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9)
- 2023(7175)
- 2022(5781)
- 2021(5530)
- 2020(4400)
- 2019(10133)
- 2018(10009)
- 2017(19084)
- 2016(10332)
- 2015(11643)
- 2014(11392)
- 2013(11841)
- 2012(11150)
- 2011(10532)
- 2010(10299)
- 2009(9213)
- 2008(8903)
- 2007(7953)
- 2006(7160)
- 2005(6439)
- 学科
- 济(52262)
- 经济(52219)
- 农(44749)
- 业(32159)
- 农业(29588)
- 管理(21668)
- 方法(18641)
- 数学(17786)
- 数学方法(17702)
- 中国(16598)
- 业经(13492)
- 环境(12581)
- 贸(11392)
- 贸易(11386)
- 易(11272)
- 发(10775)
- 企(10390)
- 企业(10390)
- 制(10242)
- 农业经济(9855)
- 学(9138)
- 村(8947)
- 农村(8936)
- 发展(8724)
- 展(8720)
- 地方(8579)
- 体(8009)
- 财(7859)
- 及其(7841)
- 策(7653)
- 机构
- 学院(151091)
- 大学(148674)
- 济(78292)
- 经济(77315)
- 研究(59565)
- 管理(56957)
- 理学(49541)
- 理学院(49068)
- 中国(48420)
- 管理学(48410)
- 管理学院(48159)
- 农(46409)
- 农业(35144)
- 科学(33510)
- 京(31293)
- 所(30013)
- 财(29377)
- 业大(28279)
- 研究所(27405)
- 中心(27067)
- 经济学(24822)
- 财经(23788)
- 经济学院(22522)
- 经(22036)
- 农业大学(21211)
- 江(20580)
- 科学院(20569)
- 院(20185)
- 经济管理(20147)
- 北京(20045)
- 基金
- 项目(102727)
- 科学(82272)
- 基金(78151)
- 研究(77664)
- 家(68790)
- 国家(68205)
- 科学基金(57470)
- 社会(53124)
- 社会科(50100)
- 社会科学(50092)
- 基金项目(40839)
- 省(37267)
- 自然(34222)
- 自然科(33386)
- 自然科学(33380)
- 自然科学基金(32792)
- 教育(32378)
- 划(31733)
- 资助(31314)
- 编号(30302)
- 农(28150)
- 部(25207)
- 发(24652)
- 国家社会(23878)
- 成果(23471)
- 中国(23453)
- 重点(23147)
- 教育部(21085)
- 创(20884)
- 发展(20697)
共检索到229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曲建升 王琴 曾静静 李燕 张志强 张丽华
围绕碳排放权开展的气候谈判愈来愈关注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一方面由于受制于其薄弱的社会经济水平,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在气候变化实践中表现出更高的脆弱性,另一方面则因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行动而造成的贫困人口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下降。然而,对这些地区和人口的排放权判断主要基于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宏观数据的分析,其结果掩盖了国家和地区内部不同社会经济水平下的人口排放差异,不能准确揭示贫困人口和脆弱群体的低碳排放事实。本文基于国际碳排放评估对人口生活排放的需求,结合IPCC参考方法,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构建了人口生活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于对甘肃、青海和宁夏干旱-高寒地区农牧民生活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睿子 甄霖 杜秉贞 胡云峰 闫慧敏 曹晓昌 龙鑫
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
关键词:
生态保护工程 农牧民 生产生活 内蒙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李巍 杨培涛 刘霜
甘南高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农牧民采取的不合理生计活动已成为该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因素,目前亟需塑建可持续生计方式。本文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甘南高原115户农牧民家庭进行了调查,基于农户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高原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现状、生计活动特点,阐释了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纯牧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总值最高、半农半牧区次之、农区最低,且纯牧区农户缺乏金融资本、半农半牧区农户缺乏物质资本、农区农户缺乏自然资本;②农区农户的生计活动多样化指数最高、半农半牧区次之、纯牧区最低,农区外出打工和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户比例远高于半农半牧区和纯牧区;③农户的生计资本影...
