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8)
- 2023(7891)
- 2022(6761)
- 2021(6510)
- 2020(5656)
- 2019(13503)
- 2018(13203)
- 2017(24950)
- 2016(13824)
- 2015(16130)
- 2014(16160)
- 2013(16446)
- 2012(15685)
- 2011(14480)
- 2010(14427)
- 2009(13634)
- 2008(13743)
- 2007(12263)
- 2006(10399)
- 2005(9446)
- 学科
- 济(63151)
- 经济(63097)
- 管理(33870)
- 业(33140)
- 方法(31264)
- 数学(28493)
- 数学方法(28309)
- 企(24892)
- 企业(24892)
- 中国(18769)
- 农(16727)
- 贸(14857)
- 贸易(14852)
- 易(14526)
- 财(14397)
- 学(13393)
- 制(11198)
- 农业(10812)
- 业经(10753)
- 地方(10327)
- 银(9637)
- 银行(9588)
- 行(9220)
- 融(9176)
- 金融(9173)
- 和(9106)
- 环境(8929)
- 出(8179)
- 务(8053)
- 财务(8036)
- 机构
- 大学(212771)
- 学院(208585)
- 济(93581)
- 经济(91953)
- 研究(80141)
- 管理(74823)
- 理学(64435)
- 理学院(63625)
- 管理学(62553)
- 管理学院(62170)
- 中国(60171)
- 科学(49815)
- 京(46170)
- 农(43363)
- 所(42705)
- 财(40396)
- 研究所(39274)
- 中心(35494)
- 农业(34833)
- 业大(34168)
- 财经(32780)
- 经济学(30836)
- 经(30008)
- 北京(29760)
- 江(29630)
- 经济学院(28006)
- 院(27780)
- 范(26744)
- 师范(26462)
- 科学院(25838)
- 基金
- 项目(138613)
- 科学(107581)
- 基金(102231)
- 研究(96753)
- 家(91808)
- 国家(91145)
- 科学基金(75022)
- 社会(61944)
- 社会科(58753)
- 社会科学(58730)
- 基金项目(53307)
- 省(51162)
- 自然(48591)
- 自然科(47445)
- 自然科学(47426)
- 自然科学基金(46624)
- 划(45050)
- 教育(44011)
- 资助(43118)
- 编号(37189)
- 部(32415)
- 重点(32278)
- 成果(31018)
- 发(30459)
- 创(28100)
- 中国(27744)
- 科研(27340)
- 教育部(27105)
- 国家社会(26851)
- 创新(26575)
共检索到307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亚 杜娟 杨晓梦 普晓英 曾亚文 杨涛 杨加珍 杨树明 陈志远
【目的】了解中国西南与ICARDA大麦品种类型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差异。【方法】对79个大麦品种籽粒4种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进行研究。【结果】大麦品种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变幅较大,即黄酮为16.39108.39mg/100g、抗性淀粉为0.35%4.17%、生物碱为6.3644.63 mg/100g、γ-氨基丁酸为3.5630.29 mg/100g;大麦不同品种类型间4种功能成分含量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差异较大。籽粒抗性淀粉含量中国西南大麦高于ICARDA大麦、二棱大麦高于多棱大麦、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晓梦 杜娟 曾亚文 普晓英 杨树明 杨涛 汪禄祥 杨加珍
【目的】研究大麦籽粒蛋白质与功能成分含量的相关关系及其QTL,为功能大麦遗传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紫光芒裸二棱为母本,Schooner为父本构建包含193个株系的RIL群体,结合SSR技术和QTL Ici Mapping V3.3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借助完全区间作图法(ICIM)对两年大麦籽粒蛋白质、总黄酮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进行QTL检测;同时分析蛋白质、总黄酮和GAB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亲本及RIL群体籽粒蛋白质、总黄酮及GABA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武云 胡晓蓉
分析了484份普通小麦型和16份圆锥小麦型四川地方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①普通小麦地方种籽粒蛋白含量平均值(11.23%)高于圆锥小麦地方种籽粒蛋白含量平均值(10.68%);②普通小麦地方种籽粒蛋白含量具有3种类型:第Ⅰ类型≥14.0%,第Ⅱ类型介于10.0~14.0%之间,第Ⅲ类型≤10.0%;圆锥小麦地方种只有第Ⅱ、Ⅲ类型;③56份普通小麦地方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圆锥小麦地方种的相近或更低,为珍贵的饼干小麦种质资源。四川地方小麦中高蛋白质普通小麦的存在与分布,从根本上否定了“四川气候不能生产优质小麦”的观点。
关键词:
小麦地方种 籽粒蛋白质 资源 小麦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小娇 郭蕾蕾 杨晓云 刘新春 余春磊 齐国昌 冯宗云
