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5)
- 2023(17027)
- 2022(14405)
- 2021(13874)
- 2020(11399)
- 2019(26227)
- 2018(26030)
- 2017(49442)
- 2016(27002)
- 2015(30436)
- 2014(30004)
- 2013(29191)
- 2012(27079)
- 2011(24720)
- 2010(25233)
- 2009(23704)
- 2008(23448)
- 2007(21312)
- 2006(19242)
- 2005(17530)
- 学科
- 济(110292)
- 经济(110158)
- 业(84591)
- 管理(80670)
- 企(62212)
- 企业(62212)
- 农(49862)
- 方法(43741)
- 数学(38410)
- 数学方法(37728)
- 中国(33805)
- 农业(33023)
- 财(28689)
- 业经(27793)
- 制(27062)
- 地方(22054)
- 贸(21924)
- 贸易(21906)
- 技术(21785)
- 易(21405)
- 银(19885)
- 银行(19865)
- 学(19256)
- 行(19109)
- 策(19026)
- 体(18327)
- 融(17879)
- 金融(17875)
- 理论(17196)
- 环境(16161)
- 机构
- 学院(379491)
- 大学(374620)
- 济(163806)
- 经济(160505)
- 管理(146513)
- 研究(130100)
- 理学(125058)
- 理学院(123723)
- 管理学(121508)
- 管理学院(120797)
- 中国(104301)
- 京(79348)
- 财(77166)
- 科学(74598)
- 农(69177)
- 所(64731)
- 中心(60496)
- 江(59531)
- 财经(59220)
- 研究所(57734)
- 业大(54798)
- 经(53791)
- 农业(52718)
- 北京(50625)
- 经济学(49682)
- 范(49130)
- 师范(48756)
- 州(46921)
- 院(46480)
- 经济学院(44518)
- 基金
- 项目(243908)
- 科学(194272)
- 研究(185170)
- 基金(177399)
- 家(153290)
- 国家(151953)
- 科学基金(131062)
- 社会(119126)
- 社会科(112713)
- 社会科学(112685)
- 省(94972)
- 基金项目(92319)
- 教育(85527)
- 自然(81740)
- 自然科(79877)
- 自然科学(79862)
- 划(79173)
- 自然科学基金(78464)
- 编号(76157)
- 资助(72747)
- 成果(62826)
- 部(55405)
- 重点(55030)
- 创(54225)
- 发(53569)
- 课题(53427)
- 创新(50092)
- 制(49668)
- 国家社会(49554)
- 教育部(47892)
- 期刊
- 济(191141)
- 经济(191141)
- 研究(118706)
- 中国(86819)
- 农(69425)
- 财(59656)
- 管理(56385)
- 科学(52589)
- 学报(51993)
- 农业(46726)
- 教育(46607)
- 融(42354)
- 金融(42354)
- 大学(41760)
- 学学(39099)
- 技术(35776)
- 业经(33833)
- 财经(29607)
- 经济研究(29215)
- 经(25564)
- 问题(25216)
- 业(24630)
- 贸(20116)
- 技术经济(20063)
- 世界(19890)
- 统计(18460)
- 版(18256)
- 科技(17908)
- 策(17606)
- 国际(17551)
共检索到594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红卫
本文以中国西部地区农地制度创新为研究对象,在评析我国目前四种农地所有制创新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西部地区实行土地农户所有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并且从如何构建土地农户所有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农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条件和保障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实行农地农户所有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地制度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纪远 邵全琴 樊江文 邓祥征
中国西部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而形成的生态地理单元,在中国乃至于整个亚洲地区的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西部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存在水资源失调,干旱灾害严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风沙灾害蔓延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整个西部地区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使自然灾害强度加剧并且频度增加,造成社会经济的突出损失、增加了社会发展成本、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方向。由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鉴于此,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建设的...
关键词:
中国西部 生态保护建设 生态系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文桂萍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智能建筑的建设带来机遇,但是智能建筑的复杂性与专业性,使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从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了西部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探讨该地区智能建筑工程在建设投资阶段、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无计价过程、工程支付与结算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要点。
关键词:
智能建筑 工程造价 管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华星
中国共产党探寻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不管是农村革命,还是计划经济道路,亦或是市场经济改革,首先都发端于农地制度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尤其是近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构建的农地集体所有制及其农村社会经济,构成了推动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经济基础,既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世界独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中国经济客观上存在的区域差别和在农地经营上存在的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比较优势,不同农地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如“两田制”尽管在全国都有表现,但最多的制度安排却集中于中部地区;“规模经营”则明显地在大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烈地制度供给冲动。因此,本报告例举“两田制”、“规模经营”以及“四荒”使用权拍卖三种在全国范围最多分布、影响最大的三种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类别,分析其起源、方式和制度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冰华 张安录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资源 农地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丽
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分离开来,作为一种单独的制度来设计是当前研究的一个误区。本文通过对广东中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考察,指出充分发挥乡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按照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设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是一个可行的制度模式。研究发现,政府和乡村集体经济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中山模式得以确立的基础,而以农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制度联动则是政府、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三方收入共同提高的关键,这一模式的建立只能通过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实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彦彬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推进,农地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拓展必然带动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农地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将成为必然选择。农地金融的这些创新形式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模式——转让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及证券化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信 尹杞月
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国家补偿、区域间补偿、社会补偿和国际补偿的原则,采用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反哺"式生态补偿及环境成本生态补偿等基本模式;同时,要推行相关配套措施,如西部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建立科学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多渠道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以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补偿机制 基本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先宁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暴露出一系列的缺陷。获取家庭经营的激励优势和规模优势是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本文对现有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 ,认为 :进行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创新 ,突破小规模、零散经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成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的重要目标。创新农地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近期,《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颁布,为中国未来十年制造业发展绘制了蓝图,其中创新驱动发展仍作为战略实施的首要方针,处于核心地位。关于创新驱动在"中国制造"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学界、业界已有很多论述,在此,笔者仅探讨"中国制造"应采用的几种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第一,必须重视"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成果,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原始创新的根源在于基础研究,来自科学研究的历史积累和科技人员的天才发挥,是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涛 蔡建明 刘彦随 倪攀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城乡统筹、科学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中模糊的农地产权和征地、定价等机制对农地流转带来了效率性、功能性等缺陷,并且存在着农民利益难以保障、中介服务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应借鉴城乡双置换、股份合作社和土地信托的土地流转实践模式,探索农地产权显化机制、农地资产化机制、征地机制、农地科学整治机制和农村社保机制。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实践模式 机制探索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选庆
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农地金融困境的分析 ,提出了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 ,进而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案与配套措施进行了系统设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文昌 梁剑峰 赵保红
目前国外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主要有美国的“机械型”模式和日本的“生物型”模式。但我国的西部地区并不能简单照搬这种单轨的“机械型”或“生物型”模式 ,而必须创建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模式—“主辅型双轨制”农业技术进步模式。这种包含着综合与创新内容的新模式在技术结构、发展进程、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这种独具个性的选择和创新的客观依据是制约和支配西部地区的五大因素 :资源、资本、科技、生态、市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选择与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