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7)
- 2023(7054)
- 2022(5929)
- 2021(5720)
- 2020(4580)
- 2019(10766)
- 2018(10423)
- 2017(18815)
- 2016(10206)
- 2015(11880)
- 2014(11766)
- 2013(11617)
- 2012(10920)
- 2011(10146)
- 2010(9997)
- 2009(9080)
- 2008(9009)
- 2007(7963)
- 2006(7042)
- 2005(6496)
- 学科
- 济(47768)
- 经济(47728)
- 管理(25138)
- 业(23643)
- 方法(19678)
- 数学(17534)
- 数学方法(17418)
- 企(16949)
- 企业(16949)
- 中国(16561)
- 农(12718)
- 贸(11681)
- 贸易(11669)
- 易(11392)
- 地方(9962)
- 业经(9375)
- 财(9088)
- 制(8460)
- 农业(8395)
- 学(7889)
- 环境(7668)
- 银(7322)
- 银行(7315)
- 行(7101)
- 发(6950)
- 融(6839)
- 金融(6838)
- 和(6510)
- 出(6427)
- 关系(6381)
- 机构
- 大学(148986)
- 学院(148640)
- 济(70352)
- 经济(69146)
- 研究(56585)
- 管理(52096)
- 中国(44885)
- 理学(44181)
- 理学院(43572)
- 管理学(42926)
- 管理学院(42644)
- 京(33021)
- 科学(32206)
- 财(30155)
- 所(28255)
- 研究所(25528)
- 中心(24807)
- 财经(24172)
- 经济学(23793)
- 农(22468)
- 经(22165)
- 江(21525)
- 经济学院(21482)
- 北京(21451)
- 范(20600)
- 院(20477)
- 师范(20443)
- 业大(18744)
- 财经大学(17984)
- 科学院(17696)
- 基金
- 项目(95761)
- 科学(76201)
- 研究(71706)
- 基金(71391)
- 家(62957)
- 国家(62505)
- 科学基金(52855)
- 社会(47716)
- 社会科(45407)
- 社会科学(45401)
- 基金项目(37125)
- 省(34010)
- 教育(32721)
- 自然(32057)
- 自然科(31375)
- 自然科学(31368)
- 自然科学基金(30812)
- 划(29584)
- 资助(29516)
- 编号(27714)
- 成果(22638)
- 部(22558)
- 重点(22003)
- 中国(21925)
- 发(21583)
- 国家社会(21536)
- 课题(19936)
- 创(19592)
- 教育部(19564)
- 大学(18616)
共检索到231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鹏
文章分析了西部的空间经济特点,阐述了国外开发类似区域的经验。指出了整合西部空间经济是开发西部的重要环节,有选择的发展西部城市经济是西部开发的核心所在,也是提升西部生产力水平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西部 生产力 空间集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莲芳 严良
促进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是推动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开展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相关性的研究可以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相关决策指导。为分析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对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具体地,选择企业数量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区域集聚度,选取产业产值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经济集聚度;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则选取产值利润率借以反映。通过衡量我国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区域集聚度、经济集聚度和产值利润率,得出我国西部大部分矿产资源产业仍停留于企业"扎堆"的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尤其是下游加工业,这导致我国西部矿产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纪远 邵全琴 樊江文 邓祥征
中国西部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而形成的生态地理单元,在中国乃至于整个亚洲地区的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西部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存在水资源失调,干旱灾害严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风沙灾害蔓延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整个西部地区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使自然灾害强度加剧并且频度增加,造成社会经济的突出损失、增加了社会发展成本、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方向。由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鉴于此,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建设的...
