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6)
- 2023(8469)
- 2022(7320)
- 2021(6972)
- 2020(5952)
- 2019(14333)
- 2018(13921)
- 2017(26660)
- 2016(14477)
- 2015(16986)
- 2014(16957)
- 2013(17381)
- 2012(16477)
- 2011(15110)
- 2010(15018)
- 2009(14184)
- 2008(14147)
- 2007(12613)
- 2006(10796)
- 2005(9796)
- 学科
- 济(70129)
- 经济(70072)
- 管理(39831)
- 业(39409)
- 方法(33213)
- 数学(30417)
- 数学方法(30222)
- 企(29895)
- 企业(29895)
- 中国(20042)
- 农(19117)
- 贸(15660)
- 贸易(15655)
- 易(15280)
- 财(14849)
- 地方(14450)
- 学(13767)
- 农业(12428)
- 业经(11995)
- 制(11682)
- 环境(10414)
- 银(10135)
- 银行(10102)
- 融(9994)
- 金融(9991)
- 行(9741)
- 和(9736)
- 出(8471)
- 务(8320)
- 财务(8292)
- 机构
- 大学(222513)
- 学院(219403)
- 济(100668)
- 经济(99003)
- 研究(82444)
- 管理(81873)
- 理学(70644)
- 理学院(69735)
- 管理学(68666)
- 管理学院(68243)
- 中国(63347)
- 科学(50267)
- 京(48064)
- 所(43232)
- 财(42456)
- 农(39747)
- 研究所(39685)
- 中心(36775)
- 财经(34516)
- 业大(32765)
- 经济学(32704)
- 农业(31623)
- 经(31473)
- 北京(31034)
- 江(30714)
- 经济学院(29669)
- 院(28948)
- 范(28865)
- 师范(28604)
- 科学院(26071)
- 基金
- 项目(146095)
- 科学(114817)
- 基金(108694)
- 研究(103595)
- 家(96240)
- 国家(95564)
- 科学基金(80141)
- 社会(67276)
- 社会科(63838)
- 社会科学(63819)
- 基金项目(57051)
- 省(53231)
- 自然(51714)
- 自然科(50495)
- 自然科学(50478)
- 自然科学基金(49606)
- 教育(46885)
- 划(46873)
- 资助(45838)
- 编号(40068)
- 部(34097)
- 重点(33573)
- 成果(32733)
- 发(32463)
- 创(29327)
- 中国(29240)
- 国家社会(29009)
- 教育部(28832)
- 科研(28629)
- 课题(27749)
共检索到32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园淅 张雷 程晓凌
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能源供应基地,其供应潜力主要通过煤炭外运来实现。在资源赋存和经济发展两者空间差异的共同作用下,西部地区成为国家煤炭外输的重要基地。数据分析表明,在西部地区煤炭的外输过程中,西北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煤炭供应不仅量大、且范围广;同时,供应半径的定量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总体还是在省区级层次上,西部地区煤炭供应半径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基本趋势,其拐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分析认为,上述煤炭供应半径的变化是西部地区自身城市化发展所导致的能源需求增大的一种必然结果。有鉴于此,西部地区煤炭供应的合理模式和其作为国家能源供应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引起更加深刻和广泛的反思。
关键词:
中国西部 煤炭供应 供应半径 时空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雷 黄园淅
由于存在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明显局限性,能源供应范围的不断扩张成为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产地,西部地区一次能源探明储量约占全国资源探明总量的64.3%,在国家能源供应保障协调发育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本文对中国西部地区1952-2005年一次能源供应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一,作为资源禀赋相对富足的地区,西部地区一次能源供应经历了从地区自给向区外输送的根本性转变;第二,在这一时空格局的转变过程中,西北区外输能力的迅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遗憾的是,如此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对当地财富积累产生的积极作用很是有限;第四,正因如此,需要重新思考以往西部地区单一能源资源外输传统模式的利弊及影响。
关键词:
中国西部 能源供应 时空格局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暕 姬长龙 张义珂 李俊娟
土地利用是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是揭示人地关系的属性、特征、机制、地域分异及其人地矛盾冲突的主题。目前我国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尤其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人地关系矛盾更为突出。本文在深入调查和了解西部12省(区、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2003-2009年的西部各省(区、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12个省(区、市)可分为三类,处在同一类别的地区,它们的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相似性,处在不同类别地区的土地利用侧重点不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在土地政策调控时应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聚类分析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晨晖 吴晋峰 辛亚平 高佩佩
运用区域规模差异的相关指标和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地区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差异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①西部地区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四川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内蒙古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陕西省旅游强省地位式微,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的城市地位不相匹配。最后提出三点启示,对制定"西部大旅游圈"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旅游规模差异 旅游规模分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 于法稳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稀缺,而大部分省份的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灌溉,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受水资源开发潜力的限制,提高用水效率成为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利用西部12个省区的农业节水数据库,通过构建农业节水绩效模型,对影响西部地区农业用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农田节水灌溉面积、水费、渠衬长度和农灌投资均与农业节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农业节水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贡献率相对高于西南地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用水 节水绩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罗仲平
城镇化(urbanization)是工业化(in- dustrialization)的必然结果,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又能促进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当前,研究我国城镇化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对我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侃 韩国明 黄雪松 张江朋
借助相关统计年鉴,在构建适合西部地区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西部地区农业竞争力进行量化测评。研究发现:当前西部地区农业竞争力综合发展水平可分为农业较强省、农业次强省、农业弱省和农业落后省4种类型;根据构成西部地区农业竞争力要素的同质性将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分为三类,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巍 高卫东
