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8)
2023(13923)
2022(11788)
2021(11267)
2020(9303)
2019(21595)
2018(21496)
2017(41455)
2016(22618)
2015(25815)
2014(25881)
2013(25618)
2012(23393)
2011(21106)
2010(21008)
2009(19253)
2008(18786)
2007(16438)
2006(14635)
2005(13340)
作者
(65051)
(53896)
(53546)
(51220)
(34465)
(25724)
(24324)
(21203)
(20565)
(19268)
(18392)
(18309)
(17176)
(16998)
(16623)
(16612)
(16151)
(15664)
(15428)
(15334)
(13431)
(13233)
(12911)
(12243)
(11986)
(11910)
(11875)
(11840)
(10797)
(10706)
学科
(94944)
经济(94831)
管理(62789)
(60854)
(48169)
企业(48169)
方法(40804)
数学(35432)
数学方法(35040)
中国(29657)
(28369)
(22048)
业经(21207)
地方(19421)
(19262)
农业(18756)
(18654)
贸易(18643)
(18372)
(18171)
(14712)
银行(14677)
理论(14416)
(14338)
环境(14203)
(14023)
(13614)
金融(13612)
技术(13601)
(13138)
机构
大学(325157)
学院(321542)
(134628)
经济(131843)
管理(126982)
研究(113422)
理学(109309)
理学院(108103)
管理学(106289)
管理学院(105721)
中国(85933)
(70844)
科学(68701)
(59838)
(57118)
研究所(51936)
(50895)
中心(50206)
财经(48063)
业大(46109)
(45998)
北京(45716)
(43803)
(43570)
师范(43235)
经济学(41049)
(40862)
农业(39402)
(37496)
经济学院(36939)
基金
项目(217317)
科学(171316)
研究(161317)
基金(158690)
(138096)
国家(136957)
科学基金(117132)
社会(102528)
社会科(97031)
社会科学(97005)
基金项目(83946)
(81658)
自然(74608)
教育(73175)
自然科(72888)
自然科学(72872)
自然科学基金(71557)
(69722)
资助(65619)
编号(65514)
成果(54260)
(48941)
重点(48429)
(46748)
课题(45159)
(44552)
国家社会(42654)
教育部(42130)
创新(41624)
科研(41031)
期刊
(149511)
经济(149511)
研究(100584)
中国(62217)
学报(49370)
(48237)
科学(47093)
管理(46771)
(43598)
大学(37707)
教育(36804)
学学(35079)
农业(33365)
(28695)
金融(28695)
技术(26919)
经济研究(23943)
财经(23574)
业经(23401)
问题(20428)
(20237)
图书(18083)
(17165)
(16442)
理论(15878)
技术经济(15625)
世界(15293)
科技(15039)
现代(14553)
国际(14273)
共检索到480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曼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既是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也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归纳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动力系统的特征,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推进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应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遵循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保护生态居首,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茂初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推进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及推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土地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可能遭遇的障碍,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得以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遵循帕累托原则、卡尔多改进原则、罗尔斯公正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陈维肖  陈振光  彭丽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步惊人,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城镇化冒进、土地流失、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为此,"十八大"之后,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在新常态化下健康稳定地发展新型城镇化。通过分析全球化的背景,提出了对中国城镇化4个特征的认识,并在中国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加强认识中国城市化规律性的问题,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重大策略的新思路,确定了中国应实施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和谐城市、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常态化下,应结合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合理规划,提升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文  庄亚明  
当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金融"输血"功能尤为关键。基于构建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测度体系,选取20062014年西部11省区相关数据,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对西部各省支持力度。实证结果显示,西部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力度不足。最后根据实证结果,金融体系应从规模、效率和结构三方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大重点领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文  庄亚明  
当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金融"输血"功能尤为关键。基于构建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测度体系,选取2006~2014年西部11省区相关数据,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对西部各省支持力度。实证结果显示,西部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力度不足。最后根据实证结果,金融体系应从规模、效率和结构三方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大重点领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予以全力支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和平  
西部地区城镇化已进入加速时期,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经济、资源、环境等问题十分突出,给城乡地区未来发展带来极其消极的影响,城镇化发展不具可持续性,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其必然选择。通过研究今日全球典型城市化范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提出利用科技进步推动西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通过科技进步助推产业升级与发展、拓展城镇化容纳空间、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及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山  
要推进城镇化进程,绝不仅仅是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城镇化,更重要的是人口的城镇化。在我国被统计的城镇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其他农村地区的原属于农业户籍的流动人口,他们已经长期在城镇居住、工作,但是却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平等地享用公共服务、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只有让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峰  
新型城镇化要有利于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促进中西部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推动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城镇化不是吸引农民向城镇聚集的单向发展过程,吸引城镇居民到农村居住和就业也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投资需求,必须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有效控制城镇化的速度与节奏。采取城市运营商模式可以使地方政府得到需要的设施和服务,却不必陷入土地财政矛盾的漩涡,促进了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行政区划和建制调整应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行政效率的提高,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影响。新型城镇化要从根本上抛弃绝对经济利益导向的大拆大建,实现城市文化传承和城市记忆延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浩  魏后凯  晏世琦  
本文从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总体状况和空间格局现状出发,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十一五”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展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的具体思路:以城市群的增长极培育为突破,以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发展轴线、延伸轴线、沿边发展环线等形成的网状空间结构为骨架,以国家级、区域级两级增长极为节点,以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工业转型区、资源富集区6种类型区为填充,融合点线面要素形态、极核轴带类型区,共同组成复合型、网络型空间结构体系支撑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邓祥征  金琴  林丹琪  
本文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展中存在的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城市建设水平落后等问题,在深入分析发达国家城镇化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认为中国西部地区可以采用多功能资源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贫困地区旅游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依托交通干线发展城镇带发展模式和边贸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等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四化"论,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辆马车,则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是这辆马车的四个轮子,消费、投资、出口就是拉动马车的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硕怡  
文章基于2007—2018年全国及31个省级区域的短面板数据,针对人口迁徙家庭化趋势下带来的各类需求增长与城镇就业岗位、公共服务与高等教育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导致的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存在的非均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收入就业等经济因素,公共服务、高等教育等社会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及转移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开放劳动力市场下提供的收入水平越高、就业机会越多,城镇公共服务和高等教育供给度越强,对于劳动力迁徙的正向推力越显著。但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增强吸纳就业的空间与能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来推动就业,提供民生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构建与城镇化布局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劳动力迁徙的建议。以期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推动"六稳""六保"工作,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国内大循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硕怡  
文章基于2007—2018年全国及31个省级区域的短面板数据,针对人口迁徙家庭化趋势下带来的各类需求增长与城镇就业岗位、公共服务与高等教育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导致的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存在的非均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收入就业等经济因素,公共服务、高等教育等社会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及转移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开放劳动力市场下提供的收入水平越高、就业机会越多,城镇公共服务和高等教育供给度越强,对于劳动力迁徙的正向推力越显著。但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增强吸纳就业的空间与能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来推动就业,提供民生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构建与城镇化布局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劳动力迁徙的建议。以期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推动"六稳""六保"工作,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国内大循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