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2)
- 2023(10237)
- 2022(8203)
- 2021(7469)
- 2020(6030)
- 2019(13916)
- 2018(13472)
- 2017(25647)
- 2016(13871)
- 2015(15852)
- 2014(15942)
- 2013(15596)
- 2012(14444)
- 2011(13247)
- 2010(13197)
- 2009(12295)
- 2008(11963)
- 2007(10464)
- 2006(9427)
- 2005(8858)
- 学科
- 济(70803)
- 经济(70713)
- 管理(33666)
- 业(32701)
- 中国(25948)
- 方法(24962)
- 企(22981)
- 企业(22981)
- 数学(22325)
- 数学方法(22186)
- 农(19157)
- 地方(17474)
- 业经(15512)
- 制(13080)
- 贸(13079)
- 贸易(13071)
- 农业(13011)
- 易(12707)
- 产业(12580)
- 财(11725)
- 学(10972)
- 发(10825)
- 环境(10148)
- 融(9933)
- 金融(9932)
- 银(9923)
- 银行(9915)
- 体(9736)
- 行(9671)
- 地方经济(9172)
- 机构
- 大学(205340)
- 学院(203114)
- 济(98332)
- 经济(96721)
- 研究(78736)
- 管理(74678)
- 理学(64089)
- 理学院(63281)
- 管理学(62399)
- 管理学院(62005)
- 中国(59336)
- 京(44902)
- 科学(43966)
- 财(41402)
- 所(38523)
- 研究所(35051)
- 中心(34309)
- 财经(33340)
- 经济学(33249)
- 经(30561)
- 农(30468)
- 经济学院(30029)
- 北京(28886)
- 院(28414)
- 江(28404)
- 范(27743)
- 师范(27559)
- 业大(26307)
- 财经大学(24786)
- 科学院(23737)
- 基金
- 项目(137149)
- 科学(110290)
- 基金(103086)
- 研究(101874)
- 家(89856)
- 国家(89206)
- 科学基金(76324)
- 社会(70671)
- 社会科(67148)
- 社会科学(67137)
- 基金项目(54037)
- 省(49293)
- 自然(45407)
- 教育(44531)
- 自然科(44376)
- 自然科学(44367)
- 自然科学基金(43601)
- 划(42836)
- 资助(41146)
- 编号(38376)
- 发(32260)
- 部(31816)
- 国家社会(31494)
- 成果(31357)
- 重点(31292)
- 中国(28556)
- 创(28029)
- 教育部(27673)
- 课题(27265)
- 发展(27150)
- 期刊
- 济(109134)
- 经济(109134)
- 研究(67468)
- 中国(41572)
- 科学(29578)
- 农(29170)
- 财(28709)
- 学报(28101)
- 管理(27925)
- 大学(22317)
- 学学(21013)
- 农业(19932)
- 融(19016)
- 金融(19016)
- 经济研究(18848)
- 教育(18143)
- 财经(17390)
- 问题(16902)
- 业经(15965)
- 技术(15423)
- 经(15363)
- 贸(13397)
- 世界(12893)
- 国际(12016)
- 业(11422)
- 技术经济(10084)
- 现代(10084)
- 资源(9871)
- 统计(9715)
- 经济问题(9551)
共检索到309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子量
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增长—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视角,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导致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滞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产业发展落后,而是由就业增长较为缓慢引发的产业与就业相偏离;导致西北地区产业就业偏离的原因既包含产业发展方面的内部因素,也包含就业环境方面的外部因素。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产业发展 就业增长 西北地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志良
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与对策张志良1西北地区城市化现状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与其高速新干线分不开;美国西部的开发与环太平洋铁路的贯通密不可分。同样,陇海──兰新铁路及其交叉的兰青──包兰铁路是西北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北疆铁路与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爱君 张惠茹
文章以1992—2007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总体评价,进而重点研究了西部开发以来,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晓峰,何新胜
文章对内陆地区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推进区域开发的基本途径进行了较系统地探讨。首先分析了国外内陆地区以城市化促进区域开发的典型经验;接着,客观评价了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进展和特征;最后,提出了我国西北地区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区域开发 途径 城市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毅
5个因素决定了西北地区必须加速城市化,即该地区较低的城市化水平,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西北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保护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其作法主要是重视现有大城市的增容;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普及和提高的力度;发挥区位优势,建立合理的城市布局。
关键词:
城市化 聚集效益 人口质量 地缘优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要武
采用衡量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几个典型模型 ,度量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偏离度 ,剖析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探讨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 城市化 滞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彩云 陈宾
