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3)
2023(11034)
2022(9708)
2021(9440)
2020(7828)
2019(18510)
2018(18317)
2017(35154)
2016(19003)
2015(21624)
2014(21368)
2013(21430)
2012(19647)
2011(17853)
2010(17343)
2009(15794)
2008(15164)
2007(12728)
2006(10988)
2005(9592)
作者
(53880)
(44903)
(44246)
(42239)
(28542)
(21311)
(20067)
(17847)
(17007)
(15686)
(15246)
(15144)
(14080)
(13927)
(13773)
(13631)
(13350)
(13138)
(12647)
(12546)
(11029)
(10988)
(10634)
(10037)
(9936)
(9835)
(9775)
(9738)
(8885)
(8782)
学科
(77955)
经济(77871)
管理(51255)
(48115)
(39240)
企业(39240)
方法(37870)
数学(33488)
数学方法(33170)
中国(22367)
(19718)
(17121)
(16561)
(16211)
贸易(16203)
(15840)
业经(15798)
地方(13987)
农业(12987)
(12714)
(12556)
环境(12321)
理论(11485)
技术(11373)
(11097)
银行(11062)
(10684)
金融(10683)
(10607)
(10453)
机构
大学(270317)
学院(265685)
(111541)
经济(109426)
管理(107847)
理学(94303)
研究(93462)
理学院(93262)
管理学(91802)
管理学院(91337)
中国(69702)
(58286)
科学(57494)
(47172)
(46525)
研究所(43050)
中心(41239)
(41053)
业大(39284)
财经(39025)
北京(37533)
(35833)
(34860)
(34674)
师范(34593)
经济学(33982)
(33895)
农业(32238)
经济学院(30722)
财经大学(29342)
基金
项目(188429)
科学(148376)
基金(138778)
研究(137709)
(121588)
国家(120664)
科学基金(103015)
社会(87142)
社会科(82613)
社会科学(82592)
基金项目(73972)
(69692)
自然(67083)
自然科(65528)
自然科学(65513)
自然科学基金(64345)
教育(62037)
(60455)
资助(57663)
编号(54913)
成果(44431)
(42743)
重点(42034)
(40017)
(38851)
课题(37359)
教育部(36652)
国家社会(36345)
创新(36307)
科研(36215)
期刊
(114955)
经济(114955)
研究(79751)
中国(46530)
学报(42223)
科学(40161)
管理(38310)
(36770)
(32794)
大学(31741)
学学(29748)
教育(27424)
农业(26517)
技术(21567)
(20017)
金融(20017)
经济研究(19390)
财经(18531)
业经(17017)
(15781)
问题(15176)
图书(14616)
(14423)
理论(14054)
科技(13100)
(13000)
技术经济(12922)
实践(12789)
(12789)
世界(12532)
共检索到378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金虎  杨启国  姚玉璧  魏锋  单红洮  
根据中国西北5省(区)1960年~2004年125个台站夏季(6月~8月)无雨日数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特点,定义了比较合适的干旱指数,并通过该干旱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北夏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西南部和青海西南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及高原东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特征是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的2个最主要的空间模态;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可分为以下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高原东部型、河西走廊型、北疆型、南疆型及西北东部型;在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的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中,高原东部型近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增大趋势,南疆型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减小趋势,而北疆型、西北东部型和河西走廊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金虎  孙兰东  林婧婧  杨建玲  
利用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1—2012年夏季(5—8月)156个台站逐日降水量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通过定义夏季旱涝急转指数,对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事件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现象年际差异较小,相比较而言,1992年之前旱涝急转事件频发,而之后少发。在旱转涝年的旱期北极极涡偏东偏弱,乌拉尔山脊偏强,东亚大槽偏西偏深,另外中高纬西风带偏强,阻止了冷空气南下,也没有异常的水汽输送,在垂直场上主要表现为下沉运动,因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郭小平   冯昶栋   林雅超  
