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0)
- 2023(12389)
- 2022(10844)
- 2021(10418)
- 2020(8674)
- 2019(20288)
- 2018(20069)
- 2017(38053)
- 2016(20655)
- 2015(23353)
- 2014(23052)
- 2013(22886)
- 2012(21011)
- 2011(19165)
- 2010(18805)
- 2009(17228)
- 2008(16580)
- 2007(14025)
- 2006(12216)
- 2005(10689)
- 学科
- 济(82579)
- 经济(82494)
- 管理(58357)
- 业(51848)
- 企(42503)
- 企业(42503)
- 方法(38961)
- 数学(34040)
- 数学方法(33711)
- 中国(23176)
- 农(21428)
- 学(20958)
- 环境(19903)
- 财(18473)
- 业经(17082)
- 贸(16785)
- 贸易(16777)
- 易(16397)
- 地方(15533)
- 和(14596)
- 农业(14141)
- 划(14033)
- 制(13264)
- 理论(12570)
- 技术(12317)
- 银(11571)
- 银行(11531)
- 务(11468)
- 财务(11409)
- 财务管理(11392)
- 机构
- 大学(295850)
- 学院(291913)
- 济(118987)
- 经济(116644)
- 管理(115460)
- 研究(104332)
- 理学(100814)
- 理学院(99671)
- 管理学(98012)
- 管理学院(97515)
- 中国(76696)
- 科学(66496)
- 京(64150)
- 所(52904)
- 财(50522)
- 研究所(49094)
- 农(48818)
- 业大(45518)
- 中心(45400)
- 财经(41799)
- 北京(41148)
- 江(39184)
- 范(38722)
- 农业(38457)
- 师范(38364)
- 经(38302)
- 院(38042)
- 经济学(36139)
- 经济学院(32677)
- 州(32211)
- 基金
- 项目(208412)
- 科学(163477)
- 基金(152861)
- 研究(149852)
- 家(135215)
- 国家(134209)
- 科学基金(113773)
- 社会(94429)
- 社会科(89470)
- 社会科学(89445)
- 基金项目(81499)
- 省(78192)
- 自然(74981)
- 自然科(73136)
- 自然科学(73114)
- 自然科学基金(71783)
- 划(67769)
- 教育(67031)
- 资助(62944)
- 编号(59066)
- 成果(47513)
- 重点(47187)
- 部(46409)
- 发(44685)
- 创(42836)
- 课题(40630)
- 科研(40269)
- 创新(40070)
- 国家社会(39472)
- 教育部(39292)
- 期刊
- 济(124673)
- 经济(124673)
- 研究(84569)
- 中国(51276)
- 学报(50483)
- 科学(46172)
- 农(43754)
- 管理(40705)
- 大学(37256)
- 财(35536)
- 学学(35147)
- 农业(31483)
- 教育(29112)
- 技术(22716)
- 融(20752)
- 金融(20752)
- 经济研究(20317)
- 财经(19758)
- 业经(18828)
- 业(17400)
- 经(16834)
- 问题(16421)
- 图书(15842)
- 资源(15438)
- 科技(15172)
- 理论(13871)
- 贸(13669)
- 技术经济(13585)
- 版(13433)
- 世界(13243)
共检索到414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向昌国 宋林华 张平究 潘根兴 王静
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环境在近50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土地质量退化,石漠化严重。近几年,我国西南已进行了有效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石漠化严重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云南省石林风景区乃古景区主要有自然灌丛、次生柏树、原生草地、次生草地和裸露红土地等5种不同植被覆盖生态系统样块地。在该地按不同土壤深度采样,分析了土壤含根量,土壤生物的群落构成,进行了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标计算。研究样块地共采集到土壤动物标本5门10纲28目(类)共935头,表明该区土壤动物生物量较同纬度森林生态系统小,并且以蜱螨目、弹尾目、线虫目、鞘翅目和后孔寡毛目为优势类群,线蚓目、蜘蛛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洪松 王克林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一种受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环境,具有地表水缺乏、土层浅薄且不连续、植被覆盖率低等基本特征。由于喀斯特山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小生境类型的多样性,该地区土壤水分运移相当复杂,具有许多和其它类型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介绍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和土壤水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有效性、入渗规律、空间变异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今后土壤水分研究应以岩石-土壤-植被系统为对象,注重多学科交叉以及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重视植被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及其适应性调控机理的研究,以实现喀斯...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地区 土壤水 植被恢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铁光 肖润林 石雪晖
本文对桂西北环江县中科院科技扶贫基地肯福示范场柑橘示范园92片果园土壤营养状况的分析表明,该示范园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全磷偏低,水解氮、有效磷基本适宜,钾素缺乏,土壤偏酸性;果园之间主要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都在16%以上,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4.5%。不同产量级果园土壤养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上,是低产园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水解氮和速效钾与柑桔产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的相关性,初步提出了果园土壤水解氮、速效钾的丰缺指标。
关键词:
环境移民示范区 柑桔园 土壤养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海燕 刘忠德 钟章成
Karst is one of the weakest kind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uth-west China.And restoring vegetation and improving soil quality is among urgent affairs of the regio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ccessi...
