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5)
- 2023(14509)
- 2022(12103)
- 2021(11041)
- 2020(8831)
- 2019(20135)
- 2018(19522)
- 2017(36441)
- 2016(19489)
- 2015(21582)
- 2014(21181)
- 2013(21340)
- 2012(20379)
- 2011(19080)
- 2010(19075)
- 2009(17588)
- 2008(17101)
- 2007(15022)
- 2006(13758)
- 2005(12747)
- 学科
- 济(106951)
- 经济(106853)
- 管理(49352)
- 业(46901)
- 方法(35183)
- 企(33392)
- 企业(33392)
- 中国(33095)
- 数学(31281)
- 数学方法(31119)
- 地方(29033)
- 农(26250)
- 业经(20816)
- 贸(20150)
- 贸易(20135)
- 学(19722)
- 易(19461)
- 农业(18310)
- 财(17725)
- 地方经济(16944)
- 环境(16571)
- 制(16490)
- 融(15614)
- 金融(15613)
- 银(15473)
- 银行(15432)
- 发(15394)
- 行(15049)
- 和(12607)
- 技术(12375)
- 机构
- 大学(291272)
- 学院(290343)
- 济(137757)
- 经济(135353)
- 研究(116405)
- 管理(104413)
- 理学(89032)
- 中国(87939)
- 理学院(87849)
- 管理学(86597)
- 管理学院(86061)
- 科学(68986)
- 京(63891)
- 所(60204)
- 财(57373)
- 研究所(54769)
- 农(54421)
- 中心(50325)
- 财经(45694)
- 经济学(44425)
- 业大(43491)
- 农业(42656)
- 江(42520)
- 经(41697)
- 院(41470)
- 北京(41393)
- 经济学院(39869)
- 范(38795)
- 师范(38341)
- 科学院(36778)
- 基金
- 项目(192491)
- 科学(151864)
- 基金(142156)
- 研究(135657)
- 家(126979)
- 国家(125976)
- 科学基金(105818)
- 社会(91812)
- 社会科(87206)
- 社会科学(87186)
- 基金项目(74952)
- 省(71950)
- 自然(66725)
- 自然科(65203)
- 自然科学(65183)
- 自然科学基金(64030)
- 划(62348)
- 教育(59444)
- 资助(57219)
- 编号(50309)
- 发(48070)
- 重点(44476)
- 部(43002)
- 成果(40166)
- 国家社会(39961)
- 创(39564)
- 发展(38503)
- 展(37949)
- 创新(37312)
- 中国(36624)
- 期刊
- 济(159743)
- 经济(159743)
- 研究(94940)
- 中国(61092)
- 农(50411)
- 学报(48971)
- 科学(45943)
- 财(40361)
- 管理(39669)
- 大学(36610)
- 学学(34971)
- 农业(34456)
- 融(29863)
- 金融(29863)
- 经济研究(27738)
- 教育(24271)
- 业经(23841)
- 财经(23812)
- 技术(22410)
- 问题(22308)
- 经(20829)
- 业(19102)
- 贸(18884)
- 世界(17786)
- 国际(17611)
- 技术经济(15631)
- 资源(14835)
- 商业(13662)
- 现代(13344)
- 统计(13306)
共检索到455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锋 孙兰东 郭俊琴 冯建英
利用西北地区13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城市与经济发展等数据,研究了西北地区降水各要素的趋势变化特征及人为活动影响。结果表明,西北降水量在1980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但东西部趋势相反,中西部地区增加,而东部地区减少。经济快速期(1979—2012年)与慢速期(1961—1978年)降水量的趋势差表明,人为活动密集的东部地区降水下降趋势明显减缓;而中西部区域的化工区、城市及其下风区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都有明显增加。省会城市和化工城市对降水各指标的正贡献总体在10%~60%之间,其中化工城市对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多元回归表明,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开忠
加快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杨开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如何在全国统一市场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快沿江以外的内地、特别是其中最落后的西部地区发展,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良,朱莉
一、西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态势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然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仁智
作为华夏农耕文明渊薮,曾以汉唐雄风闻名于世的中国西北角,既有悠久辉煌的历史,又有“天翻地覆”、“换了人间”的发展成就,更有雄伟状阔、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国内有识之士一致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起步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而最终成功,却在大西北实现现代化之时。改革开放14年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志士仁人,对加快大西北的开发和现代化进程,见仁见智,发表了很宝贵的见解,但是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而最终形成学术专著,且获得国内同行专家高度评价的。除《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概论》外,不未见其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江勇 林纾 万莉莉
利用西北地区119个气象站1961年~2005年秋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用相关分析和典型年份的对比,探讨了500hPa高度距平场对西北秋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秋季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青海的冷湖气象站为0.9mm,最多的是陕西的石泉气象站为270.0mm,降水中心有三个,一个在陕西省的东南部,另一个在青海的高原地区,第三个在新疆西北部的昭苏。秋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与西北地区秋季区域平均降水相关系数显著的有三个区域,一个在欧洲到亚洲的西南部为负相关,另一个在非洲为正相关,第三个在北太平洋为正相关。典型多雨年西太平洋为正距平中心,西西伯利亚平原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少勇 任燕 乔立 林纾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8个观测站1961年-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大雨降水日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祁连山和天山有两个相对多雨区。在季节分布上,冬季最少,夏季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大多数地方大雨降水日数有不显著增多趋势,显著区在天山地区,但西北东部略有减少趋势;全区大雨降水日数存在22年周期,除祁连山区1967年有突变现象,其余地方近47年未发生突变;以全区大雨降水总站次数序列分析,冬季较少,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所增多,春季不明显,夏季略有增多,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单纬东
略论西北地区资源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单纬东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选择符合本地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同全国一样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却存在着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步拉大的趋势。只有选择资源主导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陈小龙
