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9)
- 2023(17328)
- 2022(14528)
- 2021(13468)
- 2020(10995)
- 2019(25344)
- 2018(24707)
- 2017(46941)
- 2016(24692)
- 2015(27677)
- 2014(27401)
- 2013(27058)
- 2012(25003)
- 2011(22701)
- 2010(22516)
- 2009(20704)
- 2008(19869)
- 2007(17351)
- 2006(15399)
- 2005(13955)
- 学科
- 济(124542)
- 经济(124436)
- 管理(70487)
- 业(68211)
- 企(54091)
- 企业(54091)
- 方法(48089)
- 数学(42548)
- 数学方法(42081)
- 中国(35257)
- 农(30836)
- 地方(29677)
- 业经(25707)
- 财(25553)
- 贸(22369)
- 贸易(22353)
- 易(21680)
- 农业(21363)
- 学(20407)
- 制(19672)
- 环境(18040)
- 银(17681)
- 银行(17662)
- 融(17490)
- 金融(17489)
- 地方经济(17349)
- 行(17093)
- 和(16412)
- 技术(16377)
- 发(16320)
- 机构
- 学院(352620)
- 大学(352075)
- 济(162459)
- 经济(159612)
- 管理(137660)
- 研究(125084)
- 理学(118364)
- 理学院(117104)
- 管理学(115387)
- 管理学院(114710)
- 中国(95966)
- 京(74124)
- 财(71258)
- 科学(70726)
- 所(60966)
- 财经(57033)
- 中心(56473)
- 研究所(55121)
- 经(51999)
- 农(51892)
- 经济学(51233)
- 江(51142)
- 北京(47134)
- 业大(46326)
- 范(46311)
- 经济学院(45958)
- 师范(45911)
- 院(45369)
- 财经大学(42368)
- 州(40713)
- 基金
- 项目(235091)
- 科学(188213)
- 研究(174713)
- 基金(173565)
- 家(150342)
- 国家(149129)
- 科学基金(129376)
- 社会(116140)
- 社会科(110462)
- 社会科学(110437)
- 基金项目(90682)
- 省(89418)
- 自然(80368)
- 教育(79914)
- 自然科(78589)
- 自然科学(78572)
- 自然科学基金(77195)
- 划(75473)
- 资助(70985)
- 编号(68923)
- 成果(55159)
- 发(55147)
- 部(53598)
- 重点(53125)
- 国家社会(49607)
- 创(49017)
- 课题(47950)
- 教育部(46885)
- 创新(45888)
- 人文(45548)
- 期刊
- 济(181937)
- 经济(181937)
- 研究(110532)
- 中国(71196)
- 财(53783)
- 管理(53420)
- 科学(47768)
- 农(47555)
- 学报(47047)
- 大学(37467)
- 教育(36516)
- 学学(35237)
- 融(33897)
- 金融(33897)
- 农业(33091)
- 技术(32916)
- 经济研究(30957)
- 财经(28753)
- 业经(28401)
- 经(25021)
- 问题(23530)
- 贸(20504)
- 技术经济(19343)
- 世界(18998)
- 业(18571)
- 国际(18374)
- 统计(18340)
- 策(16589)
- 商业(16406)
- 现代(15736)
共检索到537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曾先峰 杨洋
从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理论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测度的多层次评价模型;从宏观经济生产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经济效益三个层面探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通过西部地区不同层面经济数据,以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和DEA模型实证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生产率的影响,以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以企业跨期经济效益评价梯阶层次模型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栋生
文章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大开发、大开放结合互动中的大开发 ,是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结合中的大开发 ,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中的大开发 ;西部地区应选准目标市场和经济技术合作方向 ,通过境外市场拉动 ,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辟资源 ,如资金、人才、技术等。
关键词:
世界经济 全球化 西部大开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泱泱 幸强国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效应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推动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本文利用1990-2012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经济发展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同时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动态发展,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具有阶段性。从未来发展看,须重视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促进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天德
本文对长达9年的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进行了剖析 ,认为美国己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的基本内涵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广泛应用因特网进行电子商务的、日趋全球化的经济形态。“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技术创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风险投资加速、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企业个人与机构保持高度适应性。论文认为 ,在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认真吸取美国“新经济”的成功经验 ,摆脱旧思想的束缚 ,在“新经济”的背景下 ,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来思考西部地区开发思路。论文主张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利用 ;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更要重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关键词:
美国 新经济 中国西部大开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倩倩 陈诗一
区域发展政策不仅要发挥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还必须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的合并数据,本文使用双重差分策略系统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有效弥合地区间经济增长数量差距,政策实行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环境规制、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缓解西部大开发战略产生的污染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环境污染是由规模效应主导而非技术效应引致,优惠政策则通过降低企业税收、提升企业利润、吸引企业进入与减少企业退出实现经济规模扩增。本文揭示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引发经济收敛与环境失衡的矛盾,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需要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乔宁宁 王新雅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转变为发散性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可见,西部开发战略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秋莉 陈景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周政宁 赵敏娟
采用面板数据,对西部大开发前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不论是西部大开发之前,还是之后,陕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绝对收敛特征。在投资率、人口增长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这些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陕西与东部各省之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西部大开发实施后,陕西与东部各省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前。另外,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收敛性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经济增长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清华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以及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呈发散态势;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叔莲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纪建
地理位置和初始起点并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 ,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创新能力和市场化因素的推动 ,同时这也是造成增长差异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对此 ,可用回归方法予以实证检验。西部大开发应重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推进市场化改革 ,以此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而不仅仅是人们所普遍认识的资源开发。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陆立军
我国已启动旨在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必须走出由封闭的重工业和低效农业构成的二元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以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高度技术化、标准化,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客观趋势。西部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不具备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优势,但也要抓住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西部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就必须依托我国整体经济竞争能力的提高,因而要更加注重整体利益为重,国内优先,发挥比较优势。西部必须认识到只有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才能引导技术和资金流向西部,才能组织专业化的分工,支撑专业化分工的规模经济,从而提高西部的竞争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春生 陈志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磊 金元平
2 0 0 0年 1 0月 2 0日 ,“2 0 0 0·中国西部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经过两天的研讨和交流 ,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 ,获得了圆满成功。为了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有关问题的探讨 ,我刊摘录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 ,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