本论文把城市化作为背景研究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以西北地区五市于1993年到2011年之间在耕地面积的变化、人口相关数据的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西北地区五市耕地数量变化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急剧增加—缓慢减少—不断增加"的波动式变化过程;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存在近似"kuznets"曲线型关系;人文驱动力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科技政策等因素,对于城市化条件下的地区耕地数量变化作用显著。最后,结合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的现实状况,对于如何保护西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从人文、政策、法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措施,以资借鉴。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城市化 耕地 人文驱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帅官 李天舒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三大区域经济板块之一,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然而辽西北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具有后发优势,若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也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失为辽西北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最有利的"突破口"。本文在阐述了辽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现状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 农业产业化 科技扶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怫翔 鄂玉江 张春光
一、辽西北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辽西北地区包括康平县、彰武县、阜新县、阜新市郊区、朝阳县、北票市、建平县等行政县区,属于低丘风沙地区,总体概貌是干旱、植被少、水上流失严重、土地瘠薄,作物构成不合理,产量及效益低,就业很不充分,生活比较贫困。总土地面积为3948.5万亩,其中耕地1075.4万亩,占29%;林业用地1198.6万亩,占30.1%;牧业用地598.8万亩,占18.1%;其他用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书乾
两汉、唐、清为西北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三个高峰期。政治军事因素在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机制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水资源条件一直严重地制约着西北地区城市的地域分布。城市的职能性质一般比较简单,多为行政军事方面的,但也产生过一些如国都、宗教圣地、商业中心等特殊职能的城市。
关键词:
古代城市,起源,演变,西北地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杨芳
基于2005-2013年西北四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西北四省(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演变特征,并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西北四省(区)均进入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阶段,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上呈现出互补互适的特征;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快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西北地区由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在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中,生态环境的作用大于城镇化,影响较显著的子系统依次是生态水平、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生态响应。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西北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锋 孙兰东 郭俊琴 冯建英
利用西北地区13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城市与经济发展等数据,研究了西北地区降水各要素的趋势变化特征及人为活动影响。结果表明,西北降水量在1980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但东西部趋势相反,中西部地区增加,而东部地区减少。经济快速期(1979—2012年)与慢速期(1961—1978年)降水量的趋势差表明,人为活动密集的东部地区降水下降趋势明显减缓;而中西部区域的化工区、城市及其下风区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都有明显增加。省会城市和化工城市对降水各指标的正贡献总体在10%~60%之间,其中化工城市对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多元回归表明,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华 刘芳
城市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集聚与扩散是其成长发育必经的两个阶段,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熵测度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群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三五"开局之时的变化趋势,横向比较了各城市群的集聚扩散水平。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群的熵测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西北地区城市群尚处于集聚阶段,扩散效应并不显著,这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密不可分;各城市群单位面积GDP集聚扩散水平显著高于以城市为单位的集聚扩散水平,跨区域扩散效应越来越显著,说明经济的发展逐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逐步实现全方位开放,这与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
城市群 协调发展 集聚 扩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倩倩 张志斌 师晶 陈龙 张亚丽
以西北地区49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4个时间节点的城市间铁路客运班次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ArcGIS可视化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域面、轴线、节点三个层面对西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密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整体结构仍较松散,铁路客运联系网络仍处于弱连接状态,且区域差异明显;城市联系轴线不断发育,稠密化发展趋势明显,城市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初步形成了"一横三纵"的网络结构模式;节点城市的中心度服从帕累托分布,两极分化明显,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少数城市在网络体系中具有绝对主导性与控制力,中心度演变呈现出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网络演变 社会网络分析 西北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桑晓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西北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按照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将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分为孵化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在评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基础上,依托西北地区现状,提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农业产业化 模式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