本研究采用比色法测定了大麦DH群体(Steptoe/Morex)各系籽粒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的含量,并利用SSR及SRAP标记对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亲本间以及DH系间的GAB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紫晋 任益明 江迪 杨婷 粟永英 钟志明 陈静
【目的】对不同环境点种植的大麦品种(系)籽粒γ-氨基丁酸(GABA)进行检测与分析,为优质专用大麦种植区划与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采用比色法对由267份裸大麦和91份皮大麦构成的大麦种质资源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其中分别含有46 份浅粒色和58份深粒色裸大麦资源的2个供试组,同时在地理经纬度相似而海拔高度差异大的什邡、元谋和拉萨不同环境点种植。【结果】在四川种植点,大麦不同基因型间籽粒GABA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0.062 ~1.038 mg/g),表现为数量性状的正态分布特点;平均GABA含量裸大麦显著(P
关键词:
大麦 γ-氨基丁酸 基因型 种植环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普晓英 赵大伟 曾亚文 杨树明 杜娟 杨涛 赵春艳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黄酮含量和发掘高黄酮含量的大麦品种,测定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77个大麦品种的黄酮含量,并对其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品种间都呈极显著遗传差异;性状间遗传力(h2)大小顺序:千粒重(48.47%)>全生育期(46.34%)>株高(46.18%)>实粒数(41.23%)>穗长(38.94%)>有效穗数(34.04%);大麦品种群体各农艺性状在云南表现的遗传变异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农艺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的大小;不同品种中黄酮含量差异大,中国大麦籽粒黄酮含量(125.08±19.00)mg/10...
关键词:
大麦 黄酮 农艺性状 遗传参数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涛 闵康 曾亚文 普晓英 杨树明 杜娟
利用9个青稞品种(系)和14个普通大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其籽粒全谷物的黄酮、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的含量,研究青稞与普通大麦全谷物功能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青稞和普通大麦籽粒全谷物中,总黄酮含量是普通大麦含量的3倍左右,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0.01);青稞籽粒全谷物中抗性淀粉高于普通大麦籽粒全谷物,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05);青稞与普通大麦籽粒全谷物中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青稞品种中的昆文12号总黄酮含量最高,99-1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北青4号抗性淀粉最高。此3个品种可用作亲本研究功能成分的遗传规律,也可用于功能食品开发利用,对开展健康饮食预防慢性病战略和增加藏区主要粮...
关键词:
青稞 大麦 全谷物 功能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春艳 曾亚文 普晓英 杨树明 杜娟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国内外63份大麦品种(系)籽粒及相应发芽大麦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GABA)及抗性淀粉(R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大麦品种(系)未发芽及发芽处理后大麦总黄酮和GABA含量有差异,均表现为发芽>未发芽,多棱大麦>二棱大麦,裸大麦>皮大麦,紫色>黄色,其中发芽大麦总黄酮含量平均值(58.1±1.31 mg/100 g)高于发芽GABA总平均值(8.46±4.95 mg/100 g),变异系数分别为22.64%和58.52%,未发芽大麦黄酮含量平均值(52.1±0.90 mg/100 g)也高于GABA总平均值(7.10±4.24 mg/100 g),变异系数分别为1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寿军 杨恒山 范富 王云 许如根 庄恒扬
【目的】构建大麦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为建立大麦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氮肥处理大麦氮素吸收、积累、分配和转移的变化过程,建立了大麦花前氮素积累及分配和花后氮素吸收转移动态模型。模型利用抽穗期植株临界含氮量来表达氮素最大积累量,引入叶片潜在分配指数和茎鞘潜在分配指数2个品种遗传参数来区别不同品种在器官间的氮素分配差异,采用Richards方程来描述大麦花前氮素积累动态变化;采用指数函数方程来描述叶片氮的转移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从土壤中吸收的氮量随干物重的动态变化;采用非线性函数方程描述茎鞘和穗部的氮浓度随生理发育时间的动态变化。利用独立的观测资料对...