本文描述了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该地区城市社会经济的基本情况,阐明东北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理清东北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进一步振兴东北区域经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区域经济 制约因素 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陈瑜 张玉英 赵云霞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西北地区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和回归模型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0年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之间排名差异较大;西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发展维度评价值最高,陕西、甘肃、青海最低值为共享发展维度,宁夏、新疆最低值为创新发展维度;技术交易成交额/地区GDP、外商直接投资额/地区GDP、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地区GDP增长率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债务余额/地区GDP、标准煤/地区GDP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国强 汪慧玲 许倩
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在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和交通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2001—2015年共生单元间共生度和共生系数的对比分析,对各省(区)旅游经济和交通业之间的共生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①西北地区及各省旅游经济和交通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②5A、4A级景区和民用航空所占权重较高,分别对旅游经济和交通业起重要支撑作用。③从共生度来看,2002—2015年,陕西、青海、新疆表现为正向非对称共生关系,宁夏为近似正向对称关系,甘肃为寄生关系。④从共生系数来看,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在0.5~1.0之间,表明旅游经济的影响较大,旅游经济发展驱动交通业的发展;而新疆在0~0.5之间,表明交通业影响较大,交通业发展先于旅游经济,对旅游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跃浩 景元书 高庆先 杜吴鹏
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气候变率较大的地区之一,其气候变化在中国、东亚及全球的气候变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选取2种不同的水平分辨率30km和50km,对我国西北地区2001年夏季的温度和降水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与同时段的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式基本能反映出西北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其中温度和降水的模拟效果均是在6月最差,并且在西北整个区域中,对于青海地区的模拟效果较差;在对气温的模拟中,分辨率的不同并没有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总体上模拟结果产生了系统性的冷偏差;对于降水的模拟中,模拟的不同区域对于分辨率的敏感程度不同,分辨率变化对于新疆地区的模拟影响最小,内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剑 李新 王根绪 胡宏昌 钞振华 George Leavesley Steve Markstrom Roland Viger
以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区自然产水区的产汇流机理的研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环境的开发思想,利用MMS(modular modeling system)模型库中与降水径流相关的模块,通过综合各种产流(包括超渗、蓄满产流)机理、并且根据寒区产汇流的特点对USGS开发的流域PRMS(precipitation-runoff models)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土壤水运动中降雨入渗补给的多层土壤滞后效应模块以及积雪融雪和冻土面积识别模型,建立了适合于寒区流域的分布式PRMS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黑河上游出山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与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MS建立的黑河上游改进的PRMS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宝龙 张明军 魏军林 王圣杰 马潜 李小飞
采用1960—2009年西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近50 a以来,西北地区夏季天数、生物生长季、热夜天数、高温天数分别以2.31、2.98、1.07、0.45 d.(10 a)-1的速度显著增加;结冰天数、最大连续霜冻天数、低温天数分别以-2.51、-1.79、-3.62 d.(10 a)-1的趋势在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以-0.39℃.(10 a)-1的速度在减少;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极端温度指数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的1和5天降水总量、逐年平...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温 降水 极端气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婷
[目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刺激农业经济的增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通过构建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关联度并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对变化程度用来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果]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影响陕西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农药施用量、农业柴油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影响甘肃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复种指数、秸秆利用率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影响青海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人均粮食产量、节水灌溉面积以及秸秆利用率;影响宁夏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节水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以及秸秆利用率;影响新疆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药施用量、复种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宁夏(0. 743)、甘肃(0. 716)、青海(0. 674)、新疆(0. 619)、陕西(0. 585),针对青海、新疆和陕西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整体水平。[结论]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重点加强资源减量化和再利用方面的建设,以及平衡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发展,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