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8)
- 2023(15791)
- 2022(13314)
- 2021(12530)
- 2020(10366)
- 2019(23667)
- 2018(23349)
- 2017(42742)
- 2016(23744)
- 2015(27181)
- 2014(27679)
- 2013(27207)
- 2012(25796)
- 2011(23771)
- 2010(24426)
- 2009(22651)
- 2008(23224)
- 2007(21583)
- 2006(19768)
- 2005(18437)
- 学科
- 济(99191)
- 经济(99081)
- 管理(74448)
- 业(65313)
- 企(53838)
- 企业(53838)
- 中国(35352)
- 方法(33006)
- 农(29680)
- 地方(26913)
- 数学(26537)
- 财(26225)
- 数学方法(26120)
- 业经(24496)
- 制(23670)
- 学(22400)
- 银(20738)
- 银行(20707)
- 行(19891)
- 农业(19693)
- 贸(19363)
- 贸易(19343)
- 易(18749)
- 环境(18640)
- 融(18547)
- 金融(18539)
- 理论(17842)
- 和(17274)
- 策(16421)
- 发(16371)
- 机构
- 学院(343044)
- 大学(342608)
- 济(138531)
- 经济(135147)
- 研究(129094)
- 管理(124214)
- 中国(103425)
- 理学(101200)
- 理学院(99866)
- 管理学(98166)
- 管理学院(97471)
- 科学(77966)
- 京(77650)
- 财(69245)
- 所(67940)
- 研究所(60550)
- 农(58939)
- 中心(58267)
- 江(57565)
- 财经(51211)
- 北京(51076)
- 范(50052)
- 师范(49567)
- 业大(47184)
- 院(46794)
- 州(46548)
- 经(46130)
- 农业(45343)
- 省(43257)
- 经济学(41098)
- 基金
- 项目(209193)
- 科学(161985)
- 研究(157872)
- 基金(145845)
- 家(127885)
- 国家(126750)
- 科学基金(105745)
- 社会(97147)
- 社会科(91758)
- 社会科学(91728)
- 省(82768)
- 基金项目(74970)
- 教育(72763)
- 划(70009)
- 自然(65173)
- 编号(65163)
- 自然科(63503)
- 自然科学(63479)
- 自然科学基金(62295)
- 资助(60940)
- 成果(56390)
- 发(50146)
- 课题(48680)
- 重点(48511)
- 部(45708)
- 创(42522)
- 发展(40408)
- 性(39908)
- 创新(39837)
- 展(39732)
- 期刊
- 济(178013)
- 经济(178013)
- 研究(114212)
- 中国(88794)
- 财(55975)
- 农(55958)
- 学报(54443)
- 管理(53256)
- 教育(50981)
- 科学(50434)
- 大学(40970)
- 融(40009)
- 金融(40009)
- 农业(37728)
- 学学(37500)
- 技术(32993)
- 业经(28318)
- 财经(26695)
- 经济研究(26486)
- 经(23298)
- 问题(22688)
- 业(22440)
- 图书(21803)
- 贸(19868)
- 国际(18255)
- 世界(17554)
- 坛(17123)
- 论坛(17123)
- 技术经济(16968)
- 版(16708)
共检索到580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磊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作为迈向 2 1世纪的壮举 ,已引发各界的关注。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防灾减灾战略 ,即如何利用科技减灾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作贡献则成为全部问题的焦点。本文指出 ,应崇尚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战略观念 ,靠科学评估 ,靠灾害风险分析 ,靠适度的生态环境政策 ,确保 2 1世纪西部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防灾减灾这一关系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曜祖
立足中国西部地区实际,构建符合西部林区防灾减灾工作实际的体系,并建立西部林区防灾减灾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依据西部林区防灾减灾建设的各个具体环节,从灾害前的预警、灾害发生中的救援和灾后重建三个主要环节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作为变量和评价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到西部林区防灾减灾体系构建中的主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西部林区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要优化林区防灾减灾制度管理,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制定林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林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西部林区 防灾减灾 对策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寰
在对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中科技作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防灾减灾科技赈灾体系的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一模式五机制"的科技赈灾体系,指出建立良好的科技赈灾体系是提高防灾减灾质量的主要保障,有利于开创减灾工作的新局面。文章进一步指出了科技赈灾体系的构成、目标与方向、整合的资源对象,并就优化科技赈灾体系提出了多个对策建议。
关键词:
防灾减灾 科技赈灾 体系 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乔鹏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是有效遏制和减少灾害损失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文章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江苏省防灾减灾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江苏灾害发展形势,提出今后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工程措施等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和设想.以期为江苏的防灾减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综合防灾减灾 现状分析 软硬件建设 江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宏宇
该文在对寒地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寒地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法律保障机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构建寒地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法律体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寒地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支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建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相关问题日益凸显。在认知国际灾难的风险后,我们发现,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应坚持综合兼顾的思想,重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多灾种、多手段和全过程的特点。本文针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借鉴先进经验,提出概念性的思考和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规划 国际比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蓝海涛