关键词:
喀斯特 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阶段 土壤质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明辉 王红亚 蔡运龙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针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现状,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格局研究、机理研究和生态恢复研究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区划、分类和分级研究进行归纳,将机理研究从自然因素和自然过程、人文因素和人文过程两个角度进行总结,阐述了喀斯特地区受损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喀斯特 土壤侵蚀 石漠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永慧
石漠化是与北方荒漠化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并列的中国三大土地退化问题之一。根据石漠化领域内的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了石漠化空间格局及动态过程研究、石漠化发展演化的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与不足,提出构建基于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石漠化时序轨迹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石漠化过程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上定量、定位追踪石漠化的发展演化过程,不仅可以查明石漠化的发生地点及程度,还可以分析其发生和演化机理。将石漠化格局、过程与成因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以从更长的时间段内,更加精确地研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规律,全面系统地揭示石漠化演化机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小琴 舒英格 何欢
【目的】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恢复及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晴隆县典型喀斯特地区采集荒地、耕地、退耕还草地、林草间作地和楸树林地的土壤样品,并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全磷含量退耕还草地最高,为0.95g/kg,有效磷含量耕地最高,为6.90 mg/kg,全氮、全钾、有机碳、碱解氮含量均是林草间地作最高,分别为4.61、1.19、54.98 g/kg和406.62mg/kg;速效钾含量楸树林地的最高,为179.5 mg/kg;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为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楸树林地>耕地>荒地,微生物量氮含量为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楸树林地>耕地>荒地;与荒地相比,林草间作地和退耕还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2.46倍和2.02倍,林草间作地和退耕还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提高86.92%和77.07%。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或不显著差异,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耕地>林草间作地=楸树林地>退耕还草地>荒地,这种变化趋势与微生物总数的变化不一致。经相关性分析,土壤酶、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养分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用于表征土壤质量。【结论】林草间作方式具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该土地利用方式能有效改善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凡非得 王克林 宣勇 岳跃民
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识别易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十分必要。在ArcGIS支持下,选取影响西南喀斯特区生态环境的4个敏感性因子(水土流失、石漠化、酸雨及生境生物多样性)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酸雨敏感性很高,前二者的中度敏感以上区域均占西南喀斯特区域总面积的60%以上,酸雨中度敏感以上区域达50%以上;生境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相对较低,不敏感区占西南喀斯特区总面积的40%。西南喀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克林 苏以荣 曾馥平 陈洪松 肖润林
西南喀斯特区域是特殊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带。论文以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生态系统不同退化/恢复阶段物质循环与植被恢复响应为主线,研究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和养分过程,包括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分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揭示了"地下过程为主、地表过程为辅"的水土物质迁移规律与峰丛坡地土壤水分养分状况高于洼地的趋势;通过不同演替阶段、石漠化程度植被生态系统监测,初步揭示植被生态适应性与植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提出发展草食畜牧业、构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替代型喀斯特区域生态重建发展模式。
关键词:
广西 喀斯特:生态系统 生态过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志成 熊康宁 陈浒 周文龙 孟红霞 王仙攀 薛志国
为了解干旱对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环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影响,在2010年贵州干旱的背景下,于4月分别对贵州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贞丰喀斯特高原峡谷和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地貌类型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与2009年同期在相同生境下的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清镇、毕节和贞丰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类群在2009年4月为4门12纲24目,个体总数3139只,而在受到干旱影响的2010年4月则为2门8纲17目,个体总数1 031只。干旱导致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量减少,其中个体数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弹尾目和蜱螨目等占优势的中小型类群,其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傅伟 刘娜 张伟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重要的存在形式,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及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下峰丛洼地牧草生态系统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覆被条件(或微地貌条件)对10-50cm各层次土壤水势均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善地表微环境,减少地表蒸发等过程,覆草和覆石等方式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持水性能。石丛出露区土壤持水性能虽然不如覆草和覆石等处理类型,但是其土壤水势明显高于没有采用任何处理的对照小区,而且其对间隔性干旱的响应也不如对照处理敏感。深层(60cm以下)土壤水势的变化与10-50cm各层次均不相同,石丛和覆石小区在该层次的水势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处理,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运龙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一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解决生态重建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舒英格 姚斌 何腾兵 刘元生 罗海波 刘方
The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woodland with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limestone,dolomite limestone,limestone shale,dolomite,limestone sand inclusion shale) in Kasta mountain area was assessed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 喀斯特山区 林地土壤 评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梅先 徐宪立
喀斯特地区地表关键带结构十分复杂,土层浅薄且持水能力弱,地下裂隙多而渗透速率快,导致地表水分亏缺频繁、生态脆弱、污染物扩散快速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喀斯特地区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深刻理解其生态水文过程有着极大的诉求。迄今为止,喀斯特生态水文学已经获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植被水分来源与耗散机理、坡面水文快速过程、环境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等方面的认识,并构建了多种模型,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但受限于喀斯特地表结构的复杂性,目前所获得的结论也存在很多不足和不确定性。本文从喀斯特生态水文过程与机理、喀斯特流域生态水文和喀斯特生态水文模型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喀斯特生态水文研究进展,介绍了课题组在相关方面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重视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乐宁 苏以荣 何寻阳 李扬 黎蕾 王嫒华 吴金水
【目的】研究钙对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取样分析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两种喀斯特典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一种对照土壤(红壤)共54个样品,检测了土壤中钙的形态与含量及有机碳含量等理化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土壤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设置不添加外源物质(CK)、添加碳酸钙粉末(T2)和同时添加14C标记的稻草与碳酸钙粉末(T3)3个处理,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培养过程中土壤CO2释放量和4种形态钙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结果】土壤中4种形态的钙以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与有机碳关系更为密切。添加碳酸钙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机结合态钙含量的增量均...
关键词:
喀斯特土壤 钙的形态 有机碳 矿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