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0)
2023(7389)
2022(6265)
2021(6227)
2020(5103)
2019(11814)
2018(11673)
2017(21693)
2016(11973)
2015(13812)
2014(13443)
2013(13658)
2012(13036)
2011(12300)
2010(12604)
2009(11887)
2008(12071)
2007(10527)
2006(9885)
2005(9169)
作者
(37366)
(31332)
(31229)
(29733)
(19926)
(14963)
(13897)
(12097)
(12038)
(11191)
(11167)
(10552)
(10271)
(10078)
(9997)
(9595)
(9248)
(9025)
(9014)
(8819)
(8073)
(7791)
(7500)
(7058)
(6969)
(6960)
(6886)
(6680)
(6407)
(6327)
学科
(52496)
经济(52432)
管理(36274)
(28061)
(21411)
企业(21411)
方法(20761)
数学(18001)
数学方法(17751)
环境(17480)
中国(17441)
(15099)
(14132)
(12057)
贸易(12050)
(11839)
(11499)
(10623)
资源(10570)
(10459)
(10152)
业经(9987)
农业(9757)
(9603)
地方(9175)
(8712)
银行(8692)
(8419)
生态(8222)
(8122)
机构
大学(186905)
学院(182904)
(80750)
经济(79279)
研究(74073)
管理(65307)
中国(57974)
理学(55057)
理学院(54315)
管理学(53349)
管理学院(53034)
科学(46029)
(42426)
(39471)
(36197)
研究所(36080)
(33006)
中心(32030)
财经(28806)
北京(28117)
(27102)
(26388)
(26241)
师范(26195)
(26173)
业大(26167)
经济学(26026)
农业(25666)
科学院(24193)
经济学院(23385)
基金
项目(119962)
科学(94611)
基金(89636)
研究(85711)
(80579)
国家(80039)
科学基金(66305)
社会(56230)
社会科(53314)
社会科学(53296)
基金项目(46513)
(42698)
自然(42248)
自然科(41018)
自然科学(40999)
自然科学基金(40245)
(38292)
教育(37456)
资助(37389)
编号(32165)
重点(28327)
(28051)
成果(27447)
(26934)
中国(25363)
国家社会(24988)
(23745)
教育部(23285)
科研(22984)
课题(22919)
期刊
(93022)
经济(93022)
研究(56880)
中国(39067)
学报(31933)
科学(30523)
(30008)
(26121)
管理(23519)
大学(22837)
学学(21181)
农业(20922)
(16790)
金融(16790)
教育(16591)
财经(14783)
经济研究(14444)
资源(14241)
问题(13012)
(12907)
业经(12698)
(12691)
技术(12189)
(12160)
国际(11602)
世界(11481)
图书(11001)
(8810)
技术经济(8495)
书馆(8251)
共检索到287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徐中民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4hm2,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4hm2;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节约与高效化利用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统一协调是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和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人口和经济规模的膨胀,导致生产、生活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严重超过了最大极限,导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甚至难以恢复。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外按照"发生的问题—产生的机理—调控的标准—过程模拟—情景预测—响应对策"这一逻辑思路,围绕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仍难以精确刻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动态模拟和有效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面向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较多障碍。因此,未来应以机理研究为基础,以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为突破口,以综合集成的对策体系建设为落脚点,不断加强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汝骥  樊自立  王亚俊  姜逢清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盆地平原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独立的水文单元和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充分了解干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链的特征,正确认识干旱区“三水”转化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三水”,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奇成,张捷斌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地表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和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许多特点。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工绿洲内部有所改善 ,但在绿洲外 ,正在进一步恶化 ,包括土地沙漠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下游河道断流、沙尘暴频次增加、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水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事例有 3处 :塔里木河下游、黑河额济纳地区和石羊河民勤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法稳,尚杰  
集水型生态农业是适应西北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通过采取使两者同时受益的关键措施,不但可以实现农民的脱贫,而且还可以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与重建,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希成  
本文认为,土地的荒漠化、盐渍化、贫瘠化和农膜、农药、化肥污染(“三化一污”)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而水的低效和非生态利用是其直接原因。由此,本文提出了以高效节水灌溉为先导的阳光生态工程这一解决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秦大庸  罗翔宇  陈晓军  王浩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途径的分析,定量计算了2020水平年的节水潜力;根据工业和城镇用水情况,定量描述了远景污水处理回用水量;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作为潜在能力,从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实际调控角度,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供水量预测,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认识到:要在整体上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并使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远景向黄河中上游补水,并通过换水支持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必要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乃毅  徐敏  
以色列水资源严重匮乏,但其水资源管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管理经验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如转变水资源管理观念,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庆国  
在认真分析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水利现代化目标要求,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了西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生命之水,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的实施方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浩  秦大庸  王建华  李令跃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生产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地给出了该区域重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内陆干旱区特点,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特性和影响它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计算流程和边界条件,分析计算了其水资源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新疆、河西、宁夏的农产品弥补关中和柴达木农业生产的不足,利用新疆、关中、柴达木的工业生产弥补河西、宁夏工业生产的不足,2020年西北重点地区完全可以承载其6384×104人的预测人口,且能保证每人有年均400kg粮食和2×104元以上的富裕生活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雁琴  
对水资源进行核算,不仅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干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深入分析干旱区水资源核算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基础上,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研究了将水资源核算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具体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昌  张傲  
基于1995、2005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构建"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对东北地区20年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5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主要表现为生产用地持续增加、生态用地持续减少和生活用地小幅增加,前期变化剧烈后期趋缓。2)各类功能用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性,农业生产用地、牧业生态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剧,工矿生产用地、林业生态用地、其他生态用地和生活用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有所缓和。3)东北地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5年的0.581持续下降至2015年的0.57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空间分布以高质量区和中低质量区为主,农业生产用地和林业生态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变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农业开发进程基本保持一致,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利邦  牛叔文  杨丽娜  
基于遥感数据的解译分析,从1987年到2007年敦煌市自然植被面积下降543.69 km2,自然生态系统面积缩小17.62%,土地荒漠化趋势明显。根据实际测定的样方生物量与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拟合曲线,估算这一时期自然植被的生物量从102.42×104t下降到72.33×104t。敦煌市自然植被和人类活动的用水量此消彼长,总用水规模在6.3×108m3左右。自然植被用水量从1987年的3.072 7×108m3减少到2007年的2.17×108m3,净减少达30%。人类活动用水量从1987年的3.315 7×108m3增加到2007年的4.093×108m3。疏勒河干流及其支流党河都因为人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丽红  陈亚宁  李卫红  
本文在系统总结流域尺度上生态经济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纽带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经济研究框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生态系统的过程模拟研究、经济系统过程的模拟研究、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的构建等。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6)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指出了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经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剑锋  秦腾  佟金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前提。文章在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框架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整体平稳,但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共同推动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且区域结构效应较为微弱;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技术进步的交替上升,使得我国整体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出波动变化态势,且呈现区域差异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