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81)
2023(17608)
2022(14565)
2021(13678)
2020(11666)
2019(27023)
2018(26604)
2017(50516)
2016(27291)
2015(31014)
2014(31040)
2013(30647)
2012(28265)
2011(25511)
2010(25294)
2009(23802)
2008(23673)
2007(21099)
2006(18180)
2005(16531)
作者
(79350)
(66571)
(66217)
(63026)
(42361)
(31724)
(30196)
(26045)
(25197)
(23610)
(22477)
(22446)
(21137)
(20983)
(20753)
(20540)
(19895)
(19777)
(19292)
(19111)
(16434)
(16344)
(16232)
(15296)
(14883)
(14783)
(14757)
(14627)
(13467)
(13360)
学科
(122467)
经济(122329)
(97795)
管理(89316)
(86332)
企业(86332)
方法(54800)
数学(45437)
数学方法(44937)
(35618)
(35016)
业经(33526)
中国(33450)
农业(24488)
(24376)
财务(24318)
财务管理(24278)
(24256)
地方(23195)
企业财务(22988)
(22622)
贸易(22613)
(21985)
(21162)
技术(20800)
(20423)
理论(20201)
(18850)
(18649)
(18259)
机构
学院(397907)
大学(394611)
(169099)
经济(165768)
管理(156903)
理学(134792)
理学院(133354)
研究(133136)
管理学(131155)
管理学院(130413)
中国(103575)
(83796)
科学(80612)
(76876)
(68182)
(67032)
中心(61580)
财经(61548)
研究所(60783)
(59698)
业大(58196)
(55951)
农业(53720)
北京(52479)
经济学(51774)
(49454)
师范(48944)
(48097)
(47383)
经济学院(46790)
基金
项目(264633)
科学(210134)
基金(194681)
研究(191827)
(169856)
国家(168438)
科学基金(145769)
社会(123774)
社会科(117340)
社会科学(117309)
基金项目(102728)
(102429)
自然(94612)
自然科(92507)
自然科学(92481)
自然科学基金(90852)
教育(87700)
(86208)
资助(79760)
编号(76532)
成果(60922)
重点(59301)
(59053)
(57013)
(56678)
创新(52504)
课题(52473)
国家社会(52013)
科研(50806)
教育部(50557)
期刊
(186419)
经济(186419)
研究(114667)
中国(75766)
(62824)
(62478)
管理(60587)
学报(60177)
科学(57355)
大学(45875)
学学(43548)
农业(42618)
技术(36851)
教育(36501)
(34342)
金融(34342)
业经(31196)
财经(30905)
经济研究(29888)
(26709)
问题(26049)
(25437)
技术经济(21661)
(20518)
统计(20216)
世界(19240)
(18833)
现代(18801)
(18653)
商业(18072)
共检索到590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佩  杨永春  卢红  
从民营企业视角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行实证分析,透视民营企业对其城市网络形成的作用。利用民营企业的分布数据,借鉴城市网络分析方法,从服务值、连通性、网络性3个方面对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行了分析。基于民营企业视角,西北地区的城市构成了以西安和乌鲁木齐为主副双核、省会城市为核心节点、其他城市可作为其辐射区域的网络系统,且基于民营企业的城市网络体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倩倩  张志斌  师晶  陈龙  张亚丽  
以西北地区49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4个时间节点的城市间铁路客运班次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ArcGIS可视化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域面、轴线、节点三个层面对西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密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整体结构仍较松散,铁路客运联系网络仍处于弱连接状态,且区域差异明显;城市联系轴线不断发育,稠密化发展趋势明显,城市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初步形成了"一横三纵"的网络结构模式;节点城市的中心度服从帕累托分布,两极分化明显,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少数城市在网络体系中具有绝对主导性与控制力,中心度演变呈现出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俊  甄峰  王春慧  
近年来,中国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基于各种"流"的联系正在促使一个新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的形成。在回顾国内外研究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相关文献和借鉴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全国主要金融服务业企业布局对中国城市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网络连接度与城市的重要性有关,城市在网络中的连接率随城市的重要性下降而递减;中国城市网络具有区域特性,基本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两小"五个城市区域;北京、上海、深圳是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共同构成了基于金融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的基本框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广文  杨改河  
果树的区域布局调整与优化是果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西北地区果树区域布局调整与优化的原则、目标和依据,并对该区果树区域布局进行了区划分区,最后提出了调整与优化的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谭一洺  杨永春  冷炳荣  李甜甜  
基于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视角,建立了成渝地区17个最小分析单元(FUR,Functional Urban Region)×149家公司的量化矩阵,进行了基于服务值、连通性和网络性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成渝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特征。其中,FUR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走廊地区和绝大部分地级市。结果表明:成都市和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在成渝地区城市网络体系中构成双一级核心;次核心绵阳市在显著连接数量上领先于除一级核心以外的其他城市或地区;其余城市或地区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虽略有差别,但相互联系,共同发展。成渝地区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起步阶段,基于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视角的城市网络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成渝地区经济基础相对发达的城市并未连接成片,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地域的经济联系比较落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朋伟  曹希广  吉亚辉  
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5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呈现单调递减的态势;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并不高,但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等级森严"的,却拥有较高的网络效率;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同样具有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发育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为收敛态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俊伟  石生钿  钱勇生  李信  柳祯  魏谞婷  杨民安  
