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9)
2023(6346)
2022(5481)
2021(5336)
2020(4379)
2019(10364)
2018(10036)
2017(18826)
2016(9879)
2015(11591)
2014(10988)
2013(11058)
2012(10525)
2011(9777)
2010(9821)
2009(8912)
2008(8776)
2007(7780)
2006(6912)
2005(6389)
作者
(26469)
(22074)
(21837)
(20974)
(14295)
(10544)
(10022)
(8559)
(8369)
(7736)
(7627)
(7242)
(7227)
(7056)
(6897)
(6737)
(6723)
(6275)
(6260)
(6086)
(5668)
(5269)
(5191)
(4959)
(4935)
(4919)
(4904)
(4678)
(4425)
(4381)
学科
(44667)
经济(44627)
管理(26027)
(24482)
(19987)
企业(19987)
方法(18431)
数学(15951)
中国(15907)
数学方法(15837)
(13614)
贸易(13607)
(13399)
(10306)
(8773)
关系(8689)
(8501)
(8485)
金融(8484)
业经(8303)
(8190)
银行(8188)
(8003)
(7231)
(7071)
地方(6949)
环境(6882)
(6866)
(6672)
(6467)
机构
大学(142345)
学院(140697)
(70317)
经济(69310)
研究(55549)
管理(52274)
理学(44331)
中国(44234)
理学院(43817)
管理学(43403)
管理学院(43108)
(30905)
(29752)
科学(28640)
(26977)
研究所(24500)
财经(23889)
中心(23578)
经济学(23013)
(21986)
经济学院(20663)
北京(20579)
(19952)
(18555)
(18523)
师范(18420)
财经大学(17885)
(17360)
科学院(16696)
研究中心(15754)
基金
项目(89584)
科学(71779)
研究(69323)
基金(67411)
(58275)
国家(57873)
科学基金(49116)
社会(46365)
社会科(44212)
社会科学(44202)
基金项目(34138)
教育(31787)
(30257)
自然(28514)
资助(28299)
自然科(27904)
自然科学(27898)
(27476)
自然科学基金(27440)
编号(27150)
成果(23276)
(21955)
中国(21487)
国家社会(20714)
重点(20510)
(20203)
教育部(19474)
课题(19354)
(18610)
人文(18145)
期刊
(75804)
经济(75804)
研究(47464)
中国(29683)
管理(21273)
(21271)
科学(18546)
学报(17092)
教育(16093)
(16038)
(15211)
金融(15211)
国际(14151)
经济研究(13821)
(13716)
大学(13632)
学学(12582)
财经(12159)
技术(11539)
农业(11396)
世界(11079)
(10693)
问题(10386)
业经(9884)
(7755)
(7080)
论坛(7080)
技术经济(6851)
统计(6407)
(6389)
共检索到222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磊  
中国西北能源通道与东北、西南和海上形成了我国能源进口四大通道格局,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西北能源通道构建对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对接方利益关系至关重要,通道建设形成了以能源通道为纽带的资源与市场互补关系,促成了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具有国际能源合作的示范效应,推进了SCO能源一体化进程,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促进周边区域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并将使新疆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枢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长顺  
“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 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解决与周边国家在能源、矿产资源等方面扩大境外合作运输大通道问题,实施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议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玉英  王国梁  
能源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际经济合作和政治外交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能源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中所涵盖的经济政治意义,进而找出他们之间的契合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晋平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冲击,客观上为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崭露头角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来看,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还是刚刚起步,多数企业仍然缺乏足够的跨国经营能力和经验,跨国公司成长需要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还很不完善。因此,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对外投资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建军  曾辉  
粮食进口国过于集中不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粮食动态安全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基于t检验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并通过超效率SBM对显著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灌溉设备、粮食产量、价格波动不具备显著性。对显著性指标进行超效率SBM分析,并从各个国家粮食安全效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将这些国家分为粮食进口安全程度较高,相对安全,存在风险三种安全等级,为我国粮食进口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宸   钱静斐   胡向东   李先德  
中欧班列是中国以基础设施建设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样板。面对世纪疫情、海运通道拥堵等多重风险,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路运输在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基于中欧班列开通通行情况和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采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我国与班列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效率、贸易非效率程度及贸易潜力,以期为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的农产品市场和资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进口效率。进一步地研究发现,中国与班列沿线的农产品贸易效率具有明显的国别差异,中国自俄罗斯、蒙古、荷兰等国进口效率较高;同时,中国与班列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拓展空间较大,贸易潜力平均可拓展为实际进口额的2.32倍,其中,中国自乌克兰、德国、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进口空间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磊  
本文在阐述中国西部能源战略通道的区位及构建任务的基础上,认为通道建设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施能源安全战略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并提出通道构建形成了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影响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具有推进国际能源合作的示范作用,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寿波  
一、世界能源形势自从一九七三年底由于中东战争引起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注)以来,世界能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尖锐,而且,供需矛盾激化的可能性随时存在,石油危机也难以避免,世界各国不得不大力寻找能源的出路。这些出路主要有:节约各种能源,特别是节约石油;发展石油的替代能源——煤炭和核能;开发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和植物燃料等。总之,在第一次世界石油能源危机以后,世界能源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能源形势是严重的。同危机以前的形势相比,有着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倪红日  
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和意义。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定会对我国的税收工作在人才、税制、征管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税收要积极适应这一重大战略发展带来的挑战和要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永生  李永宠  
丝绸之路经过传统畜力阶段到西伯利亚大铁路、第二亚欧大陆桥阶段再到当今的各方面互联互通阶段。亚欧大陆桥新线地带相对于传统陇海线,优势明显。新线建设对于构建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东部的"多端束状桥"体系、推动沿线丰富资源的开发、净化山西的政治生态、改善山西的经济生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徐玲  
新质生产力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数字基础设施、海量数据、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要素紧密结合的生产力新形态。从新质战斗力到新质生产力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飞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发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和制度环境;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保障;以新型举国体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强化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支撑;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据要素产权制度体系;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水平;加大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强化金融“供血”功能,全面优化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供给;加速构筑算力竞争优势,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算力基础;以绿色科技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树海  
1 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特点,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我国资源总量大,是世界资源大国,但因人口多,成为世界人口占有量较低的资源小国。我国资源品种类型齐全,但分布不均衡,众多的资源分布于人口稀少,经济技术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地区,开发、利用和运输都很困难,生产成本高。本世纪末到下个世纪中叶,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均资源消费量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下降,潜伏着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我同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传统产业为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鹏  
毛泽东的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人民观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复兴的观瞻,是对民族未来的战略性思考。毛泽东的人民观产生于传统的优秀思想、长期的革命实践和马列主义的熏陶。毛泽东的人民观具有战略的整体性、现实的能动性和鲜明的历史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人民观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吉昌  
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服务业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论述了服务业革命的涵义,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条件下,中国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并讨论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崔凡  李淼  吴嵩博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各地就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国际上没有一个公认的自由贸易港模式,我国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战略探索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一、全球价值链形态以及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中长期趋势从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价值链生产(即增值过程中中间品至少发生一次跨境转移的生产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