【目的】针对西部干旱矿区实际情况,探究该地区表土资源中土壤种子库的可利用性以及制约因素,筛选出有效的利用模式,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新星矿区周边低扰动区域的表土在上年度10月(秋季)和当年6月(夏季)进行剥离,采用覆土厚度、补种量和每日灌溉量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不同季节表土中土壤种子库萌发效果影响进行研究,并结合生态和经济效益,评选出适宜干旱矿区植被恢复的技术组合。【结果】(1)10月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数量为(83.72±10.88)株/m~2,物种共出现20种,6月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数量为(44.83±8.96)株/m~2,物种共出现13种。秋季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均高于夏季土壤种子库。(2)灌溉对秋季土壤种子库萌发影响最重要,其次是覆土厚度,最后是补种。3种因素对夏季土壤种子库萌发影响程度基本相同。(3)覆土厚度因素对两组土壤种子库的植被覆盖度、群落高度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显著(P <0.05)。灌溉量对两组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数量、植被覆盖度和群落高度的影响显著(P <0.05)。补种因素未对两组任何相同指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干旱矿区排土场植被恢复最优实施方案组合:利用秋季剥离的表土,覆土厚度2 cm,补种量50粒/m~2,每日灌溉量2 L/m~2。该结论可为今后矿区植被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薛铭华   童剑锋   朱振宏   吕硕  
西北太平洋的鲐鱼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为了更好地管理其资源,必须了解其适宜栖息地分布。本研究将2021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调查采集的声学走航数据转化为可用于栖息地建模的声学指数即海里面积散射系数,结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 a mass concentration, Chl.a)的卫星遥感数据分析鲐鱼适宜栖息地与主要海洋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鲐鱼适宜栖息地对应的各环境要素范围。分别使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鲐鱼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通过500次交叉验证比较了两种模型的性能,绘制鲐鱼适宜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鲐鱼的适宜SST、SSS、SSH和Chl.a分别为22.51~25.09 ℃,34.09~34.65,0.48~1.14 m和0.13~0.23 mg/m~(3)。使用算术平均法建立的模型在回归斜率、R~(2)和AIC方面均优于几何平均法,更适合鲐鱼的适宜栖息地建模。夏季西北太平洋鲐鱼适宜性较高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38° N以南海域,靠近黑潮一侧。本研究可为这一重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依据,有助于进一步使用声学指数探究海洋条件对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的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晓君  龚振德  涂明月  陈祖春  吴月琴  何亚丽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一种重要的优质冷季型草,在湿润冷凉的地区可以保持周年常绿,但在上海地区越夏困难。本研究对8个越夏性不同的草地早熟禾材料进行了夏季田间持续高温下的4种处理,分别为干旱/强光、干旱/遮阴、浇水/强光、浇水/遮阴。结果显示,叶片含水量随土壤含水量下降而下降,当叶片含水量约低于70%时,植株表现出明显的受胁迫状态。干旱对草地早熟禾造成的伤害比强光照/紫外更大,在干旱条件下强光照/紫外会加重草地早熟禾的伤害程度。此外,不同草地早熟禾材料在干旱和强光照胁迫下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只要有充足的水分,这些材料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因此推测,造成草地早熟禾在上海地区越夏困难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是干旱,造成不同材料间越夏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生物胁迫(如锈病)。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白雪  
一、别坐着午睡:医学家们做过观察,当人们熟睡后,心率就变慢,血管扩张,流经各种脏器的血液速度相对减慢。若坐着睡觉,流入大脑的血液就更加少,特别是午饭后,较多的血液要进入胃肠系统,加之坐睡时,弯着腰,两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小洋  冯永忠  王得祥  吕迪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油松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构建生态保健型城市森林和人们合理选择游憩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7月上、中、下旬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连续3d在08:30,10:00,11:30,13:00,14:30,16:00和17:30,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采集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油松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鉴定,分析其日变化动态;同时利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记录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分析油松总挥发物(TVOC)含量与上述光合生理指标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油松挥发物成分包...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朱清澄  马伟刚  刘昊  夏辉  刘瑜  
