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7)
2023(12844)
2022(10786)
2021(10075)
2020(7977)
2019(18498)
2018(17737)
2017(33817)
2016(17955)
2015(20187)
2014(20203)
2013(20151)
2012(19211)
2011(17874)
2010(18098)
2009(16705)
2008(16623)
2007(14922)
2006(13640)
2005(12881)
作者
(52089)
(43387)
(43047)
(40915)
(27883)
(20797)
(19607)
(16810)
(16729)
(15597)
(14967)
(14548)
(14049)
(14017)
(13880)
(13457)
(12911)
(12495)
(12468)
(12185)
(11027)
(10649)
(10528)
(9975)
(9738)
(9723)
(9652)
(9361)
(8772)
(8614)
学科
(89999)
经济(89926)
管理(49661)
(46897)
(35527)
企业(35527)
方法(30869)
中国(30688)
数学(27284)
数学方法(27096)
地方(26546)
(24455)
业经(19003)
(18424)
贸易(18404)
(17829)
(17821)
(16741)
农业(16438)
(16205)
金融(16203)
(15882)
银行(15871)
(15584)
地方经济(15153)
(14333)
(14129)
环境(14122)
技术(12175)
(11883)
机构
大学(264775)
学院(264382)
(122608)
经济(120366)
研究(102119)
管理(98441)
理学(82978)
理学院(81915)
管理学(80933)
中国(80777)
管理学院(80381)
(58145)
科学(57143)
(56056)
(51683)
研究所(46340)
中心(44925)
财经(43514)
(39899)
(39649)
(39610)
经济学(39171)
北京(38082)
(36975)
师范(36696)
(36643)
经济学院(35100)
业大(32310)
财经大学(32308)
(32288)
基金
项目(168461)
科学(134809)
研究(127317)
基金(124042)
(107706)
国家(106883)
科学基金(91115)
社会(84622)
社会科(80463)
社会科学(80447)
基金项目(63880)
(62488)
教育(57147)
自然(54780)
(54035)
自然科(53519)
自然科学(53508)
自然科学基金(52566)
资助(51021)
编号(50223)
(42618)
成果(41935)
(38891)
重点(38780)
国家社会(36355)
课题(36263)
发展(35375)
(34905)
(34808)
教育部(33733)
期刊
(144699)
经济(144699)
研究(90220)
中国(60710)
(40768)
管理(39817)
(37968)
科学(37065)
学报(35581)
(31668)
金融(31668)
教育(30536)
大学(27707)
农业(26045)
学学(25735)
经济研究(24317)
财经(22763)
业经(22577)
技术(22356)
(19811)
问题(19160)
(17948)
国际(16793)
世界(16057)
(14748)
技术经济(13450)
资源(12697)
(12407)
论坛(12407)
商业(12282)
共检索到428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蒙昱竹  肖小虹  李璞颖  
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地区对发达东部地区的追赶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西部地区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已有的适用于东亚奇迹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新发展阶段不再适用于西部地区发展。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西部地区发展的视角入手,本文认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较为现实的选择。核心在于西部地区发展前期依托政府支持培育发展能力,之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依托西部地区内生增长动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实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付伟  
论中国西部地区的优区位一产业协调发展付伟西方古典区位理论着重研究的是如何为工农业部门的发展确定优区位,它是为部门布局优化拓荒的,一般来说最优区位都在发达地区,并拥有先进的产业部门.显然,古典区位论涉及面是狭窄的,但它却道出先进产业的重要性。由古典区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源  郝梦悦  全怡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以200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审计市场结构和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削弱了地理距离因素对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影响,改善了中国早期审计市场低集中度的特征。与之相对应,事务所与审计客户之间的空间距离逐年增大,事务所的客户覆盖城市(省份)数量逐年增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外溢效应还表现在能够显著提高审计质量,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作为对审计质量提高的应对,上市公司采取了更加隐蔽的盈余管理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希琼  
20世纪末,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掀起了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文章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架构以及人力资源宏观与微观管理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瑶   郭冠清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两种制度类型:一是受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并以“大市场+小政府”为特征的西方制度,二是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并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中国制度。西方社会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根源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党政治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相比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体制根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崇生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缩小或消除区域发展差距。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成长时期,国际经验表明,此阶段,正是不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历史时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高人元  张雁  
本文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了空间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应用贸易引力模型与1997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的真实市场潜能按从高到低顺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第二层次为京津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第三层次是中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居于第四层次。同时,从真实市场潜能构成来看,所有地区的真实市场潜能主要是由本地区内部需求引致的,而其他地区需求与国外需求引致的真实市场潜能较弱;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较快发展产生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郑维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冷观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关系到当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国欠发展地区既缺乏现代市场制度机制建设,又缺乏现代化生产体系的构建,因而无法充分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之中。各级政府目前对欠发展地区的帮扶力度虽大,但脱离欠发展地区经济起飞的迫切要求,且力量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聚焦功能,同时这种帮扶更多的是非市场化的政府行为。本文提出在我国可以试点由发达地区对欠发展地区城市的合作式兼并,形成更紧密联动关系和共赢机制,借助先发城市的各方面优势,拉动欠发展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起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海燕  王富喜  
文章从界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概念入手,将自组织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相互依赖理论、竞争合作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依据,探讨了上述理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是政府与市场层面区际资源配置机制的结果,厘清二者的作用效应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理论解释、模型演绎及经验实证,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路径及其相互作用效应。研究表明:①适度的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过度的地方政府竞争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②短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极化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负向的;而长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扩散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③区域市场集聚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而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加剧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④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削弱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而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本文的政策落脚点在于,利用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构建"市场机制主导、政府调控引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学良  林永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区域政策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然而当前的区域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行政壁垒束缚、协调机制不完善、规划尺度过大等现实挑战。小尺度、跨区域、精准化的都市圈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应当及时推进跨区域层面的都市圈建设。促进都市圈建设应当以促进要素流动、明确区域分工、加强城市治理和协调机制建设,形成都市圈"功能—产业—人口—空间—公共服务"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文贵  
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珠江三角洲同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状都表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相对的,“不协调”发展是绝对的;有关地区的“发达”与“不发达”、“进步”与“落后”是相对的,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超越”是绝对的。广东要大胆地倡导“逆向思维”,立足于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同珠江三角洲之间建立起经济上良性互动的市场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快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州、深圳、珠海等中心城市和佛山、顺德、中山、东莞、江门等次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起飞的四大功能,从“不协调”中能动地寻求“协调发展”的契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崇举  杨萍  郑志国  董琳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致力于社会事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要重创新,如创新教育对社会服务的参与、创新社区架构等。应建立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按照人口数量建立配套的公共设施;积极引导教育服务地方,同时把高校的教育设施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