关键词:
中国西部 生态保护建设 生态系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文桂萍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智能建筑的建设带来机遇,但是智能建筑的复杂性与专业性,使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从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了西部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探讨该地区智能建筑工程在建设投资阶段、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无计价过程、工程支付与结算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要点。
关键词:
智能建筑 工程造价 管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雄浪 李国平 杨继瑞
产业集聚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联合作用的结果,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有所偏颇。我国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区域效应的作用,也有集聚效应的作用,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都是动态变化的,空间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
关键词:
区域效应 集聚效应 空间成本 产业集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沈红兵
企业总部集聚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产业集聚形态。企业总部集聚向中心城市集聚使中心城市功能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制造职能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控制职能转变。一场围绕构建中国西部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的竞争正在我国西部三座主要城市展开。重庆应确立构建中国西部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的目标,实施企业总部集聚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祥征 钟海玥 白雪梅 赵涛 李勇 王苗
基于对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本文探讨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结合西部地区的现状与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趋势,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需求,阐析了其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与阻力,提出了促进中国西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目前,西部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滞后,各省(区)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均衡。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城镇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其区域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同时西部地区尚处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正相关期,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西部地区本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潜 张明军 王圣杰 汪宝龙 马雪宁
利用降水、湖水同位素数据并结合相关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二次蒸发效应以及不同类型水汽对区域降水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的讨论,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夏季风期间,天山—阿勒泰地区所受到的二次蒸发效应较为明显;而青藏高原地区,水体蒸发水汽的向上补给则是影响该区域在全年任何时段下氢氧同位素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②天山—阿勒泰地区在全年任何时段下均存在二次蒸发效应,且夏季风时的作用程度明显强烈,蒸发比值介于13%~20%,均值为16.7%,远远大于冬季风时的均值4.3%。③青藏高原地区不论是在夏季风还是冬季风期间,上风向水汽对区域降水的贡献率最大,所占比重基本大于50%,贡献率最小的是水体蒸发产生的水汽,其值普遍小于10%;而蒸腾作用产生水汽的贡献率介于两者之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冬生
本文回顾了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发现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存量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贫困、农业生产波动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严重问题,并探究得出其形成恶性循环的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君
在过去十几年间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倡导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非大众旅游 .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介绍非大众旅游的起源、概念及特点 ,并根据中国西部的区位、自然、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条件 ,阐述非大众旅游在中国西部发展的可行性 .通过对郎木寺进行实地调查 ,同时对郎木寺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寺院喇嘛以及一些游客进行访谈 ,结果表明 :郎木寺在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方面具备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条件 ,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 .根据郎木寺的特点 ,作者提出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相关策略 .在中国西部有很多与郎木寺相类似的乡村和小城镇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等工作 ,优先发...
关键词:
非大众旅游 中国西部 郎木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谷人旭 钱志刚
本文分析了苏南乡镇企业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集聚特征 ,认为这一空间集聚现象目前已经开始在一些城镇成为客观现实。在这一过程中 ,乡镇企业的空间集聚效应正日益显著地体现出来 ,在不断提高着企业自身素质的同时 ,也改善着区域的自然环境 ,并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苏南 乡镇企业 空间集聚 集聚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周洋 钟韵
服务业集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出现并逐步发展成熟,然而国内学者对于我国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从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集聚的空间特征和形成动因三个方面对制造业与服务业集聚进行比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寿义 李嬛
基于新经济地理和内生增长模型,对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集聚和增长的关系进行微观分析,发现要素区际流动自由度提高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是引起集聚的重要因素。利用1978—2008年间中国省级地区和行业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地区间资源分布呈现中心——边缘格局,并具有极化趋势;地区间分行业要素配置的集中度总体趋同,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制造业快速集聚的趋势值得关注。进一步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集聚、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证实了目前资源过度集聚降低了效率。鉴于此,目前我国空间分布的极化趋势和制造业的过度集聚不可持续。
关键词:
集聚 经济增长 空间分布 资源配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宇新 吴艳 伍喆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区域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新质生产力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可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且表现出区域异质性特征;产学研合作在金融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应加强金融集聚建设,加快产学研合作标准化、网络化,为支持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