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2)
2023(6897)
2022(5583)
2021(5344)
2020(4203)
2019(9848)
2018(9277)
2017(16243)
2016(8959)
2015(10287)
2014(9975)
2013(10276)
2012(10011)
2011(9637)
2010(9441)
2009(8806)
2008(8539)
2007(7216)
2006(6575)
2005(5946)
作者
(29438)
(24987)
(24933)
(23562)
(15965)
(12049)
(11187)
(9812)
(9438)
(8911)
(8871)
(8431)
(8168)
(8161)
(8098)
(7584)
(7360)
(7333)
(7272)
(6949)
(6337)
(6189)
(6095)
(5587)
(5571)
(5490)
(5408)
(5260)
(5249)
(5215)
学科
(44700)
经济(44664)
管理(20886)
(18010)
方法(16741)
(16408)
数学(15539)
中国(15477)
数学方法(15463)
农业(11644)
(10920)
企业(10920)
地方(10096)
(10007)
(9962)
贸易(9954)
(9781)
业经(9680)
(9202)
环境(8268)
资源(7646)
(7612)
(7091)
发展(6486)
(6483)
(6457)
(6022)
金融(6021)
关系(6019)
(5871)
机构
大学(141216)
学院(138469)
(63329)
经济(62342)
研究(60372)
管理(46371)
中国(45928)
理学(39527)
理学院(38913)
科学(38870)
管理学(38302)
管理学院(38055)
(32508)
(32452)
(31267)
研究所(30218)
中心(25675)
(25484)
农业(24756)
业大(23270)
(21590)
经济学(21463)
科学院(21155)
北京(21049)
财经(20829)
经济学院(19382)
(19275)
(18963)
(18949)
师范(18735)
基金
项目(98146)
科学(76707)
基金(74226)
(68463)
国家(68019)
研究(67208)
科学基金(55257)
社会(44564)
社会科(42237)
社会科学(42225)
基金项目(38574)
自然(35678)
自然科(34629)
自然科学(34613)
(34312)
自然科学基金(34016)
(30986)
资助(29980)
教育(28516)
编号(24250)
重点(23058)
(22816)
(22789)
中国(21611)
国家社会(20701)
成果(20005)
(19427)
科研(18997)
计划(18804)
教育部(18623)
期刊
(69836)
经济(69836)
研究(40983)
(31505)
中国(31282)
学报(30125)
科学(27525)
农业(21889)
大学(21029)
学学(19919)
(16766)
管理(15910)
(12242)
经济研究(11712)
资源(11012)
财经(10801)
(10678)
金融(10678)
业经(10090)
问题(10064)
(10005)
世界(9790)
(9547)
国际(9145)
教育(8854)
技术(8114)
(7705)
业大(7693)
图书(7664)
林业(6786)
共检索到21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雪琴  张帆  钟宇  王长亮  丁云海  胡庭兴  翟明普  钱宗亮  
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丰富,被认为是青杨组的现代自然分布和演化中心之一。约有28个种,22个变种和10个天然杂交种在该区有自然分布,其中包括25个中国特有种,18个地区特有种。这些资源在科学研究、杨树遗传改良、区域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但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及笔者调查基础上,对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价值、保护和利用进行探讨,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和关心这些基因资源。杨属系统分类是研究最多的领域,但在分类体系和种间演化关系上依然存在许多疑点;近年有研究对该区青杨和滇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其他种类尚未涉及。在中高山河谷地带和高原面上,乡土杨树被广泛用于行道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岩旺  罗德义  钟宇  向涌旗  谢雨洁  万仁平  
【目的】通过对11种青杨派杨树幼树的生长性状和生长节律调查比较,利用早期选择方法缩短乡土杨树的育种时间,同时为选择生长性状优良、生产力水平高的乡土杨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1种青杨派杨树无性系幼树为材料,研究苗木苗高、地径和径容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树高、地径的生长曲线,并将11种杨树的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树高和地径在11种青杨派杨树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树高上长果柄亚东杨和金沙杨较为突出,而地径和茎容量指数上滇杨较为突出。2)11种青杨派杨树的生长性状可分为3类,第1类为:滇杨、金沙杨、长果柄亚东杨、藏川杨、小叶杨、亚东杨6个种,表现为树高生长快,地径粗壮,生产力高;第2类为:长叶杨,其特征为树高和地径生长较缓慢,生产力低;第3类为:德钦杨、乡城杨、康定杨、西南杨4个种,表现为树高生长中等、地径生长快,树干粗壮,生产力中等;3)树高和地径生长表现为异速生长,树高生长提前地径生长半个月,总体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节律。4)树高和茎容量指数均与速生期的起始、结束和速生点的时间以及速生期的长短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地径的生长量与速生期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并未与速生期的长短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11种青杨派杨树的生长性状及生长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其树高、地径和茎容量指数均可作为早期性状选择的依据;通过这些性状筛选出长果柄亚东杨、金沙杨和滇杨3个树种,这3个树种的树高和地径生长较快,生产力水平较高,可重点作为乡土杨树的开发利用或树种遗传改良对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苏慧  朱宁华  张亚男  向武凡  向建军  黄文华  
对武陵山区具有代表性的12种乡土树种(檀梨、南酸枣、黑壳楠、华榛、青榨槭、凹叶厚朴、银木、白玉兰、灯台树、闽楠、银鹊树、蓝果树)的含水率、低位发热值、灰分这3个生物能源特性的重要指标进行测定,利用DTOPSIS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就含水率、灰分值、低位发热量这3个指标的影响时,灰分值对生物能源的特性影响最大、含水率、低位发热量的影响次之;由3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可得,含水率、低位发热量在12种备选树种的波动幅度比灰分的小;备选树种中,檀梨的生物能源性能最好,灯台树的生物能源性能最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毅  梁克荫  
西部地区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充分适应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西部地区人才流失极为严重。因此,必须调整西部地区的教育结构和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培养扎根深、用得上、用得起、留得住的乡土化人才,同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为乡土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国胜  李云章  
