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2)
2023(11598)
2022(10176)
2021(9873)
2020(8189)
2019(19330)
2018(19014)
2017(36204)
2016(19803)
2015(22460)
2014(22276)
2013(22282)
2012(20471)
2011(18690)
2010(18183)
2009(16532)
2008(16013)
2007(13495)
2006(11585)
2005(10213)
作者
(58193)
(48323)
(47924)
(45707)
(30936)
(23178)
(21778)
(19106)
(18473)
(17107)
(16521)
(16500)
(15352)
(15347)
(15043)
(14899)
(14421)
(14408)
(13834)
(13578)
(12104)
(12003)
(11545)
(10808)
(10803)
(10720)
(10681)
(10554)
(9758)
(9669)
学科
(78722)
经济(78637)
管理(52240)
(49261)
(40072)
企业(40072)
方法(38044)
数学(33453)
数学方法(33111)
中国(22610)
(20271)
(19191)
(17469)
(16620)
贸易(16612)
(16230)
业经(16226)
地方(13956)
农业(13464)
(13188)
(13000)
环境(12608)
理论(11944)
技术(11702)
(11189)
银行(11132)
(10691)
(10666)
金融(10664)
(10662)
机构
大学(283825)
学院(278994)
(113368)
经济(111146)
管理(109982)
研究(100532)
理学(95964)
理学院(94874)
管理学(93258)
管理学院(92781)
中国(73532)
科学(64508)
(61749)
(51573)
(49020)
(48010)
研究所(47837)
业大(44947)
中心(43607)
北京(39761)
财经(39670)
农业(38651)
(37598)
(36624)
(36421)
(36409)
师范(36058)
经济学(34349)
经济学院(31019)
(30742)
基金
项目(199254)
科学(155184)
基金(145374)
研究(141879)
(129072)
国家(128089)
科学基金(108199)
社会(88372)
社会科(83696)
社会科学(83675)
基金项目(77336)
(74942)
自然(71972)
自然科(70285)
自然科学(70265)
自然科学基金(69011)
(64545)
教育(64008)
资助(60831)
编号(55861)
成果(45409)
重点(44877)
(44406)
(42172)
(40935)
课题(38653)
科研(38594)
创新(38302)
教育部(37544)
大学(37102)
期刊
(117191)
经济(117191)
研究(81679)
学报(50712)
中国(49343)
科学(45709)
(44108)
管理(39160)
大学(37635)
学学(35551)
(33582)
农业(31550)
教育(28424)
技术(22502)
(20159)
金融(20159)
经济研究(19568)
财经(18849)
业经(17404)
(17289)
(16066)
问题(15488)
图书(15190)
科技(14570)
理论(13562)
(13386)
(13306)
业大(13260)
技术经济(13200)
林业(13139)
共检索到397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建生  杨再华  刘童童  许杰  谢正华  陈晓鸣  
鸟类是植物传粉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有关鸟类传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特别重要的传粉鸟类群[蜂鸟科(Trochilidae)、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和吸蜜鸟科(Meliphagidae)]上[1]。相比之下,由于缺乏特化的鸟和花的协同进化关系,欧亚大陆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鸟类传粉现象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2]。尽管欧洲发现了最早的传粉鸟化石,但在欧洲和亚洲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几乎没有鸟类传粉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金春  郝双红  江志利  陈安良  张兴  
 以反枝苋、野燕麦、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等4种杂(牧)草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筛选出的31种植物样品乙醇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有24种植物样品对至少1种供试杂(牧)草种子幼芽和幼根的生长有90%以上的抑制作用,其中锦葵科野葵、大戟科蓖麻和葫芦科苦瓜等3种植物样品对供试的4种杂(牧)草种子幼根和幼芽生长的抑制效果均大于8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谔  徐耀良  杨逢春  
蜡梅科是一个古老的科,包括3属9种和2变种.全科皆为虫媒花.美国蜡梅属的传粉昆虫仅为古老起源的露尾甲科和蓬根露尾甲科的甲虫,蜡梅属的传粉昆虫皆为现代起源的蜜蜂科和食蚜蝇科的蜂和蚜蝇,而夏蜡梅既有球螋科,又有蜜蜂科和食蚜蝇科的昆虫传粉.传粉昆虫的历史起源可能反映植物的系统发育.据此推测,在蜡梅科内,美国蜡梅属比较原始,夏蜡梅属比较进化,而蜡梅属最为进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牛忠磊  
【目的】丰富和补充绢蒿属(Seriphidium(Bess.) Poljak.)植物系统分类学和种间演化关系的孢粉学资料。【方法】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下,对我国10种(其中2变种,1存疑种)绢蒿属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其中9种植物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资料为首次报道。【结果】10种绢蒿属植物花粉粒较小,呈长球形、球形或近球形,赤道面观为圆形或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片圆形;极轴(P)长(16.23~27.18)μm,平均为22.52μm,赤道轴(E)长(15.51~23.13)μm,平均为17.22μm,P/E平均值为1.31;具三孔沟,孔沟长达极区,不弯曲,沟的末端在极面上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白罗  谭晓风  漆龙霖  贺晶  胡芳名  
以山茶属29种红山茶组植物叶片为材料抽提DNA,利用筛选出的23种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谱带转化成0-1型数据,用UPGMA法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山茶属红山茶组的29个种划分为4大类,第1类为光果红山茶亚组,第2类为毛蕊系,第3类为滇山茶系,第2类和第3类属于滇山茶亚组,短管红山茶单独聚为一类。其结果与张宏达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根据各种之间的相容关系系数的大小,发现红山茶组内有3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的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征敏  吴文君  钮绪燕  
采用系统溶剂对苦皮藤鲜假种皮进行了提取 ,并对粗抽提物进行了初步的分离。以孢子萌发试验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系统测定了粗抽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初步研究了粗抽提物在活体条件下对植物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苦皮藤鲜假种皮的体积分数 2 5 %乙醇抽提物对植物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在活体条件下 ,体积分数 2 5 %乙醇抽提物对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平  冯俊涛  邵红军  祝木金  慕小倩  张兴  
