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7)
- 2023(11869)
- 2022(9927)
- 2021(9353)
- 2020(7302)
- 2019(16591)
- 2018(16100)
- 2017(30058)
- 2016(16233)
- 2015(17932)
- 2014(17621)
- 2013(17620)
- 2012(16900)
- 2011(15804)
- 2010(15928)
- 2009(14436)
- 2008(14430)
- 2007(12626)
- 2006(11500)
- 2005(10793)
- 学科
- 济(77418)
- 经济(77348)
- 管理(41992)
- 业(39976)
- 企(29018)
- 企业(29018)
- 中国(26715)
- 方法(26597)
- 数学(23335)
- 数学方法(23170)
- 农(22413)
- 地方(22167)
- 业经(16798)
- 环境(16150)
- 贸(15748)
- 贸易(15734)
- 学(15671)
- 易(15271)
- 农业(15172)
- 财(15108)
- 制(14530)
- 融(13723)
- 金融(13722)
- 银(13686)
- 银行(13668)
- 行(13412)
- 发(13388)
- 地方经济(12479)
- 和(10976)
- 技术(10651)
- 机构
- 学院(235617)
- 大学(235130)
- 济(105953)
- 经济(104054)
- 研究(94832)
- 管理(83607)
- 中国(72811)
- 理学(70927)
- 理学院(69956)
- 管理学(68947)
- 管理学院(68490)
- 科学(56317)
- 京(52281)
- 所(48846)
- 财(47140)
- 研究所(44414)
- 农(41723)
- 中心(41244)
- 财经(37170)
- 江(34430)
- 院(34250)
- 经济学(34214)
- 北京(34191)
- 经(34019)
- 范(33283)
- 师范(32974)
- 业大(32824)
- 农业(32245)
- 经济学院(30735)
- 科学院(29688)
- 基金
- 项目(156251)
- 科学(123904)
- 基金(114738)
- 研究(114641)
- 家(101930)
- 国家(101133)
- 科学基金(84777)
- 社会(76152)
- 社会科(72252)
- 社会科学(72233)
- 基金项目(59589)
- 省(58198)
- 自然(51897)
- 自然科(50604)
- 划(50600)
- 自然科学(50591)
- 教育(50585)
- 自然科学基金(49713)
- 资助(46459)
- 编号(43438)
- 发(39902)
- 重点(36557)
- 成果(36065)
- 部(35551)
- 国家社会(33285)
- 发展(32382)
- 创(32194)
- 展(31861)
- 课题(31699)
- 中国(30941)
- 期刊
- 济(123294)
- 经济(123294)
- 研究(76862)
- 中国(52953)
- 农(40037)
- 学报(38449)
- 科学(37064)
- 财(33742)
- 管理(31943)
- 大学(29113)
- 农业(27879)
- 学学(27467)
- 融(25881)
- 金融(25881)
- 教育(25641)
- 经济研究(20902)
- 业经(19566)
- 财经(19101)
- 技术(17689)
- 经(16678)
- 问题(16445)
- 业(15604)
- 贸(14638)
- 世界(14102)
- 国际(13486)
- 资源(13003)
- 版(11071)
- 技术经济(11000)
- 科技(10950)
- 经济问题(10347)
共检索到371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勇
由于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国的自然地貌与地域性民俗方面的差异所呈现的独特遍布于广大的城镇建筑与地理特征当中,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及民族感情和审美习惯,并在几个方面体现出清晰的主脉,与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有所契合,即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上的佐证,这些理论将人的行为与外部环境理解为统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所以,中国传统自然观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与自然的关系达成了理论上的统一,终于形成了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包括了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地理特貌的景观类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爱国 徐恒力 甘义群 黎志恒
基于对西北地区大开发的关键性难题与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不良倾向的讨论 ,认为大开发的实施需要在系统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 ,许多科学家从各种角度揭示了我国西北乃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持续干旱的发展规律 ,对干旱化趋势与水盐失衡的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化将长期存在 ,生态将继续退化 ,这种趋势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人为活动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应该在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前提下 ,调整用水格局 ,发展节水经济 ,科学确定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 ,保证必须的生态用水 ,大力发展生态植被。指出在分析西北生态环境问题时过于强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晋江
晋西北地区具体是指山西省的河曲、保德、偏关和兴县,地处山西高原的西北边缘。由于本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但本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煤炭、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因此,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导向带动该区经济发展,是本区今后发展的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储茂东 师守祥
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出发 ,论述了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及西北地区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资源优势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永材 陈永
本文应用国家统计局 1996年农业普查数据资料和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理论 ,考察、分析、评价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模式 ,提出保证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大文
环境价值是社会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环境问题的实质仍然是路径取向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意义的选择问题。加强环境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在环境恶化的压力之下,需要我们积极引导,统筹兼顾,促进利益整合与共享,推进区域和谐发展及环境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环境价值 西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庆礼 邓红兵
本文在分析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及自然状况的基础上 ,着重从资源与环境方面指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环境策略。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问题与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敏 刘学敏
能源、环境与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经济发展在带来区域经济快速繁荣的同时,往往造成当地社会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陕西作为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在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受到脆弱生态环境的约束,本文以此为例进行可持续发展预警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通过设计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出可持续发展预警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编写出计算运行程序,运用Matlab7.1软件中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将有关数据信息和预警模型有机结合,探讨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与应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能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
关键词:
能源-环境-经济 BP人工神经网络 预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资源是家底,环境是家园。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是由资源开发不合理造成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问题是"标",资源问题是"本"。资源产业发展在带来区域经济快速繁荣的同时,往往也会造成当地社会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产业集群是资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作为一个不断演化的生命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秀丽 张勃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调和指数、人口潜力指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二者的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夫凯 齐丹卉 卢琦 杨文斌 周金星
中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区域生态系统脆弱,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灾害等问题频繁,严重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发展复合农林业是林业发展的新思路,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与落后社会经济问题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论文根据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现状,结合农林复合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西北干旱地区农林复合经营划分为草原风沙区、荒漠绿洲区、黄土高原区和青藏高原区4个类型区,并分析概述了各类型区复合农林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根据农林复合系统多层次、多组分、多功能和多目标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林分起源、生物组分、生长周期和主导功能标尺的农林复合经营类型划分...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类型划分 西北地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开忠
加快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杨开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如何在全国统一市场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快沿江以外的内地、特别是其中最落后的西部地区发展,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钟善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方面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高等学校和在校大学生数均有明显增长;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结构渐趋合理,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成绩举世瞩目.但是,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在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科学技术相当薄弱、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边疆与中原、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差距很大.我们必须开展区域高等教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锋 孙兰东 郭俊琴 冯建英
利用西北地区13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城市与经济发展等数据,研究了西北地区降水各要素的趋势变化特征及人为活动影响。结果表明,西北降水量在1980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但东西部趋势相反,中西部地区增加,而东部地区减少。经济快速期(1979—2012年)与慢速期(1961—1978年)降水量的趋势差表明,人为活动密集的东部地区降水下降趋势明显减缓;而中西部区域的化工区、城市及其下风区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都有明显增加。省会城市和化工城市对降水各指标的正贡献总体在10%~60%之间,其中化工城市对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多元回归表明,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