作为我国支柱性能源品种,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决定着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体系的建立。文章利用各省煤炭输入、输出数据,利用GIS手段,对中国1952—2008年煤炭资源供应的时空格局变化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煤炭资源产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变动影响深刻,每一次政策变化都会引起能源消费规模的变化,即便如此,煤炭消费结构却一直在向高效化发展;第二,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强烈的能源消费需求使得我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煤炭运输,但受资源本底的影响,煤炭生产集中程度开始不断上升;第三,煤炭输出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开发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资源的"诅咒";第四,要实现资源输出省可持续发展,现行资源输出模式是否恰当值得反思。
关键词:
煤炭 能源供应 时空格局演变 区域效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卫东 姜巍
利用1949—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煤炭资源供应格局和流动路径,结果表明:(1)国家政策变动对中国煤炭资源消费规模影响深刻,每一次政策变化都会造成能源消费规模的波动,近年来强烈的能源需求使得我国煤炭供应不得不面临进口的现实;(2)受能源需求和资源禀赋的双重压力,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煤炭运输成为我国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特征;(3)尽管煤炭运输方式在向铁路、水路和公路组合并用的多元化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旺盛的能源需求,煤炭运输瓶颈始终存在,变输煤为输电是缓解当前煤炭运输困难的一个途径。
关键词:
煤炭 能源供应 供应格局 运输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覃小华 李星明 时朋飞 唐明贵
旅游环境效率表征绿色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中国西部地区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阐释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西部地区的旅游环境效率平均水平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表现出曲折式上升态势,并且西部地区各省(区、市)旅游环境效率均值具有显著差异,效率均值极差较大,呈现高离散性现象;(2)研究期内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西低东高,北低南高,东西陡峭,南北亦陡”的空间趋势特征,并且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冷热交替现象,热点区聚集南部地区,冷点区分布西北地区,同时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发生了明显空间层级变化,高效率区和次高效率区占比逐渐增加;(3)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产业支撑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人力资本、科技发展水平是旅游环境效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不同的交互因子驱动力均高于单独因子的力度,而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旅游资源相对丰度、环境规制水平等因子对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解释力度较小。为此,本文建议根据重要影响因素大力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并优化空间分异格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丽 金凤君
以2000—2010年我国省区煤炭生产消费及自满足率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地区煤炭满足率、自满足率和外来满足率入手,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与空间分异特征,探索驱动省区煤炭自满足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作用程度与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省区煤炭自满足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受到资源开发能力(煤炭工业投资)、省区经济水平、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单位GDP的能耗强度)以及省区产业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煤炭工业投资对于省区煤炭自满足率是正向拉动的,省区经济规模和单位GDP能耗对于煤炭自满足率是反向拉动的;而省区产业结构对煤炭自满足率的作用非常复杂,既有正向拉动时期,又有反向拉动时期,这取决于高煤耗产业是集中布局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还是集中布局在煤炭资源短缺的地区。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煤炭生产消费格局的优化应该在促进东部沿海煤炭资源稀缺地区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促进钢铁、建材、电力、有色冶金等煤炭产业升级与向煤炭资源富集区集聚。
关键词:
煤炭 自满足率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俊华 刘振刚 李燕霞 李长青
选取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地理环境和文化理念具有较强一致性的中国西部12省市区(含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物流产业效率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对提高区域物流产业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7-2012年中国西部12个省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变动情况,重点剖析各省物流产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除云南外,西部各省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显著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尤其是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甚至降低。最后结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野 陈劭锋
本文基于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九五"期间中国区域尤其是西部地区科技能力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五"期间中国的科技能力平均增长7.8%;东部地区为9.4%;中部地区为7.1%;西部地区为5.7%。西部地区科技能力之所以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科技条件支撑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增长缓慢所致。最后,本文就"十五"期间西部地区科技能力建设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
科技能力 西部地区 “九五”期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利军 胡同泽
本文采用DEA方法,对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1995—2004年来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的趋势、原因及提高西部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仁友 丁如曦
在简述房价收入比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2002年~2010年中国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在整体上,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虽然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空间非均衡性突出、区域差异明显,特别是部分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相对偏高,应通过适当的调控措施抑制这类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其房价收入比回归合理范围,减轻普通居民购房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房价 房价收入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