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9)
- 2023(9630)
- 2022(8179)
- 2021(7557)
- 2020(6184)
- 2019(14255)
- 2018(13910)
- 2017(25962)
- 2016(13856)
- 2015(15968)
- 2014(15694)
- 2013(15886)
- 2012(15076)
- 2011(14285)
- 2010(14238)
- 2009(13508)
- 2008(13136)
- 2007(11549)
- 2006(10719)
- 2005(9997)
- 学科
- 济(85641)
- 经济(85582)
- 管理(39737)
- 业(31844)
- 方法(29442)
- 数学(26575)
- 数学方法(26379)
- 企(23823)
- 企业(23823)
- 中国(23099)
- 地方(21987)
- 农(17424)
- 环境(16608)
- 学(15080)
- 地方经济(14631)
- 业经(14431)
- 贸(13998)
- 贸易(13990)
- 易(13554)
- 财(12569)
- 农业(12042)
- 制(11811)
- 和(11578)
- 发(11370)
- 资源(11240)
- 划(10796)
- 融(10407)
- 金融(10405)
- 银(9744)
- 银行(9737)
- 机构
- 大学(216144)
- 学院(213301)
- 济(106529)
- 经济(104790)
- 研究(85011)
- 管理(79022)
- 理学(67198)
- 理学院(66377)
- 管理学(65525)
- 管理学院(65120)
- 中国(64597)
- 科学(48755)
- 京(47126)
- 所(44084)
- 财(43491)
- 研究所(40109)
- 中心(36561)
- 财经(35124)
- 经济学(35107)
- 农(32178)
- 经(31998)
- 经济学院(31353)
- 北京(30877)
- 江(30270)
- 院(30010)
- 范(28551)
- 师范(28365)
- 业大(27271)
- 科学院(27251)
- 财经大学(25906)
- 基金
- 项目(140479)
- 科学(111005)
- 基金(103685)
- 研究(103311)
- 家(90867)
- 国家(90205)
- 科学基金(76088)
- 社会(70099)
- 社会科(66591)
- 社会科学(66572)
- 基金项目(53578)
- 省(51509)
- 自然(45609)
- 教育(45075)
- 自然科(44374)
- 自然科学(44359)
- 划(44169)
- 自然科学基金(43565)
- 资助(43391)
- 编号(38921)
- 发(33247)
- 部(32550)
- 重点(32201)
- 成果(32163)
- 国家社会(31032)
- 中国(28859)
- 创(28112)
- 课题(27846)
- 教育部(27796)
- 发展(27457)
- 期刊
- 济(122226)
- 经济(122226)
- 研究(69801)
- 中国(44486)
- 学报(31050)
- 科学(31047)
- 财(31016)
- 管理(29607)
- 农(29097)
- 大学(23149)
- 学学(21625)
- 经济研究(21015)
- 农业(20480)
- 财经(18579)
- 融(18303)
- 金融(18303)
- 技术(17828)
- 教育(16927)
- 经(16327)
- 问题(16253)
- 业经(15582)
- 贸(14709)
- 世界(14144)
- 国际(13653)
- 资源(13431)
- 技术经济(12664)
- 统计(12396)
- 业(12263)
- 策(10835)
- 图书(10443)
共检索到334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晓娟 童玉芬
中国西北地区(陕、宁、甘、青、新)地处中国内陆,自然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使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和隶属度函数对西北五省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为中级协调水平,宁夏、甘肃和青海三省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新疆处于初级协调。西北五省区要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降低人口生育率,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附加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忍 任志远
文章基于人口-经济系统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西北五省各市(区、州)2000年和2005年的人口经济协调状况进行分析,得到人口-经济协调综合得分,进一步进行极差标准化,将西北地区各个地市的人口经济协调状况分为四类,整体上西北地区的人口经济协调度较差,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在Geo-da095i软件平台的支持下,进行西北地区人口经济协调度的空间相关分析,得到Moran散点图,大部分点落在第三象限,进一步说明西北地区人口经济协调度呈低协调度的区域大多被低协调度的区域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人口经济 空间特征 西北五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良,朱莉
一、西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态势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然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来卿 杨再高
本文在分析广州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经济结构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背景下 ,运用数学方法和指标体系定量地评价广州市 1980年以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 ,得出广州近 2 0年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由不协调到良好协调发展的 6个阶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实行清洁生产等策略。
关键词:
经济结构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齐浩良
解决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人口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发生很大背离。通过构建反映某地区经济集聚和人口分布状况模型(GPR),对影响美国区域经济—人口协调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影响的强弱顺序和程度。这将对我国根据各因素作用强度的大小来综合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影响因子 强度顺序 经济—人口协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巨才 孔伟 任亮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树奎 李同昇 周杜辉
从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协调度的定义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定量化评价区域社会经济与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的方法,并对西北地区352个县域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扩散环境相似性、发展水平相近性、协调发展一致性等原则,利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西北地区各县域分为高度协调发展型、中等协调发展型、初级协调发展型和整体发展滞后型4种类型区域;把空间分布类型转化为时间发展阶段,以发展阶段作为区域社会经济与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状态的背景时,西北地区各县域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S"型变化特征,根据协调度随社会经济发展的"S"型曲线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樊杰
本文探讨了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大区能源资源开发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侧重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繁荣的意义和作用、富能地区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以及推动能源开发同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政策要点。
关键词:
能源,区域经济,中国西北地区,协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小平 杨雪杰 苏凝娜
在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2004—2018年西北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社会城镇化水平最高且增长幅度最大,而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波动增长态势,虽然生态环境压力在逐年增大但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处于改善中,总体上生态环境在向好发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在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基本不协调到基本协调再到良好协调3个主要阶段的变化,其耦合协调类型由城镇化滞后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各省(区)之间无论在城镇化、生态环境还是两者耦合协调方面差异都较大,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利文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所需水资源来源模型,计算出维持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三种水资源利用措施的贡献,并预测了不同用水方案对未来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潜力。结论是,在1980—2000年期间,用水效率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未来20年左右,除了继续采用技术改进和用水结构调整措施外,借助市场诱导的方式(如水权交易)将20%的农业用水转为其他用途,满足对经济增长支撑能力的水资源基本上可以在区域内部解决。文章的最后,讨论了水权交易成行过程中水资源价格的变动范围并提出政府对推动转变应有所作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水权交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杨芳
基于2005-2013年西北四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西北四省(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演变特征,并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西北四省(区)均进入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阶段,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上呈现出互补互适的特征;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快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西北地区由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在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中,生态环境的作用大于城镇化,影响较显著的子系统依次是生态水平、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生态响应。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西北地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开忠
加快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杨开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如何在全国统一市场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快沿江以外的内地、特别是其中最落后的西部地区发展,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齐浩良 栾贵勤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其目标在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人口分布的差异性并与国际同阶段发展相类似的典型国家进行对比,总结有关经验,分析这种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就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人口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提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差异性 经济—人口分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广斌 陈曦 蓝庆新
基于DEA模型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西北地区五省、自治区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其生态系统质量进行测度,进而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西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西北地区五省、自治区的经济效率大部分均为DEA非有效,生态环境质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就地区整体而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该变化趋势与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