在室内以组织筛选法测定了菊科 15属 2 5种植物的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rereaPers et Tris)和苹果炭疽病菌 (Glomerella cingulata Schr)的抑菌活性 ,并采用盆栽试验测试了其对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蓼子朴、天明精、大花金挖耳等 16种植物样品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 (抑制浸染率 )达到 6 0 %以上 ;大花金挖耳、旋覆花和猪毛蒿 3种植物样品对苹果炭疽病菌具有 6 0 %以上的抑菌作用 ;对小麦白粉病菌有 5 0 %以上保护作用的有大花金挖耳、蓼子朴、臭蒿、苍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兆兆  谢云  孟辉  关玉梅  吴窈窈  
依据花瓣颜色筛选出3种类型的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白花型,浅红花型和深红花型),通过形态观察和测量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红山茶不同类型间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其演化及品种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得出其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极面观为三裂正三角形或近圆形,花粉大小为(43.6~60.2)μm×(18.8~41.3)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在1.7以上,属于大类型花粉。萌发沟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皱沟状或皱沟-颗粒状。结果表明:花粉的大小、外壁纹饰在类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作为浙江红山...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逸  林瀚  韩晓文  兰思仁  刘仲健  罗毅波  马晓开  
植物—传粉者互作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自然界中进化与生态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由于植物—传粉者互作机制涉及面广、尺度难以把握等因素,该领域的研究面临重重挑战.伴随着高通量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生命科学进入了解译海量多元数据的组学时代,这为植物—传粉者互作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目前,组学在植物—传粉者互作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花性状遗传基础与生殖隔离、传粉者化学感受、传粉者学习记忆、植物—传粉者化学交流、植物—传粉者系统发育及多样性等方面.这些领域的研究为全面揭示植物—传粉者生命活动中相关功能基因、系统发生、进化轨迹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基础.未来,我们期望通过组学技术从更深层次上了解植物—传粉者互作关系,从而解答一些长期存在的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基本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琴娅  漆龙霖  方晰  杨志林  
对山茶属植物五个物种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间光合速率差异明显,4月份,最高和最低的相差达16倍;7月份,各物种光合速率普遍升高,物种间差距缩小,最高和最低相差2.5倍。各物种光合日变化曲线总的趋势一致,并具有明显的光合作用“午睡现象”。光合年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当叶片成熟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无明显相关。当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后,气孔并不完全关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温国泉  文成中  莫江妮  
为探索南方地区淮山药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浓度,进行了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初步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淮山药产量、产量构成、植株长势情况,认为处理T11、T12及T51、T52调控效果较好,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为为矮壮素(CCC)2000~2500 mg/L及羟季铵.萘合剂(CC 200~250 g/L+NAA 20 mg/L)。可从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选用矮壮素与羟季铵.萘合剂作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云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王勇军  陈正桃  
我国海南岛高大、速生的红树植物乔木种类较多,如海桑属(Sonneratia)、海莲(BruguierasexangulaPoiret)等。把这些种类北移引种到广东省沿海摊涂,丰富广东大陆的红树物种,提高沿海防护林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晓萍  
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繁殖试验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筛选出在花、叶、果方面都具观赏性的 6种新优造型植物———厚皮香、长柱小檗、伞房决明、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和布什绣线菊。这些植物适于在杭州市区栽植。参 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申亚梅  钱超  范义荣  童再康  
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和描述了12种(包括3品种)木兰属Magnolia植物(望春玉兰M.biondii,武当木兰M.sprengeri,青皮木兰M.viridula,白玉兰M.denudata,玉灯玉兰M.denudata‘Lamp’,星花木兰M.stellata,景新玉兰M.×soulangeana‘Jingxin’,美丽紫玉兰M.concinna,腋花玉兰M.axilliflora,长花玉兰M.×soulangeana‘Changhua’,紫玉兰M.liliflora,多瓣紫玉兰M.polytepala)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12种(包括3品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均为舟形,具远极单沟,左右对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庆  姜春前  刘世荣  郭泉水  
为探索四合木的濒危机制,对四合木种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内蒙古杭锦旗地区,时间为1998年3—10月。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花部形态有以下变异:萼片4~5,花瓣4~5,雄蕊8~10,心皮4~5。四合木的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单朵花的花期约为4~5d,整株开花可持续8~15d。花在上午盛开,下午花的多数萼片、花瓣呈半合拢状。在花开之前,花丝和花柱就已伸长,而且柱头高出花药2~3mm。花盛开时,花丝进一步伸长,与柱头近相等,内轮4~5个雄蕊花药先开裂,开裂方式为背向纵裂;花药紧围靠着雌蕊柱头,柱头有分泌物,可与花药粘在一起;外轮4~5个雄蕊花药至少晚一天开裂。花将谢时,花药全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