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9)
2023(8796)
2022(7253)
2021(6586)
2020(5216)
2019(12290)
2018(11697)
2017(21919)
2016(11614)
2015(13242)
2014(13210)
2013(13463)
2012(12956)
2011(12028)
2010(11980)
2009(11332)
2008(10799)
2007(9517)
2006(8784)
2005(8192)
作者
(34615)
(29115)
(28882)
(27868)
(18531)
(14033)
(13130)
(11414)
(11111)
(10417)
(10189)
(9538)
(9452)
(9345)
(9243)
(8976)
(8531)
(8405)
(8216)
(7982)
(7570)
(7024)
(6948)
(6688)
(6615)
(6615)
(6224)
(6029)
(5959)
(5700)
学科
(80190)
经济(80143)
管理(30812)
方法(27625)
(27197)
数学(25501)
数学方法(25338)
地方(20646)
中国(20416)
(19160)
企业(19160)
(16003)
地方经济(14288)
(12930)
贸易(12918)
业经(12910)
(12528)
(12408)
(12237)
农业(11563)
环境(11000)
(10106)
(9527)
(9371)
金融(9370)
(8609)
银行(8601)
(8595)
(8371)
关系(8231)
机构
大学(182536)
学院(179852)
(96600)
经济(95263)
研究(72635)
管理(65893)
理学(56145)
中国(55762)
理学院(55468)
管理学(54809)
管理学院(54471)
(40102)
科学(39458)
(39228)
(36493)
研究所(33041)
经济学(32662)
财经(32196)
中心(30828)
(29399)
经济学院(29226)
(26172)
(25902)
北京(25787)
(24853)
财经大学(23796)
(23134)
师范(22995)
科学院(22875)
业大(22018)
基金
项目(116192)
科学(92532)
基金(87159)
研究(85677)
(76205)
国家(75710)
科学基金(64015)
社会(59653)
社会科(56838)
社会科学(56824)
基金项目(44763)
(41001)
教育(37620)
自然(37563)
自然科(36671)
自然科学(36661)
资助(36527)
自然科学基金(36019)
(35319)
编号(31242)
(27711)
(27533)
国家社会(26968)
重点(26666)
成果(25816)
中国(25693)
教育部(24001)
发展(23209)
(22855)
(22844)
期刊
(110203)
经济(110203)
研究(62838)
中国(36057)
(29665)
管理(25115)
科学(24943)
学报(24170)
(23839)
经济研究(19789)
大学(18962)
学学(17974)
财经(17467)
农业(16605)
(16534)
金融(16534)
技术(15381)
(15372)
问题(14741)
教育(13804)
(13698)
业经(13160)
世界(13065)
国际(12470)
技术经济(11570)
统计(11463)
(10121)
(9661)
资源(9285)
经济问题(9185)
共检索到284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星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效主要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在于经济增长是否使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考察西部地区2004-2008年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改善西部地区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宏波  谢加丽  
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有:(1)在地理位置上,东部远远优于西部。我国东部地区沿江、沿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信息通畅。这些条件不仅有利于手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交通信息事业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文  陈丹妮  
根据1995-2011年的统计数据,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出口、进口、FDI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三者对西部地区经济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出口只在短期内对西部地区GDP具有拉动作用,进口的拉动作用较强,且较为持续。FDI对GDP增长的作用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利格  陈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保庆  李忠民  
1978年~2008年的数据表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进路径显示出库兹涅茨模型所谓的"倒U型"轨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已经处于倒U型轨迹的下降阶段,西部地区目前更可能是处于倒U型轨迹的上升或趋向平缓阶段,即收入差距仍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我们认为应从提高西部农业劳动生产率、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等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启智  马建东  
基于西部地区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2006—2017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但年均增速相对较小。其中,陕西省经济发展质量最高,重庆市提高幅度最大,其它各省份排名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省际间差异在曲折变化中呈逐步扩大趋势。2017年,目标层五个维度中,社会进步维度对经济发展质量贡献最大,经济效率维度贡献最小,五个维度与经济发展质量呈正相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军歧  
农户经济的发展将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及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户经济增长的特征和源泉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发展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五个条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保庆  李忠民  何风隽  
文章从金融资产结构的角度(包括银行贷款、保险资产以及股票等)对西部地区1985~2010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保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股票市场对西部地区经济的贡献率仅为0.0834;银行贷款显著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其中短期贷款的贡献最大;从贷款投向来看,工业贷款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农业贷款,最后是第三产业贷款。结合本文实证结论,提出了优化和改善西部地区银行体系的信贷结构、继续增加对西部地区农业的有效资金投入、通过加大对第三产业授信规模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文爱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少春  
文章认为,要想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明确该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做好定位,完善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其增长方式,按照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促进路径的转化。西部地区已经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文章认为,此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根据西部地区的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核心区域经济增长的示范作用,使西部地区的不同区域能够协同一致,共同建设并完善该地区的发展机制,共同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群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国家的优惠倾斜政策问题,而是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晓阳  
经济增长的初期,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著,而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后期,人力资本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我国西部地区在1980-2007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是1996年,转折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人力资本。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力资本积累阶段是相对应的,人力资本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西部地区必须采取适度超前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步伐,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