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0)
2023(11171)
2022(9496)
2021(8981)
2020(7126)
2019(16530)
2018(16372)
2017(30314)
2016(16458)
2015(18847)
2014(18881)
2013(18660)
2012(17761)
2011(16408)
2010(16468)
2009(14882)
2008(14722)
2007(13037)
2006(11885)
2005(11029)
作者
(46662)
(38837)
(38713)
(36594)
(24900)
(18846)
(17598)
(15047)
(14941)
(13992)
(13361)
(13251)
(12787)
(12369)
(12054)
(11952)
(11408)
(11403)
(11391)
(11143)
(10050)
(9433)
(9331)
(9009)
(8826)
(8727)
(8709)
(8589)
(7895)
(7837)
学科
(75206)
经济(75131)
管理(38943)
(36673)
中国(26411)
(25969)
企业(25969)
方法(24523)
地方(22928)
(22421)
数学(20393)
数学方法(20218)
业经(16797)
(15795)
贸易(15778)
农业(15393)
(15269)
(13998)
(13441)
(13150)
(12926)
(12893)
银行(12881)
(12559)
环境(12436)
(12374)
金融(12371)
地方经济(12082)
理论(11054)
(10511)
机构
学院(232574)
大学(229231)
(98780)
经济(96725)
研究(88272)
管理(80534)
中国(69818)
理学(66882)
理学院(65932)
管理学(64883)
管理学院(64416)
科学(52257)
(51968)
(45140)
(44780)
研究所(40166)
中心(39714)
(37115)
(36703)
(35835)
师范(35526)
财经(34678)
北京(34361)
(32251)
(31381)
经济学(30890)
(30193)
业大(29914)
师范大学(28635)
农业(28050)
基金
项目(144993)
科学(113481)
研究(111905)
基金(102441)
(88864)
国家(88047)
科学基金(74033)
社会(70644)
社会科(66825)
社会科学(66815)
(56360)
基金项目(53968)
教育(50726)
(47306)
编号(46068)
自然(44249)
自然科(43126)
自然科学(43117)
资助(42346)
自然科学基金(42340)
成果(38242)
(37958)
课题(33697)
重点(33141)
(32098)
发展(31215)
(30692)
(29636)
国家社会(29480)
中国(28516)
期刊
(122330)
经济(122330)
研究(77510)
中国(55840)
(35183)
(33937)
科学(32704)
教育(32292)
学报(31895)
管理(30714)
(24978)
金融(24978)
大学(24676)
农业(24337)
学学(22539)
技术(20809)
业经(20490)
经济研究(19639)
财经(16795)
问题(16453)
(14753)
(14486)
(13816)
世界(13327)
图书(13146)
国际(13103)
资源(12632)
(11430)
论坛(11430)
(11291)
共检索到379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君  
在过去十几年间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倡导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非大众旅游 .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介绍非大众旅游的起源、概念及特点 ,并根据中国西部的区位、自然、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条件 ,阐述非大众旅游在中国西部发展的可行性 .通过对郎木寺进行实地调查 ,同时对郎木寺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寺院喇嘛以及一些游客进行访谈 ,结果表明 :郎木寺在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方面具备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条件 ,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 .根据郎木寺的特点 ,作者提出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相关策略 .在中国西部有很多与郎木寺相类似的乡村和小城镇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等工作 ,优先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录仓  李巍  
空间转向是目前社会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郎木寺镇是甘南州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郎木寺镇的整体空间序列,依山就势,形成三重空间,即"神性的佛教寺院空间"、"静谧的传统民居空间"和"喧嚣的商业空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介入,打破了传统社区演替的滞缓性,引起空间结构转向。这种转向不仅体现在外部空间形态上,更表现在内部结构上。在多元文化和多种利益的群体性渗透、参与中,三重空间开始了剧烈的入侵与演替。在旺盛的旅游需求推动下,寺院空间的纯净性遭到浊化,神圣性、主导性"塌缩",开始向世俗化转向,并衍生出与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咏淑  陈健  
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有着多种有利条件,即使旅游资源条件不优越也可以发展得很好。顺德作为一个典型的经济发达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在高度发达的经济驱动下,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仍存在旅游形象不鲜明、经济发展造就的优势资源未能开发整合形成拳头产品。本文针对顺德旅游业现状,提出了其旅游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桂红  孙炯  
我国辽阔疆土中有相当部分处于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自然资源及民族文化,极具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如何使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业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并且带动当地经济的腾飞,本文拟通过对云南跨世纪的旅游热点中甸县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和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其优势和存在的困难,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出中甸旅游业的现实运作和管理模式,为西部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此我们称之为“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及管理模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丰桂萍  张澄溪  
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特别是对一些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资源渐进枯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研究旅游业对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通过对旅游业的调查研究和现状分析,进一步明确其支柱产业地位及发展方向.以促进大同经济快速转型、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邹东涛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体系 ,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西部发展的理论 ,则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汝祥  
西部发展研究在不同的时期。关注的热点有所不同。1985年以前,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这与宏观经济决策中投资重点的东移有关;1985年到1988年,重点逐渐转移到西部自身的问题,如经济运行特征、经济机制转换、企业搞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汝祥  
十、西部的对外开放中国西部对外开放可以划分为3个市场区位:其一,西亚市场,其市场延伸可达非洲和西欧。其二,前苏联、中亚地区,其市场延伸可达欧洲。其三,东南亚、南亚市场。从区域分工看,西亚市场、中亚市场取向的核心是新疆。新疆是西亚、中亚陆路的接口处。南疆喀什、北疆伊犁是向西亚、中亚边境贸易的主要口岸。青、甘、宁、陕4省区是西亚、中亚市场取向的相关省区,是对西亚、中亚贸易的产业依托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姚军  
"人民幸福生活""美好生活需求"等关键词在十九大报告中被多次提及。从人民的需求来看,旅游是国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对幸福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旅游当之无愧是幸福中国、美丽中国的最好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祥征  钟海玥  白雪梅  赵涛  李勇  王苗  
基于对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本文探讨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结合西部地区的现状与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趋势,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需求,阐析了其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与阻力,提出了促进中国西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目前,西部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滞后,各省(区)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均衡。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城镇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其区域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同时西部地区尚处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正相关期,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西部地区本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冬生  
本文回顾了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发现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存量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贫困、农业生产波动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严重问题,并探究得出其形成恶性循环的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贺缠生  牛叔文  成升魁  
19世纪中期,为发展经济、壮大国防,新生的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鼓励向西部移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修建铁路,开发森林、矿产及土地资源,大大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至20世纪初,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经济与军事强国。然而,对西部资源掠夺式的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土著文化传统,土地投机和完全的市场导向引起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过程,比较了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异同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启示:①重视环境教育,调整思想认识;②加强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③制订优惠政策,规范开发行为;④发挥市场导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