基于西北地区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铁路客运班列数据,运用列车频次优势度、复杂网络理论及社区结构识别等方法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铁路建设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社区数量减少,已形成分别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核心城市的稳定的多中心结构。(2)西北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中心度及中介度的影响较小,对列车频次优势度的影响比较明显,西北地区高铁建设仍需注重“量”的积累。(3)西北地区各城市列车频次优势度及中心度呈现出明显的“沿途效应”。(4)基于普速铁路联系强度划分的社区空间分布与城市群分布有较强的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在考虑高速铁路列车频次的影响下,这种一致性不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红  
文章按照一定的程序,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极大不相关法,构建了西北地区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成本型指标、效益型指标和适中型指标三种类型,分别介绍了各单项指标计算方法,为西北地区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果后评价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超  陈新  
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评价,主要目的是分析评判交通网络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有效性。城市交通网络既是城市的骨架,又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客货运输的载体。其布局好坏,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影响到运输系统的效率高低,影响到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本文以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包含基础设施、通达深度和服务特征三个子系统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评价体系,并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对该市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如森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市场体系,在区内和区外贸易都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以三级市场和四个区域性市场网络为依托而逐步构建起来,从而使西北地区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全国经济的近代化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华  刘芳  
城市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集聚与扩散是其成长发育必经的两个阶段,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熵测度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群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三五"开局之时的变化趋势,横向比较了各城市群的集聚扩散水平。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群的熵测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西北地区城市群尚处于集聚阶段,扩散效应并不显著,这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密不可分;各城市群单位面积GDP集聚扩散水平显著高于以城市为单位的集聚扩散水平,跨区域扩散效应越来越显著,说明经济的发展逐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逐步实现全方位开放,这与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息息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楚凡   牛俊  
【目的】对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碳足迹和水足迹进行评估,并基于碳足迹和水足迹建立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对各省(区)粮食作物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为减少碳排放量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北地区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农资投入量等为基础数据,利用生命周期法(LCA)对碳足迹进行评估;以蒸散量和有效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对水足迹进行评估;基于熵权法对西北五省(区)三大粮食作物布局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1999—2020年西北地区小麦、玉米、水稻的碳足迹和水足迹在不同省(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西北地区3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碳排放呈现出东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的分布特点,其单位产量碳足迹(PCF)的范围分别为:0.36—0.63、0.33—0.56、0.57—0.97 t CO_2-eq·t~(-1),单位面积碳足迹(FCF)分别为:(2.46±0.77)、(3.21±0.49)、(5.57±0.91)t CO_2-eq·hm~(-2)。2010—2018年西北地区小麦、玉米绿水总量呈平稳上升趋势,水稻绿水总量变化不显著。平均绿水总量较高的地区分布在陕西、甘肃和宁夏。蓝水总量在2010—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平均蓝水总量较高的地区分布在甘肃、宁夏和新疆。玉米是西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中蓝水足迹最小的作物,平均蓝水足迹为0.45 m~3·kg~(-1);水稻的蓝水足迹最大,平均蓝水足迹为0.77 m~3·kg~(-1)。基于碳足迹和水足迹进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以各省(区)不同作物种植面积为决策变量,并根据不同权重设置重点减少碳排放(生态效益)和重点增加绿水利用(水资源效益)的优化情景。情景1碳排放总量减少1.9%,绿水利用总量增加5.0%;情景2碳排放总量减少11.8%;情景3绿水利用总量增加6.7%。【结论】西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碳排放和水总量时空差异显著。碳足迹方面,该地区三大粮食作物平均FCF呈现增加,PCF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水足迹方面,该地区三大粮食作物绿水足迹高于全国均值,其中玉米绿水足迹最大,水稻绿水足迹最小。在粮食作物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小麦种植面积增加6.7%、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分别减少5.8%和8.0%,经济、资源和生态效益均有一定的改进。综上所述,多目标优化后可以提高绿水资源利用,减少碳排放量,缓解环境压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晓  王凌瑾  宁昱西  强欢欢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快递业已成为中国市场中拥有广泛关注和广阔前景的新兴物流产业之一。以南京市顺丰速递与EMS网点为例,揭示两类经营体制下快递企业网点的布局特征差异,研究发现:在空间集聚性上,民营企业网点呈现老城集聚,双核极化特征,而国营企业则分布更为均衡;在空间相关性上,民营企业网点以单中心集聚为主,而国营企业以多中心集聚为主;在网络关联性上,民营企业表现为"由有限峰值点向外发散",而国营企业则呈现出"由城\郊中心区向外发散"的网络特征。在此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剖析影响两类快递企业网点布局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并结合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快递网点布局的优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佃恭  张莉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曹建安  
西北地区乡镇企业80年代初在低起点上开始发展,目前已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80年代后半期,西北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与沿海省份乡镇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西北乡镇企业具有平均规模小、经济效益低、集体经济力量弱、产业结构落后等特点。一、西北地区乡镇企业的产生和演变 (一)农村经济中乡镇企业的产生在旧中国,由于工业相当落后,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故而使得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的西北广大农村,长期处在自然经济中。农民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村手工业和五匠(木匠、泥水匠、铁匠、石匠、篾匠)、四坊(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相当普遍。后来随着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粮、棉、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