关键词:
大麦 氮积累 蛋白质 模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华忠 徐廷文
籽粒蛋白质百分含量性状由粒均蛋白质产量和粒均非蛋白质产量二个分量性状值复合而成。本文以11个大麦品种为材料,从分量性状配合力匹配效应分析入手研究了二分量性状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形成籽粒蛋白质百分含量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它们在籽粒蛋白质百分含量-粒重负相关现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籽粒蛋白质百分含量主要取决于粒均蛋白质产量,但也会受粒均非蛋白质产量影响而发生偏差;(2)二分量性状相互间未见负相关而呈正相关;(3)籽粒蛋白质百分含量与粒重之间的配合力负相关现象限于分量性状配合力效应反向匹配的遗传型类群中。最后,讨论了通过协调分量性状之间的关系,培育优质高产的饲料、啤酒大麦品种的可能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涛 段承俐 曾亚文 普晓英 杜娟 杨树明 杨生超
文章研究了12个大麦品种及其F1,F2代籽粒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植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与芒色、叶色、穗子颜色相关性都较高,槲皮素含量与大麦不同部位色素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因子贡献率为57.01%,主要对应槲皮素、叶耳颜色、叶色、叶鞘色、叶杆色、穗子颜色、芒色的特征向量的分值较大,与总黄酮的关系更大,花色苷类物质对黄酮含量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慧 杨月娥 王朝辉 李富翠 李可懿 杨宁 王森 王慧 何刚 戴健
【目的】通过取样调查和田间叶喷硒肥试验,研究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含量状况、硒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硒含量的农艺措施。【方法】分别于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年小麦季收集中国不同麦区73份春小麦和582份冬小麦共计655份田间小麦样品,调查籽粒产量并测定籽粒硒含量。于2010—2011年在14个省(市)的30个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开展叶面喷施硒肥试验,设叶面喷施清水或0.017%亚硒酸钠2个处理,于拔节中、末期各喷施1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测定拔节前植株样品的硒含量和收获后籽粒产量和硒含量。【结果】655份小麦籽粒样品平均硒含量为64.6μg...
关键词:
小麦 硒 籽粒 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勇 王德森 张艳 何中虎
【目的】小麦品种籽粒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6省区240个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于1997~1998年度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试验田,收获后分析籽粒中包括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和钙、镁、钾、磷、硫等常量元素在内的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品种间各微量和常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微量元素中,铁平均含量最高,为41.9mg·kg-1;铜含量最低,为5.54mg·kg-1。常量元素中,钾平均含量最高,达4747mg·kg-1;钙含量最低,为465mg·kg-1。除镁和硫元素外,其它各元素含量变幅均较大...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 矿物质元素 生物强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洪壮壮 曾占奎 宋俊乔 李琼 颜群翔 赵越 毕俊鸽 张伟 王春平
钙和钾是小麦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发掘和探索与其含量相关的遗传机制及效应对于人体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生物强化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Avocet/Chilero(AC)构建的164份F6重组自交系(RILs)和以Avocet/Huites(AH)构建的175份F6 RILs为材料,分析了2个群体在5个环境下籽粒钙(GCa)和钾(GK)含量的表型变异,结合DArT芯片分型结果,共定位到19个与籽粒钙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A、1D、2A、2B、3A、3D、4A、4B、4D、5A、5B、7A、7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23%~16.29%的表型变异,同时共定位到23个与籽粒钾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B、2A、2B、3A、3B、4A、4D、5A、6A、6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31%~24.66%的表型变异。其中,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可在多环境下被定位到,QGCa.haust-1A和QGCa.haust-AC-5A分别解释了表型变异的7.82%~12.72%和9.68%~15.57%,其物理区间为498.67~532.21 Mb和461.52~486.26 Mb,QGK.haust-AC-2A.2解释了表型变异的8.15%~15.20%,其物理区间为354.61~462.37 Mb。通过对3个位点的遗传效应分析可知,分别携带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效应位点能有效增加小麦籽粒中的钙和钾含量,聚合效应分析表明,同时携带QGCa.haust-1A效应位点和QGCa.haust-AC-5A效应位点的株系钙含量极显著高于仅携带单一位点的株系。综上,在1A、2A和5A染色体上定位到3个与籽粒钙和钾含量相关的稳定主效位点,其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钙和钾含量。
关键词:
小麦 钙元素 钾元素 QTL 遗传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宗斌 何建国 王小纯 马新明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强筋小麦豫麦34和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设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并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在小麦开花后定期取样,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籽粒中IAA、GA3、ABA和ZR含量。【结果】酰胺态氮处理下,豫麦34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ABA,GA3含量较高,灌浆速率较早达到高峰,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相比,粒重分别增加9.16%和5.74%。铵态氮处理下,豫麦50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GA3含量高;籽粒灌浆后期,IAA含量仍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且下降较为平缓,...
关键词:
氮素形态 小麦 品种 籽粒 内源激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