关键词:
农牧民 生计资本 生计活动 甘南高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剑雄 陈少强
分析中央财政政策对改善西藏自治区(西藏)农牧民生活的影响应当结合西藏的实际。西藏农牧民有"重存栏头数"和"重农牧轻商"的传统,牲畜出栏率和粮食出售率很低,牲畜和粮食的增产对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影响有限,不宜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反映农牧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而将"农牧民对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作为解释性指标更为合理。本文通过对西藏19个县149个农牧户的3年生产和生活数据共计447个完全对称样本的分析,指出中央财政扶持政策对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在有些领域上的作用尚未充分反映,这为今后改善中央对西藏的财政政策有重要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丽 夏建新
能源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地区农牧民生活能源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当地能源利用现状,发现了农牧民生活用能的4个特点:①严重依靠秸秆和畜粪等低级传统生物质能源,大部分地区此类能源的消费量达70%以上;②能源消费水平低,调查各地的人均能源消费量都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1.09t标准煤;③能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多使用传统的土炕和火灶,燃烧效率低下,只有6%~10%,造成严重浪费;④环境污染严重,直接燃烧秸秆、薪柴和煤炭产生CO、SO2、PM10/25、NH3等并使氮、磷等元素流失致使土地土壤肥力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生活用能现状的3个驱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特生 胡晓慧
草地适应性管理是有效解决我国“三牧”(牧业、牧区和牧民)问题的重要路径。以准噶尔北部的富蕴县为例,采用系统(分层)抽样、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开展农牧户调查,建立生计资本量化指标体系及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农牧户生计资本及其耦合协调度。基于评估结果,提出干旱区草地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表明:(1)农牧民过度依赖天然草地放牧,普遍缺乏发展型生计,其生计资本水平低、生计转换能力弱、生计脆弱性高。(2)农牧户间同质性较大,五项生计资本间属性分异明显,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是研究区农牧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较低的主要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华民 王立新 杨劼 梁存柱 王炜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畜牧业和农业区域10个嘎查村102家农牧户家庭开展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分析了当地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结果显示,乌审旗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极为脆弱。干旱是乌审旗农牧业区域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气候变化对两个区域农牧民生计影响的脆弱程度不同;农牧民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但这些过程多数都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投入。限制农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资金匮乏、技术缺乏或落后、水资源短缺;农牧民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措施,但还不足以应对长期的气候变化。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民 生计 适应性 乌审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蕊
旧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或逐水草而居,或人畜混住,居住条件恶劣。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着力改善农牧民群众生活条件,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以来,广大农牧民实现了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住有乐居。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蕴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西藏也开启了新的城镇化进程,提出了"一圈三带两点一线"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其农牧民实现非农就业成为西藏城镇化的关键,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的高低对就业质量起着本质上的作用。本文在对西藏农牧民进行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非农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藏农牧民目前非农就业能力进行总体评价,并进一步研究农牧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开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朝阳 骆勇
近年来,西部边疆地区开始实施以定居兴牧和安居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使农牧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致富增收途径增多。作为深入民心的惠民工程,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计划衔接不够。由于西部边疆各受援地与对口支援地计划安排编制时间不一,确定年度计划时援受双方未能充分衔接,以及受各对口支援省市援助资金预算投入总量限制等多种因素,致使各对口支援省市安排的安居工程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亮
甘肃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问题一直牵挂着温家宝总理的心,如何摆脱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状况,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在2010年使甘肃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7年全国的平均水平,笔者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甘肃农牧民收入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甘肃 民族地区 农牧民收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崔秀娟 杨婕妤 杜月红 吴茜 陈强强
农牧民生计策略的选择受其生计资本的影响。基于国际发展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5个维度构建了农牧交错区农牧民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天祝藏族自治县309户农牧民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牧民对纯牧型、半农半牧型和非农型3种生计策略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牲畜与草地规模是农牧民选择纯牧型生计策略的必要条件,草地与耕地面积均显著正向影响半农半牧型生计策略的选择(P <0.01)。同时,社会资本对于加速牧区“农转非”,缓解草原压力具有重要意义。2)家庭收入来源多元化和草原补奖等金融资本有助于半农半牧型生计策略的选择,而草原补奖负向影响非农型生计策略的选择。3)农牧民的住房条件对于非农型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较低的受教育程度负向影响半农半牧型生计策略的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成章 王小鹏 周伟 高福元 黄勇 王兴国
农户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的研究对于揭示政策影响下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的内在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退牧还草模式的角度,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数据采集方法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的转型效益。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方式与收入转型需求错位,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益普遍降低,补偿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受农牧民家庭经济特征影响,各种收入来源对农牧民家庭的收入效益贡献不一;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的地区差异,以及当地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退牧还草政策的影响,各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存在差异。退牧还草生态工程体系缺乏完善,尤其替代生计补偿缺乏针对性,有碍于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的有效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晓蓉 李辉霞
本文是在对西藏农牧民收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均收入较高的日土县的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发现畜牧业是该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日土县畜牧业现状特点 ,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类似该地区的高原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
西藏 日土县 农牧民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