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0)
2023(13192)
2022(11531)
2021(11043)
2020(9007)
2019(21215)
2018(20815)
2017(40019)
2016(21540)
2015(24409)
2014(24072)
2013(24266)
2012(22398)
2011(20311)
2010(20087)
2009(18263)
2008(17569)
2007(14844)
2006(12987)
2005(11418)
作者
(61294)
(51053)
(50721)
(48187)
(32602)
(24358)
(23050)
(20089)
(19458)
(18061)
(17490)
(17368)
(16099)
(16074)
(15746)
(15544)
(15162)
(15128)
(14541)
(14289)
(12623)
(12548)
(12064)
(11446)
(11352)
(11315)
(11120)
(11080)
(10332)
(10045)
学科
(90163)
经济(90073)
管理(57794)
(55368)
(42277)
企业(42277)
方法(40632)
数学(35904)
数学方法(35571)
中国(26648)
(23894)
地方(20346)
(20069)
(18711)
业经(18517)
(18482)
贸易(18470)
(17952)
农业(16000)
(15693)
环境(14104)
(13747)
(12772)
银行(12740)
理论(12623)
技术(12532)
(12395)
金融(12392)
(12262)
(11594)
机构
大学(307943)
学院(302246)
(126833)
经济(124201)
管理(121738)
研究(107452)
理学(105878)
理学院(104621)
管理学(103003)
管理学院(102449)
中国(79782)
(66958)
科学(65703)
(54856)
(53280)
研究所(48963)
中心(47541)
(46355)
财经(44563)
业大(43915)
北京(42919)
(41374)
(41176)
师范(41076)
(40803)
(39238)
经济学(38667)
农业(36242)
经济学院(34948)
(34070)
基金
项目(213620)
科学(168645)
基金(157203)
研究(156965)
(137648)
国家(136592)
科学基金(116775)
社会(100410)
社会科(95192)
社会科学(95162)
基金项目(84012)
(79028)
自然(75026)
自然科(73307)
自然科学(73292)
自然科学基金(71971)
教育(70229)
(68148)
资助(64140)
编号(63156)
成果(51651)
(48006)
重点(47569)
(45905)
(43661)
课题(42719)
国家社会(42201)
教育部(41280)
创新(40806)
科研(40510)
期刊
(134101)
经济(134101)
研究(91954)
中国(56179)
学报(47180)
科学(44820)
管理(42453)
(41572)
(38317)
大学(35513)
学学(32978)
教育(31636)
农业(29479)
技术(24095)
(23531)
金融(23531)
经济研究(22328)
图书(21830)
财经(21213)
业经(19877)
(18194)
问题(17887)
(15820)
书馆(15227)
图书馆(15227)
(15020)
理论(14863)
资源(14646)
科技(14488)
技术经济(14189)
共检索到440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路云  王崇举  邓琳  
从教育和文化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信息化服务6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5—2014年西部地区12个省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其差异,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波动;各省区市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可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各层级内部的差距也较大,并呈现"从北向南递减"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强弱,但并不直接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受投入力度和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跃  刘振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麦土荣  宋周莺  刘卫东  
经济空间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可见,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格局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如何优化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从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缩小其与全国差距。研究结果建议,在未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开发中,继续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战略,重点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黔经济区、呼包鄂榆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昆明—瑞丽国际通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熊兴  余兴厚  陈伟  
在分析三峡库区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构建了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探讨了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现状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就空间格局特征而言,三峡库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就基本公共服务内容而言,三峡库区的基础教育均等化程度较高,但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较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寿峰  赵岩  
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以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中国政务服务信息化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务服务信息化会通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促进城市创新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且该政策效果会随财政压力和经济增长压力的增大而减弱,也会随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而增强。本研究还发现,政务服务信息化有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朗  
本文从人口数量、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文化构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状况和人口经济水平等方面对西部10省区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西部地区大开发教育要先行、积极稳妥地在少数民族中推行计划生育和建立稳定的教育、卫生与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的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庞智强  李云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重工业、制造业内部"三低一高"产业居多等问题。西部地区应转变片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高度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要统一规划,加强区内的整体协调;要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发展能源深加工行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范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九个省、自治区。土地面积537.3 ×10~4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9%;人口2.4亿,占全国的23.1%;城镇人口442万,占全国的2.7%;设市城市91个,占全国的21%;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达3731亿元,占全国的13.6%。 一、开发历史悠久 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部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中华民族一部分祖先从远古时代就生息在这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雷  黄园淅  
由于存在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明显局限性,能源供应范围的不断扩张成为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产地,西部地区一次能源探明储量约占全国资源探明总量的64.3%,在国家能源供应保障协调发育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本文对中国西部地区1952-2005年一次能源供应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一,作为资源禀赋相对富足的地区,西部地区一次能源供应经历了从地区自给向区外输送的根本性转变;第二,在这一时空格局的转变过程中,西北区外输能力的迅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遗憾的是,如此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对当地财富积累产生的积极作用很是有限;第四,正因如此,需要重新思考以往西部地区单一能源资源外输传统模式的利弊及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黎毅  许世琴  
文章通过分析1998-2015年间总体、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及相关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分析方法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阶段性波动和趋同发展特征,但内部变动趋势程度不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2003年以前低于城镇居民,随后高于城镇居民,并且两者差距逐渐增大,由此导致城镇社会福利水平高于农村福利水平。居民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总体、农村和城镇收入差距分别导致各自社会福利减少0.81%、3.48%和0.58%,其中农村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慧  叶尔肯·吾扎提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东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同时,随着全国贫困人口绝对规模的减少,贫困人口的分布进一步向西部地区集中,生态环境在诸多致贫因素中越来越突出。文章从西部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的关联性以及地区贫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深入解析了西部地区贫困和生态环境互为因果的耦合机理;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资金、人力资本、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提出了生态扶贫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即: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同步进行,生态恢复与脱贫致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希琼  
20世纪末,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掀起了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文章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架构以及人力资源宏观与微观管理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黎毅  许世琴  
文章通过分析1998-2015年间总体、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及相关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分析方法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阶段性波动和趋同发展特征,但内部变动趋势程度不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2003年以前低于城镇居民,随后高于城镇居民,并且两者差距逐渐增大,由此导致城镇社会福利水平高于农村福利水平。居民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总体、农村和城镇收入差距分别导致各自社会福利减少0.81%、3.48%和0.58%,其中农村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薛继亮  
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陷入劳动力成本增加和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境地,迫切需要通过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条件和产业转型升级来获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对于西部地区,则具有较多的第一次人口红利,这为承接东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条件。西部地区丰富的人口红利潜力形成的人口红利效应,将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工业区兴起和集聚以及产业带的形成提供条件,而西部地区人口红利潜力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宏观对策研究,有助于发挥西部的要素资源潜力,带来区域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