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8)
2023(6854)
2022(5676)
2021(5347)
2020(4331)
2019(9876)
2018(9441)
2017(17468)
2016(9557)
2015(11201)
2014(11073)
2013(10966)
2012(10466)
2011(9769)
2010(9577)
2009(8570)
2008(8396)
2007(7279)
2006(6372)
2005(5793)
作者
(27235)
(22943)
(22886)
(21821)
(14489)
(10792)
(10305)
(9041)
(8763)
(8002)
(7982)
(7597)
(7520)
(7389)
(7344)
(7155)
(6937)
(6575)
(6492)
(6423)
(6061)
(5639)
(5582)
(5159)
(5122)
(5064)
(4931)
(4851)
(4655)
(4640)
学科
(52534)
经济(52505)
管理(19739)
(18947)
方法(18929)
数学(17321)
数学方法(17254)
中国(16576)
地方(14998)
(12824)
企业(12824)
(12727)
(10400)
贸易(10395)
地方经济(10352)
(10145)
业经(10045)
产业(9743)
农业(8323)
(8051)
环境(7719)
(7189)
(7135)
技术(6856)
(6758)
金融(6757)
关系(6628)
教育(6353)
理论(6334)
(6327)
机构
学院(141610)
大学(141013)
(70064)
经济(69120)
研究(57318)
管理(49256)
理学(42432)
中国(42160)
理学院(41890)
管理学(41383)
管理学院(41122)
科学(32640)
(30631)
(28882)
(26786)
研究所(26630)
中心(23851)
经济学(23832)
财经(22157)
(21978)
经济学院(21589)
(20795)
(20416)
北京(20042)
(19998)
师范(19828)
(19331)
业大(18248)
科学院(18184)
农业(17272)
基金
项目(96793)
科学(77378)
研究(73508)
基金(70597)
(62038)
国家(61631)
科学基金(51856)
社会(48983)
社会科(46683)
社会科学(46678)
基金项目(36610)
(36402)
教育(33647)
(31302)
自然(30219)
自然科(29503)
自然科学(29493)
资助(29047)
自然科学基金(28966)
编号(28077)
(24246)
重点(23076)
(22730)
成果(22382)
国家社会(21834)
中国(21764)
课题(21048)
(20702)
发展(20609)
(20315)
期刊
(75245)
经济(75245)
研究(45729)
中国(30850)
科学(20866)
学报(20370)
(20232)
教育(19208)
管理(18490)
(17474)
大学(15626)
学学(14725)
农业(14659)
经济研究(13706)
技术(12913)
财经(11664)
(10985)
金融(10985)
业经(10754)
问题(10672)
(10479)
(10474)
世界(9695)
国际(9300)
(8877)
资源(7492)
技术经济(7472)
(6839)
论坛(6839)
经济问题(6765)
共检索到213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益华  
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是我国深化经济改革的一项跨世纪战略任务。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保障共同富裕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是实现区域市场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而对于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点在于推动区域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因而,培育区域产业是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关键环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益华  
(一)市场经济与西部开发的思路转换 地区经济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市场发展和市场深化,在市场型开发模式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将面临着下列新的矛盾: 1.西部地区处于要素流动的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生产要素按照市场信号的导向自由流动,即生产要素不断地向边际生产率较高地区的流动。在我国这一流动过程就表现为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对优质高效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即使这种聚集效应发展到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明  盛亚军  
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形成和发展有力推动了所属行业的崛起,并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归纳温州三大典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揭示其形成过程中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区域环境因素,提出区域环境视角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培育对策,为其他地区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朝明  靳景玉  杨玉明  
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并由此导致区域增长极的孕育和形成。区域增长极从全国来看,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已具雏形;从西部来看,则有可能在川渝地区或成都和重庆形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增长极形成的条件最终取决于区域内的投资环境和产业部门的竞争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长宝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突出表现是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于一个区域来说,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既有政府因素,也有企业因素。本文认为,应通过强化区域文化认知、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文化消费等措施,强化动力,合理推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茂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熊曦博士的专著《区域产业品牌形成机理及其培育策略研究》(2015年10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阐述了区域产业品牌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区域产业品牌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培育区域产业品牌的系统性策略,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结论的指导性强,对各地区培育区域产业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通读全书,我认为是一部研究区域产业品牌创新的力作。一是理论创新性强。现有的品牌研究大多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英  甘增艳  
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广东经济工作一大重点。其中,区域产业共建和新经济增长极培育更是重中之重。广东的区域产业共建和新经济增长极培育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今后的思路应将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纳入全省新产业体系,多圈层推进和"量身定做",优化产业共建及新经济增长极的投资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英  甘增艳  
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广东经济工作一大重点。其中,区域产业共建和新经济增长极培育更是重中之重。广东的区域产业共建和新经济增长极培育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今后的思路应将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纳入全省新产业体系,多圈层推进和"量身定做",优化产业共建及新经济增长极的投资环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连业  杜跃平  
在产业集群的生成发展中,除了产业链、价值链等因素影响外,文化因素作为背后深藏的“无形的人文之网”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产业集群文化根植于地域文化而发展,两者互为影响,彼此推动。本文通过讨论地域文化和产业集群文化的相互关系,给出基于地域文化的产业集群文化培育策略,从而实现地域文化中的显性内容演变为产业集群文化中的正式制度性安排,地域文化中的隐性因子顺利植入并涌现为集群文化中的缄默因子,完成由文化竞争力向集群根植性竞争力的艰难一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新才  咸春林  
2010年9月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将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新能源资源富集,将其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春茹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培育产业集群能够提升县市经济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工业化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希琼  
20世纪末,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掀起了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文章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架构以及人力资源宏观与微观管理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飞  于今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起点和核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二者互相促进。我国西部城市化水平滞后,城市密度小,规模结构不合理,建设质量较差。西部大开发要充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未来西部城市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龙鹏  周立群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