根据2005年7月-10月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动物样本中,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总浮游生物量分布范围为136~1848 mg/m3,均值为865.6 mg/m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晓丽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原分布于我国西南山丘,是一种非豆科固氮树种,由于其固氮能力强,具有特殊的耐瘠性而被广泛种植。但是桤木的固氮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围绕着如何提高其固氮能力,刘国凡对四川省桤木结瘤固氮特性及不同土壤条件与桤木结瘤固氮关系作了研究。近十年来浙江省等亚热带地区弓1种栽培桤木面积日趋扩大,但对引种后桤木结瘤固氮的特性研究甚少。本文从浙江富阳气候特点出发,结合当地典型土壤,观察夏季高温干旱期及早期过后桤木的生长和结瘤固氮情况,以了解桤木对本地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为适地适树引种桤木提供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万诚  汤阳  郑建萌  曹杰  马涛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1961—2002年逐月再分析资料(ERA-40),计算夏季80°E~130°E,0°~35°N区域内水汽通量及其散度,并使用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云南夏季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的时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夏季风降水有两支水汽来源,最强一支来自越赤道气流转向后在孟加拉湾北上形成西南水汽输送,其水汽源地为印度洋、孟加拉湾,反映南亚季风对云南的影响;另一支为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气流,其源地是西太平洋、南海,反映东亚季风对云南的影响;云南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通道是南亚夏季风水汽输送。夏季风水汽通量矢量的第一特征向量分布型大致呈反气旋式水汽输送,对应云南夏季降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春锋  曹雯  缪启龙  柳克  
夜雨作为降水日变化中的特殊现象,是一种独特的气候资源。论文借助2 046个经质量控制的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中国夏季夜雨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分析不同典型夜雨区和非典型夜雨区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夜雨现象站点多且分布较广。降水峰值时间多出现在下午和后半夜,其中东部多发生在下午,西部多发生在后半夜;夜雨现象最明显的区域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此外在山脉及附近区域也普遍存在,北方和西部最明显;而夜雨现象不明显的区域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区域;中国大部分地区夜间的降水前半夜少于后半夜,而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呈现前半夜多于后半夜。地形对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影响为双日波特征,降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续超  顾骏强  陈葆德  
利用全国531个气象站1960~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9a来我国夏季制冷度日数的变化趋势,并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制冷度日数与夏季空调降温电力负荷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我国日平均温度等于或高于26℃的日数(1971~2000年平均)大于10d,夏季有制冷需求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盆地和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以及云南干热河谷地区。1960~2008年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夏季有制冷需求的站点6~9月平均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使得制冷日数和度日数都相应增加;黄河以南、南岭以北地区近49a来6~9月平均气温线性趋势不明显,制冷度日数变化不大;南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Я.И.费尔德曼  司锡明  全石(?)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一公認的事实,很多研究者致力于研究这个問題。一般的結論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限度內山区的降水量随着地区拔海高度的升高而增多。但是当研究地区高度对降水分佈的影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微  周增产  卜云龙  兰立波  陈英伟  李东星  
为了比较自然通风与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在上述两种条件下进行了低碳物联网温室内温度、湿度等数据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自然通风条件下降温范围为0.5~5.6℃,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条件下降温范围为4.2~12.5℃。由此可见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朝晖  华春  虞蔚岩  任源浩  周梅仙  朱杰  吴鑫伟  汪凤月  
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西大鄣山夏季鸟类资源及其生境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计算其物种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及不同生境群落间的相似性。共记录江西大鄣山夏季鸟类13目31科78种,其中留鸟45种,夏候鸟21种,冬候鸟7种,旅鸟5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种,省级保护鸟类22种;结果表明:东洋种鸟类占有明显优势(50.0%),古北种次之(28.2%),广布种占21.8%。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为当季优势种。6种群落类型中,Shannon-Wei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排序均为:阔叶林>农田居民区>针阔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