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1)
- 2023(13114)
- 2022(10718)
- 2021(9954)
- 2020(8270)
- 2019(18505)
- 2018(18141)
- 2017(34424)
- 2016(18522)
- 2015(20364)
- 2014(19751)
- 2013(20043)
- 2012(18454)
- 2011(16685)
- 2010(16610)
- 2009(15808)
- 2008(15839)
- 2007(14162)
- 2006(12622)
- 2005(11330)
- 学科
- 济(87374)
- 经济(87268)
- 业(87018)
- 企(69218)
- 企业(69218)
- 管理(62719)
- 农(46480)
- 方法(36725)
- 农业(30857)
- 业经(29861)
- 数学(29208)
- 数学方法(29088)
- 财(25985)
- 中国(23666)
- 贸(18553)
- 贸易(18544)
- 务(18345)
- 财务(18341)
- 财务管理(18328)
- 易(18156)
- 制(18124)
- 企业财务(17368)
- 技术(16813)
- 策(15950)
- 划(14693)
- 地方(14504)
- 体(14321)
- 和(13700)
- 环境(12524)
- 银(12062)
- 机构
- 学院(276191)
- 大学(269189)
- 济(128292)
- 经济(126540)
- 管理(110840)
- 理学(96335)
- 理学院(95382)
- 管理学(94339)
- 管理学院(93842)
- 研究(93805)
- 中国(76087)
- 农(64753)
- 京(55495)
- 科学(55353)
- 财(54402)
- 农业(50058)
- 所(47602)
- 业大(46544)
- 财经(44148)
- 研究所(43376)
- 中心(42756)
- 经(40427)
- 江(40074)
- 经济学(39565)
- 经济学院(35993)
- 北京(34476)
- 经济管理(33353)
- 财经大学(32357)
- 院(32206)
- 商学(31386)
- 基金
- 项目(185375)
- 科学(147863)
- 基金(139173)
- 研究(133002)
- 家(122835)
- 国家(121668)
- 科学基金(104555)
- 社会(90840)
- 社会科(85958)
- 社会科学(85934)
- 基金项目(74296)
- 省(70972)
- 自然(66527)
- 自然科(65053)
- 自然科学(65031)
- 自然科学基金(63992)
- 划(59045)
- 教育(57099)
- 资助(54962)
- 编号(51050)
- 业(42859)
- 部(42214)
- 创(41539)
- 发(41509)
- 重点(41237)
- 国家社会(39152)
- 成果(38639)
- 创新(38139)
- 农(35897)
- 教育部(35842)
- 期刊
- 济(146418)
- 经济(146418)
- 研究(77819)
- 农(66667)
- 中国(50689)
- 农业(45044)
- 学报(44344)
- 科学(43429)
- 财(42446)
- 管理(41237)
- 大学(34113)
- 学学(33256)
- 业经(30058)
- 融(27739)
- 金融(27739)
- 业(23988)
- 经济研究(22852)
- 财经(22304)
- 技术(21301)
- 问题(20276)
- 经(19327)
- 世界(17374)
- 技术经济(16061)
- 贸(15807)
- 版(14514)
- 教育(14380)
- 农村(14326)
- 村(14326)
- 农业经济(13914)
- 国际(13839)
共检索到407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邓振镛
选取西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历年≥0℃、≥10℃积温和<0℃负积温,深入研究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西北地区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西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气候变暖 影响 农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自UNDP1993年91/112西北地区农业中专教育(喀什、伊犁、西宁、银川和兰州的6所农业中专学校参与该项目的实施)项目签字以来,各校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完成了1994年的活动内容,在领导干部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永平
为了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价农业生态气候资源 ,根据西北地区 (甘宁青 )165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 ,采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模型 ,首先计算了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指数、效能指数和利用系数 ;然后通过对多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动态聚类 ,划分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12个类型并进行了相应评价 ,结果表明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 ,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若干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极端气温 西北干旱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渝 张俊飚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2。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生态农产品产值方面,据统计,现在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慕慧娟 崔光莲
以色列与中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相似,可耕地面积少、水资源匮乏、气候恶劣,却创造了世界农业奇迹,成为全球农业发达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以色列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现状,从政府职能发挥、农业结构优化、加大科研力度等方面提出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
资源环境 以色列 农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民
本文在界定农业生态力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自然环境劣势对生态力的影响。探讨了水土保持对恢复农业生态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恢复农业生态力的关键因素在于科学地使用土地资源和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农业生态力 恢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慈鸿飞
