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8)
2023(13699)
2022(11881)
2021(11304)
2020(9429)
2019(22036)
2018(21774)
2017(41540)
2016(22407)
2015(25565)
2014(25311)
2013(25354)
2012(23134)
2011(21093)
2010(20904)
2009(19171)
2008(18538)
2007(15776)
2006(13750)
2005(12236)
作者
(64597)
(53628)
(53143)
(50798)
(34265)
(25570)
(24174)
(21094)
(20423)
(19057)
(18361)
(18213)
(16991)
(16945)
(16574)
(16321)
(15873)
(15740)
(15370)
(15066)
(13254)
(13206)
(12757)
(12011)
(11996)
(11879)
(11761)
(11705)
(10751)
(10529)
学科
(91396)
经济(91308)
管理(63252)
(59183)
(46556)
企业(46556)
方法(42161)
数学(36727)
数学方法(36345)
中国(26396)
(23818)
(20549)
(20524)
地方(19512)
业经(19148)
(18951)
贸易(18936)
(18462)
环境(17293)
(15919)
农业(15902)
(15263)
理论(14099)
(13649)
银行(13612)
技术(13369)
(13314)
(13021)
(13005)
金融(13003)
机构
大学(321049)
学院(316038)
(129428)
经济(126675)
管理(126526)
研究(111112)
理学(109881)
理学院(108622)
管理学(106720)
管理学院(106148)
中国(83241)
(69951)
科学(69171)
(55911)
(55397)
研究所(50993)
中心(49527)
(49092)
业大(46854)
财经(45729)
北京(45172)
(43323)
(42811)
师范(42436)
(41782)
(40882)
经济学(39071)
农业(38303)
(36087)
经济学院(35245)
基金
项目(222481)
科学(174935)
基金(162905)
研究(162573)
(142716)
国家(141611)
科学基金(120905)
社会(102954)
社会科(97449)
社会科学(97422)
基金项目(86349)
(83147)
自然(78488)
自然科(76578)
自然科学(76558)
自然科学基金(75157)
教育(73023)
(71678)
资助(67351)
编号(65240)
成果(53197)
重点(49830)
(49488)
(47663)
(45483)
课题(44510)
国家社会(42952)
创新(42468)
教育部(42272)
科研(42256)
期刊
(137168)
经济(137168)
研究(93184)
中国(59085)
学报(50598)
科学(47401)
管理(45044)
(43245)
(39895)
大学(38056)
学学(35363)
教育(33574)
农业(30787)
技术(26273)
(24475)
金融(24475)
经济研究(22529)
财经(21550)
图书(21440)
业经(20990)
(18460)
问题(17932)
(16954)
资源(15962)
科技(15440)
理论(15340)
(15188)
技术经济(14985)
书馆(14719)
图书馆(14719)
共检索到459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瑜  陈超  胡振琪  
针对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存在系统化、层次化总结不够的问题,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研究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进展、前景与难点进行梳理总结。结果表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多采用参数借用评估模型,原因在于该类评估模型具有数据精度限制和模型简单易用的特点;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主导因素的研究趋于具体化,而县域小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成为研究趋势;就时空差异性和生态系统异质性的表征状况而言,遥感定量测量模型更适用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甄霖  刘雪林  李芬  魏云洁  Hannes Koenig  
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日益增加,对生态系统状态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产生了深刻影响。人类采取了一系列响应措施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其中通过生态补偿的途径来保护生态系统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的目的是结合脆弱生态区的研究结果,对近年学术界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和生态补偿研究领域实质性进展进行论述,提出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正在向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效用,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发展;生态补偿研究在补偿标准厘定方面有了重要进展,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的应用使得补偿主客体界定更具科学性。但是,应当充分重视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菊阳  祁承经  冯贵祥  朱颖芳  张娟  胥雯  徐程扬  
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支持系统,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服务,这就是生态系统服务(ES)。学者对它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尽管ES对人类如此重要,但是,自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开展40年来,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仍然呈下降劣势,人类世的压力已经危及全球环境且处于突发巨变的危险中。在现代经济学框架中,ES被列入资本的概念内,包括自然资本、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必须与其它3类资本结合才能产生"流量",以提供给人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分类被区分为:供应服务、调节服务、社会(或文化)服务及支持服务,上述4类资本和4类服务构成了生态系统服务学的核心。本研究在理念上体现了生态与经济、自然资本与货币以及自然与人类3方面的整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海兰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经济学等的研究热点与重点,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但目前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内涵、分类及价值评估方法等均存在争论。文章在对国内外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与价值评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价值分类和基于需求与人类福祉分类等不同分类体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评估方法之间的联系,提出今后应该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与价值评估方法的标准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高地  鲁春霞  成升魁  
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 ,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采用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本的边际服务价值进行估计。评估的方法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个人偿付意愿进行计量。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代表是基于全球静态总平衡输入输出模型的评估和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估 ,中国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进行了初步估算。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价值的多重认识、市场失效及价格空缺、实证的困难与自然资本总价值的无限性至今还制约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发展 ,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是 ...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永娟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和减缓环境恶化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笔者的理解,并提出应规范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命名,以加强不同领域间的交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的侧重点以及可供借鉴的评价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同时应积极探讨适合研究区域的更准确更方便的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而这也是今后脆弱性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吉有  欧阳志云  郑华  徐卫华  
我国脆弱生态区分布范围广、类型多,这些地区大都地处偏远,社会环境封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开展脆弱生态区的生态系统管理,是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脆弱生态区的现状及特征、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管理的组织实施以及管理手段与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武  张文凯  吕雪娇  王新静  