通过对内蒙古几种乡士杨树生长量、抗旱性、抗寒性、抗盐性的对比试验,初步认为:展枝小青杨、黄花杨生长量较大;内蒙杨、白皮杨、黄花杨抗旱性较强;黄花杨、白皮杨、兴安杨抗寒性及抗盐性较强。用主分量分析法分析,得出内蒙古7种乡土杨树综合适应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展枝小青杨、黄花杨、二青杨、白皮杨、内蒙杨、青皮杨、兴安杨。展枝小青杨及黄花杨表现出较强的综合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丽  覃建雄  杨建春  
[目的] 分析西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探析重点村的结构类型及分布规律,以期为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西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模型和ArcGIS分析软件,对西南地区2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和类型进行梳理,综合探讨其空间结构异化特征;最后运用地理联系率和空间数据叠加法综合剖析其内在的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结果] 西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表现为 “核心-边缘型”集聚形态;集聚核心包括贵州片区、西藏片区2个高密度区,以及重庆、四川2个次密度区;重点村类型以民俗文化类最多,占比44.0%,其次是自然风景类和特色农业类;从省域层面来看,重庆以特色农业类居多,贵州以自然风景类为主,四川、云南和西藏重点村类型相对均匀;区域GDP值、国家5A级景点数、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数与重点村分布的地理联系率L值分别为99.76、99.85、99.86,空间关联程度紧密;重点村分布具有沿地势起伏较大区域和河网区域集中分布的趋势,并集中分布于GDP较高区、省会城市缓冲区、以及道路主干网集中地带,并以此为核心向周边呈发散状绵延。[结论] 西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类型结构以文化民俗类占比最高,各省区类型分布不均衡,组成结构差异明显。地势和自然条件对大部分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人口、道路交通等因素影响显著。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戎  
2000年以来,教育部实施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改革,各地已陆续开发或编写了不少具有地方性知识特色的乡土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中国乡土知识传承和乡土课程与教材建设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件大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毛建军  郑淑玉  
乡土教材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具体依托,也是深化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论文以贵州黔南、黔西南等布依族聚居区为关照对象,对布依族地区近80年乡土教材的编撰进行梳理。在梳理布依族地区乡土教材编撰历史脉络的同时,从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教育两个维度对布依族地区乡土教材进行深度审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鲜小林  陈睿  万斌  秦帆  
本文对搜集到的29份原种1份变种进行了3年驯化栽培和离体培养研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花色、花径、花朵数、花香、花期长短、显花度、花葶(花茎)长度、叶形、叶长、株型、株高、生长势、抗性能力、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观赏利用价值的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采用此评价体系,筛选出了3种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美花石斛’,其综合性状最佳,可进行推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涛  朱博文  王雅鹏  
本文在深入调查和了解西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总结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晓珍  盛终娟  
未成年人已经成为图书阅读的主流,图书馆必须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服务。本文以金华、永康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推广未成年人阅读活动为例,提出一些工作方法以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袁炎林  
想家 ,思乡 ,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它深深的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 ,时时刻刻表露在我们的言行上 ,但前贤时彦似乎尚无学术的讨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后认为 :传统的农耕文明使中国人不愿意背井离乡 ;浓厚的亲情伦理使中国人不忍心背井离乡 ;缺乏探险精神使中国人不敢背井离乡 ;体质上的相对虚弱使中国人不能背井离乡。一旦不得不离开 ,就会情不自禁地思井怀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宏新  柴铎  刘学敏  
2010西南旱灾暴露出当地水利建设的缺失,加快西南水资源开发刻不容缓。但开发西南水资源面临水源分布不均、环保难度大、资金短缺及国际水权争端等四大难题。土耳其两河流域GAP工程积累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在水利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融资和化解国际水权争端四方面提供借鉴,继而构建西南水资源综合开发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建国  徐耀庭  陈益泰  
A species test with 8 native broadleaved species was set up on the hill country, having rather poorer soil conditions,in Longquan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1983. After eight years from planting,survival percents of all 8 species were above 95%,but significa...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鞠鑫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是根据时代发展对高中生的素质要求、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突破高中教学存在的局限性而提出的。综合实践课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并摒弃死记硬背、重复刷题的学习方法,它倡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动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钻研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笔者将结合王铭铭编著的《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在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研究如何融入历史乡土资源,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历史乡土文化,丰富高中文化课内容,在发扬家乡传统文化的同时开拓历史、政治、地理科目学习的新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