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97)
2023(23056)
2022(19549)
2021(18129)
2020(15352)
2019(35214)
2018(34722)
2017(66227)
2016(35898)
2015(40611)
2014(40547)
2013(40387)
2012(37505)
2011(34022)
2010(34225)
2009(32042)
2008(31961)
2007(28472)
2006(25278)
2005(23065)
作者
(106109)
(88602)
(87927)
(83853)
(56672)
(42467)
(40069)
(34531)
(33617)
(31774)
(30129)
(29916)
(28340)
(28264)
(27470)
(27253)
(26249)
(26224)
(25574)
(25416)
(22098)
(21906)
(21562)
(20278)
(19921)
(19803)
(19703)
(19486)
(17891)
(17631)
学科
(164813)
经济(164643)
(112508)
管理(109570)
(96116)
企业(96116)
方法(68156)
数学(56975)
数学方法(56293)
(44510)
中国(44185)
(41783)
业经(39765)
地方(35507)
(32760)
农业(30328)
(30030)
(29322)
贸易(29304)
(28376)
(27524)
财务(27424)
财务管理(27369)
理论(25893)
企业财务(25888)
(25833)
技术(24774)
(24067)
银行(24005)
(23776)
机构
学院(523303)
大学(522353)
(219596)
经济(215005)
管理(202838)
研究(181678)
理学(173559)
理学院(171573)
管理学(168681)
管理学院(167720)
中国(139406)
(112531)
科学(110927)
(100567)
(93121)
(88278)
研究所(84159)
中心(81950)
财经(79748)
(79597)
业大(76245)
(72323)
北京(71896)
农业(68967)
(68444)
师范(67784)
经济学(66460)
(65674)
(63728)
经济学院(59672)
基金
项目(343206)
科学(269840)
研究(250279)
基金(248610)
(216728)
国家(214887)
科学基金(184274)
社会(158446)
社会科(150111)
社会科学(150072)
(134044)
基金项目(130622)
自然(119338)
自然科(116560)
自然科学(116527)
教育(114673)
自然科学基金(114450)
(112363)
资助(103563)
编号(101441)
成果(82605)
重点(77099)
(75848)
(75610)
(71326)
课题(70559)
创新(66348)
科研(65514)
国家社会(65212)
教育部(64785)
期刊
(251682)
经济(251682)
研究(157538)
中国(104433)
学报(81470)
(80941)
(79131)
管理(78306)
科学(75888)
大学(61636)
学学(58060)
教育(55399)
农业(55338)
(49302)
金融(49302)
技术(48389)
业经(40651)
财经(39897)
经济研究(39818)
(34359)
问题(32376)
(30850)
技术经济(28038)
(26745)
统计(25639)
图书(25292)
世界(24556)
(24181)
现代(23826)
理论(23792)
共检索到797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宏凯  张林  江志娟  
文章基于物流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西部省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西部各省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现状。通过采用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进行了区域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的相互影响调查,反映了西部各省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关联度之间的互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取得西部省域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并不显著的基本结论,西部各省市区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同省域存在明显的差异;西部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影响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倪超军  徐恒晔  周小虎  
在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分成三个大类,进而运用优势粗糙集方法对聚类结果做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对聚类分析法不能判别的核心影响因素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西南区域物流发展水平高于西北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V"字形分布,临近中部和边境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和互联网宽带数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师晓华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经济带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础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基于SFA模型,对1990年以来西部物流业TFP、技术水平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部9大省份在199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各省份物流需求与发展水平异质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物流业TFP增长还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改进,技术进步正逐步发展成为推动物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区域经济规模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能够有效提升西部物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性抑制了西部物流产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西部物流需求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宇  李忠民  夏德水  
本文采用LYQ模型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与地区经济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经济一体化推进经济增长过程构造逻辑因果链: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投入,道路联通因素)—运输(货物往来,物流运通因素)—贸易(经济往来,贸易畅通因素)—经济增长(发展目标,经济一体化)。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03—2013年道路联通因素是推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贸易畅通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表现为未来驱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物流运通因素对经济带经济发展贡献为负,物流业结构调整必要且可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丝绸之路"获得新的历史性复兴的机遇,同时也对其沿线各省(区、市)区域物流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疆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云物流平台,提高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加快西部各省(区、市)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共同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联运模式,增强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促动影响力,提升为整个西部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服务的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鄢飞  王译  
交通和物流是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相关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带物资与信息流动的效率和效益,挖掘经济带物流规模与潜力,带动经济升级发展。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按照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升各国和地区物流绩效水平,实现地区间物流高效衔接与有机协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为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相关国家和地区物流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可选用物流绩效指数(LPI)指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和地区物流绩效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运用对应分析法对我国及中亚五国物流绩效与构成要素之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绩效整体水平低于世界平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俞宗  
基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份的物流业增加值和GDP面板数据,对相关地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资流通与地区经济增长尚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带动关系,物流行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地区经济增长对物流行业的反向带动作用存在地区间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宏伟  郑洁  
本文以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宏伟  郑洁  
本文以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马亚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形成。而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经济带上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的甘肃省作为样本,利用2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相关方法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与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旅游业相关的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新才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激发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西部地区发展通道经济,要发展壮大民族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要增强贸易集聚中心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拓展交通通道,强化信息通道、人才通道、贸易服务通道,加速"点—轴"渐进式扩散,尽快真正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波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服务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九省份服务业整体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对经济拉动能力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但整体行业基数过低,新兴行业亟待发展,重点行业增速下滑,与全国同频发展,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西南四省平均实力超过西北五省。并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地制宜选择投入要素,培育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功能,实现区域服务业产出最大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范服务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实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加快服务业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向创新驱动转移,推动消费需求向需求主体发展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