以神府矿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气象等生态环境与统计数据指标,利用RS和GIS技术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遥感测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究神府矿区不同开采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2010年、2015年研究区的总生态系统服务分别为1.598×1010元、1.905×1010元、2.134×1010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水土保持价值比例最大,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耕地、草地生态系统为该地区贡献了最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布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开采强度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增长变化较为相似,煤炭开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未显著下降,整体较为平稳。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分析表明在近年来相对改善的气候环境与人工修复共同作用下,神府矿区生态系统服务未发生明显的缩减。此类半干旱生态脆弱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适宜通过主动的"保护性开发"以及"人工诱导+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避免大范围与高强度的水土扰动型治理,通过适度的人为干预保证与维持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研究成果不但揭示高强度煤矿开采下的生态环境变化,也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做了定量评估;同时,为将来的矿区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怡梦  尚虎平  
虽然中国在优化环境、改善生态方面持续投入,但西部生态脆弱性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实际上与地方政府的绩效观不无关系。本文在构建生态脆弱性、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同模型评估了西部45个城市2013-2016年间的生态脆弱性与政府绩效两系统协同情况。从结果来看,西部生态脆弱性与政府绩效处于"高耦合、低协同"程度,也就是说政府在追求绩效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解决生态脆弱性问题,一定程度反映了西部政府绩效观未实现与生态观的有效协同。这很大程度上肇源于生态使命感扭曲、生态绩效目标"泛经济化"、生态政策与经济等领域政策协同度低等诱因。未来可以从实施生态导向目标责任制、完善生态协同机制和生态评估制度等方面来突破当前窘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文娟  高江波  彭韬  吴绍洪  戴尔阜  
特殊的地质背景与生态环境叠加强烈的人类活动,导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呈现显著的脆弱性特征。从生态系统敏感性和适应性角度出发,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境对外界扰动响应的脆弱性特征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尤其是借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水分/养分等指标揭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石漠化等过程的敏感性等方面,但综合野外试验、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等手段的生态系统敏感性定量化研究仍较薄弱。在生态系统适应性方面,虽然具有喜钙、耐旱以及石生等特性的植物种群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够呈现出对岩溶环境的适应性,但喀斯特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等环境胁迫响应的适应机制仍缺乏长期的生物及理化过程研究。今后,应针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境间的正反馈机制,增强系统组分的耦合分析,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机制研究与定量评估,突出系统脆弱性在石漠化遏制和生态恢复重建中的关键地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於琍  李克让  陶波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甚于气候平均态的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评估及机理研究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极端降水为例,选择我国旱涝频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动态模拟,选择与极端降水显著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根据IPCC脆弱性的定义,以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偏离多年平均状况的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分别定义系统对极端降水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评估其脆弱性。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多年平均脆弱度为轻度脆弱,轻度脆弱及以下地区占区域总面积的大半,约65%,脆弱度较高的区域占20%,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西北部。极端降水会增加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晓燕  于法稳  徐湘博  
与传统的对特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开展独立的实证研究相比,用效益转移法更快速并节省成本,现在国外对效益转移法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可为其进一步用于国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借鉴。因此,本文深入研究了效益转移法的定义、分类与选择原则,国内外用其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进展,效益转移法准确性的挑战及转移误差的来源与控制。除此,效益转移法今后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三方面:扩大效益转移法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领域的应用及建立在线估值数据库、深入研究如何从理论和实证上减小转移误差这一国际难题、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独立实证研究并在研究中提供尽量全面的生物物理特征数据,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保护及相关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阳兵  邵景安  王世杰  魏朝富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岩溶自然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脆弱性、生态过程脆弱性、生态功能脆弱性和人为胁迫脆弱性4个方面,评价指标分别是结构稳定性、多样性生境、能量利用和积累、直接使用价值、石漠化程度和速率等。以不同类型的原生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基准值作为比较基础,评价系统将现有的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划分为轻微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以及系统崩溃4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晨  李国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也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议题。生态系统服务既具有直接、间接、选择价值等使用价值,也具有遗赠价值、存在价值等非使用价值。目前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市场化评估法、显示偏好法和状态偏好法,状态偏好法中条件价值法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条件价值法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这一公共物品的假想市场,评估受访者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的分布规律,得到生态系统服务总经济价值,是一个相对灵活的价值评估工具。但在应用中仍存在问卷设计偏误、假设偏误、策略性偏误和嵌入偏误四类偏误。应用条件价值法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进而奠定生态补偿的价值基础,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杰  欧阳志云  郑华  徐卫华  
脆弱生态区是指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在遇到不利干扰时容易向生态退化方向发展的生态环境区域。研究以淮河流域为案例,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了流域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地、丘陵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酸雨比较敏感,盐渍化和沙漠化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综合生态敏感性以中度及以上敏感为主,几乎没有不敏感区。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桐柏山、大别山和苏东沿海,高度敏感区分布在沂蒙山区、江淮丘陵和桐柏山,分别占流域面积的15.0%、9.0%。在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采用自上而下的分区方法和GIS技术,提出了淮河流域脆弱生态区3级区划方案。方案将整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