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5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水产品生产大省。2011年上半年,发生历史罕见的大旱急转洪涝灾情,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事关粮食安全、价格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亟须高度关注,积极应对。一、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对当前农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晖 唐川
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及对城镇造成危害的调查分析,提出泥石流多发城镇的灾害防御应首先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景观的战略布局着手,在城市避难疏散系统的构建中统筹兼顾各类城市灾害的危害性。采取灾害测报系统及布局、生命线保障系统规划,救灾设施及布局、抗灾防灾工程建设和疏散及避难通道规划等五项工程性措施,通过防灾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救灾队伍建设、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防灾救灾的宣传教育和灾害政策法规建设等五项非工程性措施的支撑,从根本上达到防灾减灾的目标,构建生态安全的城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爱平
中国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灾害也在迅速增多,灾害损失明显上升。频繁发生的各种灾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长期性制约因素。目前减灾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从建立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机制、灾害评估机制与减灾投入机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多元化主体的救灾机制等方面构建和完善中国综合防灾减灾机制,不断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促进减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兆奎 邵侃
武陵山区新一轮扶贫开发面临很多掣肘因素,灾害问题是为其一。尤其是作为主要承灾体的广大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更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以湘西7.15暴雨洪灾为个案,对其灾情灾况进行实录,进而考察武陵山区暴雨洪灾的历史变迁,发现这一灾种其实由来已久,并逐步呈现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尽管该地区具有长时段应对灾害的切身经历以及技术、经验的累积,但在防灾意识、减灾运作、灾害救助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分别从防、减、救三个环节为武陵山区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改进方案。
关键词:
武陵山区 暴雨洪灾 防灾减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万宁坤 周晨光
邯郸公司结合历年防汛管理经验,及时优化整合,创新防汛纵向管理、横向管控立体模块化管理模式,以达到把防汛职责逐级传递、责任层层落实,优化专业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预控、防控措施,切实确保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邯郸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城区内的河流有滏阳河、支漳河分洪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金成 曾以禹 张多 贺祥瑞
当前,全球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多,各种危害与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脆弱性相互作用,形成灾害风险。国际社会认识到,减少灾害风险的努力必须系统地纳入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许多国家通过增强林业活动增强自然生态系统抵御灾害的适应力和恢复力,保护生计恢复生态、重建绿色家园、重振国家经济,在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丰富林业优良做法,促进转型和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支柱的可持续发展。总思路是采取立足生态系统减少灾害风险的措施,将增强生计承受力与自然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特别在沿海地区和山区,以整体方针建立抗灾能力强的社区。国际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加强保护和恢复自然生...
关键词: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灾害 林业 案例 启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公建祥
协庄煤矿地处山东省新泰市小协镇境内,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国有省属企业,井田面积35.66km2。1958年9月动工建设,1962年12月投产,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20万t,设计服务年限90年。当时,是山东省最大的煤矿,被誉为"鲁煤第一峰"。1989年实施改扩建工程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由120万t/a提高到180万t/a,尚可服务年限26年。目前,协庄煤矿在册员工5637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全海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后续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补偿的重要依据。该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分别针对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特点,选定了减少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拦蓄泥沙、净化环境、改善气候、提高土地产出、增加生物多样性、固碳制氧、促进农业生产等18项具体效益,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确定了效益核算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洪昌富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原则、定位及编制方法、以及与城市规划体系整合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框架。
关键词:
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 防灾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