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从农垦、水利、林业诸方面 ,论述了 1 91 2— 1 94 9年间西北各地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对今天西北大开发亦有借鉴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瑞虹 郭康权 胡国田 熊秀芳 杨立魁 薛金儒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秸秆的热特性,为合理有效利用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能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等6省(自治区)97个县(市)252个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等5种秸秆样品,采用瞬态热线法测定秸秆的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统计分析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秸秆热特性的差异性,采用GIS技术分析西北各省(区)秸秆热传导率的区域分布规律。【结果】西北6省(区)小麦秸秆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的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8 W/(m·K)、0.213~0.223mm2/s、0.473~0.526 MJ/(m3·K);6省区玉米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5~0.116 W/(m·K)、0.203~0.232 mm2/s、0.479~0.553MJ/(m3·K);陕西、宁夏和新疆水稻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7 W/(m·K)、0.206~0.214mm2/s、0.483~0.572 MJ/(m3·K);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油菜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8~0.116W/(m·K)、0.202~0.219mm2/s、0.495~0.575 MJ/(m3·K);陕西、甘肃和新疆棉花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29~0.132 W/(m·K)、0.182~0.190 mm2/s、0.677~0.710 MJ/(m3·K)。【结论】棉花秸秆热特性与小麦、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之间有显著差异;小麦、玉米、油菜秸秆热特性地域差异性显著;热传导率的地域分布表现为从新疆到陕西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农作物的种类、气候和环境条件对秸秆热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永材 陈永
本文应用国家统计局 1996年农业普查数据资料和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理论 ,考察、分析、评价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模式 ,提出保证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帅官 李天舒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三大区域经济板块之一,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然而辽西北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具有后发优势,若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也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失为辽西北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最有利的"突破口"。本文在阐述了辽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现状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 农业产业化 科技扶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向辉 卜风贤
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水资源极度缺乏,农业生产受干旱威胁日益加深,发展减灾农业是当务之急。在发展减灾农业的方式上,要突出重点,以抗旱防灾为主,又要根据不同区域灾害特征,探索发展特色减灾模式。文章针对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减灾农业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减灾农业 发展方式 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希君 李含琳
缺水是制约西北发展关键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特别重视农业生产的水成本问题,彻底改变大水漫灌的生产方式,走水商品水市场的道路。探索水成本市场化的科学路径,对西北地方政府的农业生产水战略和水政策进行重新设计,同时构建市场机制的国家技术支撑机制和政策体系。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水成本 水价格 宏观决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翟禄新 冯起
干旱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论文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西北地区近50 a来不同时段的特旱和重旱发生频次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一种干旱重建指标,适用于西北地区,也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监测指标;降水量的西增东减趋势与干旱频次的西部和东北减少、东南增加相对应,亦即气候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新疆北部和青海西部的干旱,但加重了甘肃东南部和陕西中南部的干旱;与气候变化相对应,全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有总体下降的趋势,尽管干旱发生的地域持续在改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少勇 邢晓宾 张康林 董安祥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28个测站1961年-2003年1月-12月太阳总辐射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3年来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在(4300~7000)MJ(/m2·a)之间,从东南和西北向中部增加,高值区在青海高原。冬季总辐射最少,夏季最多,春季多于秋季;区域内总辐射表现出"愈多愈稳"的分布特征;②西北地区年总辐射以92.07MJ(/m2·10a)的速率递减,1973年是突变点,北疆和西北地区东部的减少率最大,减少中心在吐鲁番和西宁;总辐射年、季变化相似,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偏多...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 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