- 展(30100)
- 课题(29074)
- 中国(29060)
- 教育部(28531)
- 期刊
- 济(137896)
- 经济(137896)
- 研究(79433)
- 中国(51385)
- 财(34492)
- 管理(33630)
- 农(32283)
- 科学(30729)
- 学报(29318)
- 融(25373)
- 金融(25373)
- 经济研究(23753)
- 教育(23745)
- 大学(23341)
- 农业(22339)
- 学学(21719)
- 财经(20410)
- 业经(19983)
- 技术(19052)
- 问题(17955)
- 经(17869)
- 贸(16096)
- 世界(15815)
- 国际(14995)
- 技术经济(12972)
- 业(12145)
- 统计(11569)
- 经济问题(11316)
- 经济管理(10707)
- 商业(10511)
共检索到368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菊娥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回顾 1.1979-1993年是西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西部的国民收入1953-1978年和1979-1992年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6.867%(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和8.24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国内生产总值1979-1993年年平均递增8.96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人均国民收入1953-1978年和1979-1992年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4.7%(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和6.85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居民消费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俊杰 商辉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路程和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勾画出中国由"贸易小国"到"贸易大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共轭环流"论,提出中国开放型经济由大到强的发展思路。当前,中国已逐步成为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枢纽国"、贸易流控制力的"居重国",已从最初注重出口和引资的"单向开放"转变为注重平衡发展"双向开放"。但是,中国依然缺乏引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制造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困局。面对能力缺口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应坚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抓改革、补短板、通市场,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成为贸易强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家勇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社会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的现代化、经济结构的演进,以及财产的多元化和需求的多样化,个体经济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个体经济 现状 贡献 前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邱晓华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各方面都很关心中国经济的表现。事实表明,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不很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增长强劲,国民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明显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接近1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展望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毅夫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增加了20.5倍,人均收入跨过了高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成为"世界工厂"、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渐进的双轨制转型方式功不可没,它使中国经济平稳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只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科学发展观提高产业和技术水平,中国平均每年8%的增长速度就有可能再维持20年,到2030年经济总体规模至少与美国相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自力 冯新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6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解读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各种理论,如:发展阶段理论、发展结构理论、发展目标理论、发展方式理论、发展动力理论等,可以给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以许多启示:第一,经济发展要立足国情,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现阶段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目标,坚持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方式;第四,培育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坚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位一体的经济决策机制。
关键词:
回顾 总结 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洪礼,刘晓越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1996年回顾及1997年展望谢洪礼刘晓越ABSTRACTBasedon"AnnualModelofChian'sMacro-economy",theauthorsmakepre-liminarypredictionofthede...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周密 朱俊丰
对70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结,不能仅囿于区域现象做"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应该从更广范围的经济发展、转型背景、时代环境出发,还原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只有从中国经济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客观评价70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是非功过,并对未来进行有益的展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内外部环境、国家战略、制度变迁和区域战略四元因素相互联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立国战略、富民战略和强国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和区域特征,形成区域计划调控期、区域增长极点孕育期、区域增长方式构建期、区域经济关系调整期与区域经济结构重整期五大阶段。为解决当前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增强区域战略弹性、推动空间经济增长、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区域多元关系、促进区域新经济、构建区域绿色生态、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扩大区域开放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石碧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由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的转变,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阶段性特点,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历程和历史特征,对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践表明,在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上要着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均衡与非均衡、中央与地方四个方面的关系。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地区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向新时代,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均衡 非均衡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培育
一、增长与结构 (一)经济增长概况 中国经济自1991年开始出现回升,GDP增长从1990年3.9%的波底上升到8.0%。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经济增长迅速加快,全年GDP实际增长达13.2%。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进一步刺激了本已旺盛的投资热情,使来年的经济形势更趋高涨。1993年上半年,GDP的增长幅度高达14.1%。虽然下半年开始的金融整顿使经济增长势头趋缓,全年GDP增长仍高达13.4%。1994年,在财税、金融、外汇以及投资、价格等方面一系列重大改革相继出台的同时,政府在财政、金融等宏观政策上采取主动和适度的调控,使经济增长速度在高水平上稍有回落。全年GD...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晓越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97回顾和’98展望刘晓越ABSTRACTTheauthormadeanalysisandresearchonChina'seconomicsituationin1997andforecastforthemainmacro-econ...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培育
四、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形势、特点及成因 90年代以来,在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问题也逐渐变得严重起来。199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平均)较上年上升3.4%,1992年上升6.4%,1993年则达到了14.7%。尤其是1994年物价水平继续大幅攀高,使通货膨胀形势更趋严峻。与上一年平均水平相比,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24.1%,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21.7%,为改革十多年来首次增幅超过20%的年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玲
2002年的东亚10国(地区)经济增长率平均达3.8%,呈现出全面复苏的发展态势,经济复苏原因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2003年初以来伊拉克战争和SARS的流行使东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预计在东亚各国和地区政府的努力下,东亚经济将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有较好的表现。
关键词:
东亚 经济发展 回顾 展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桁林
随着纳斯达克股指下挫 ,对新经济的炒作也暂时告一段落 ,那么 ,新经济有没有留下什么新的内容 ?通过回顾新经济发展的历史 ,对新经济发展的方向予以了展望
关键词:
新经济 信息管理 信息技术 一体化
[期刊] 预测
[作者]
1 1991年经济发展形势回顾 1991年,随着治理整顿的深化,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9580亿元,比前年增长7%左右。全年农业总产值8300多亿元,增长3%左右。工业生产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工业总产值增长14%左右。国内市场已恢复正常,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9398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彻底改变了前两年下降徘徊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