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7)
- 2023(11915)
- 2022(9994)
- 2021(9059)
- 2020(7690)
- 2019(17907)
- 2018(17347)
- 2017(33442)
- 2016(17565)
- 2015(20392)
- 2014(20441)
- 2013(20824)
- 2012(19936)
- 2011(18473)
- 2010(18451)
- 2009(17395)
- 2008(17299)
- 2007(15445)
- 2006(13665)
- 2005(12533)
- 学科
- 济(105813)
- 经济(105736)
- 管理(47350)
- 业(45745)
- 方法(41232)
- 数学(36416)
- 数学方法(36225)
- 企(35470)
- 企业(35470)
- 中国(25619)
- 贸(24896)
- 贸易(24884)
- 易(24126)
- 地方(23793)
- 农(23125)
- 业经(19734)
- 财(19190)
- 学(17825)
- 制(15626)
- 地方经济(15473)
- 农业(15228)
- 环境(13928)
- 产业(13908)
- 融(13588)
- 金融(13586)
- 银(13062)
- 银行(13041)
- 和(12963)
- 行(12600)
- 关系(11933)
- 机构
- 大学(276967)
- 学院(275641)
- 济(138872)
- 经济(136680)
- 管理(102590)
- 研究(102322)
- 理学(88092)
- 理学院(87094)
- 管理学(85976)
- 管理学院(85454)
- 中国(77040)
- 财(57902)
- 京(57744)
- 科学(57430)
- 所(52019)
- 研究所(47172)
- 财经(46896)
- 经济学(46009)
- 中心(44628)
- 农(43392)
- 经(42605)
- 经济学院(41594)
- 江(39746)
- 北京(37099)
- 业大(36701)
- 院(35955)
- 财经大学(34584)
- 农业(34151)
- 范(34069)
- 师范(33804)
- 基金
- 项目(176413)
- 科学(139673)
- 基金(130880)
- 研究(129715)
- 家(113533)
- 国家(112708)
- 科学基金(95678)
- 社会(87279)
- 社会科(83141)
- 社会科学(83120)
- 基金项目(68364)
- 省(65686)
- 自然(57987)
- 教育(57217)
- 自然科(56644)
- 自然科学(56625)
- 自然科学基金(55681)
- 划(55570)
- 资助(54200)
- 编号(49741)
- 部(41030)
- 发(41010)
- 成果(40268)
- 重点(40001)
- 国家社会(37988)
- 创(36508)
- 教育部(35555)
- 中国(35287)
- 创新(34418)
- 课题(34415)
- 期刊
- 济(155182)
- 经济(155182)
- 研究(87431)
- 中国(49546)
- 财(43267)
- 农(39649)
- 学报(39346)
- 科学(37994)
- 管理(37369)
- 大学(29915)
- 学学(28453)
- 经济研究(27674)
- 农业(27060)
- 融(25175)
- 金融(25175)
- 财经(24644)
- 贸(22966)
- 技术(22714)
- 业经(22482)
- 问题(21894)
- 经(21577)
- 国际(20225)
- 教育(19068)
- 世界(17497)
- 技术经济(16541)
- 业(15394)
- 统计(15126)
- 商业(14075)
- 策(13170)
- 经济问题(13105)
共检索到418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韦苏倢 李立民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西南部地区因其与东盟的地理毗邻优势,而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增长也较快,产业内贸易体现了贸易带来的动态利益。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双边贸易总量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中国西南部地区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期为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产业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进 巫雪芬
文章利用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标、产业内贸易与贸易额和GDP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推动四国贸易的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中国与印度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最高,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额对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弹性系数最大,中国与俄罗斯双边产业内贸易对推动两国GDP的作用最为突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蓝庆新 郑云溪
产业内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成员国贸易结构调整,夯实经贸交流基础。目前,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低;在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垂直异质型贸易发展较快,且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珊妮 林文维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2001—2011年农产品双边贸易进行了分析,测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收入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经济自由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警惕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同时,应调整农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重 胡彦
中国与东盟同属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彼此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为进一步发展双边的经贸关系,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着手,解决好如下问题:(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优势互补;(2)培育市场规模,打破各国的地方保护主义;(3)企业应实施产品差异化和“走出去”战略,并重视对东盟国家的投资。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昭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六国18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月度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基础,通过分析汇率与产业内贸易的传导关系、中国与东盟六国产业内贸易特点,并且建立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汇率的VAR模型,对我国的汇率对产业内贸易的冲击作用和动态关系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无论是短期或长期,汇率升值对绝大多数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不利的,但在短期内它有助于提升大多数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长期内对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冲击效应是分化的。二是汇率升值后长期内对不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是一样的。三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对汇率冲击的反应相当微弱,工业制品反应相对较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戴枫 耿利敏 孙文远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正逐渐扩大。然而,中国与东盟贸易扩大是来源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值得我们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揭示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模式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分析了其动因,并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燕 邓荣荣
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因此,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运用Grubel和Lloyd(1975)与Greenaway,Hine和Milne(1994)的方法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界定,并使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国家特定因素有国家要素丰裕度差距、可持续发展差距和平均市场规模,而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产业特定因素因国家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康
本文在阐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组建动因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CAFTA 的经济效应:经验数据表明,自2003年启动以来,CAFTA 已产生较为显著的贸易创造静态效应和投资扩大效应;从长期看,将在经贸合作、生产效率、规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对双方产生更深远和积极的动态效应。
关键词:
CAFTA 贸易创造 投资扩大 规模经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志雄 王新哲
中国与东盟矿物产品贸易表现出产业间贸易特征,有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趋势。双边产业内贸易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规模差异、经济开放度差异,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矿业产品贸易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加强政治互信,发挥政府在经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对东盟国家矿业的投资,以产业投资促贸易发展;三是正确处理竞争,更大程度发挥互补;四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利用率。
关键词:
矿物产品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史智宇
本文运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大量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分析了影响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本文最后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 黄原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结构特征及趋势,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五国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运用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结构,以及对彼此贸易的贡献率,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产业内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