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2)
- 2023(11506)
- 2022(10167)
- 2021(9847)
- 2020(8112)
- 2019(19247)
- 2018(18963)
- 2017(36483)
- 2016(19756)
- 2015(22404)
- 2014(22238)
- 2013(22246)
- 2012(20518)
- 2011(18646)
- 2010(18330)
- 2009(16681)
- 2008(16081)
- 2007(13487)
- 2006(11788)
- 2005(10312)
- 学科
- 济(82305)
- 经济(82218)
- 管理(53687)
- 业(50313)
- 企(40541)
- 企业(40541)
- 方法(38411)
- 数学(33944)
- 数学方法(33604)
- 中国(23528)
- 农(21230)
- 财(18268)
- 学(17166)
- 地方(17044)
- 贸(16666)
- 贸易(16658)
- 业经(16602)
- 易(16230)
- 农业(14268)
- 制(13523)
- 环境(13143)
- 和(12985)
- 理论(11748)
- 技术(11670)
- 银(11367)
- 银行(11335)
- 划(11143)
- 融(11082)
- 务(11081)
- 金融(11080)
- 机构
- 大学(281874)
- 学院(277281)
- 济(116052)
- 经济(113752)
- 管理(111580)
- 研究(98683)
- 理学(97343)
- 理学院(96202)
- 管理学(94702)
- 管理学院(94206)
- 中国(73191)
- 京(61473)
- 科学(60547)
- 财(49165)
- 所(49163)
- 研究所(45306)
- 中心(43244)
- 农(42714)
- 业大(40717)
- 财经(40504)
- 北京(39631)
- 范(37209)
- 经(37104)
- 师范(36922)
- 江(36860)
- 院(36170)
- 经济学(35285)
- 农业(33466)
- 经济学院(31899)
- 州(30567)
- 基金
- 项目(195634)
- 科学(154054)
- 基金(143815)
- 研究(143269)
- 家(125918)
- 国家(124961)
- 科学基金(106663)
- 社会(90597)
- 社会科(85866)
- 社会科学(85844)
- 基金项目(76742)
- 省(72185)
- 自然(69327)
- 自然科(67700)
- 自然科学(67685)
- 自然科学基金(66466)
- 教育(64639)
- 划(62933)
- 资助(59629)
- 编号(57433)
- 成果(46648)
- 部(44382)
- 重点(43624)
- 发(41766)
- 创(40078)
- 课题(39092)
- 教育部(38043)
- 国家社会(37747)
- 创新(37446)
- 科研(37371)
- 期刊
- 济(121547)
- 经济(121547)
- 研究(84765)
- 中国(49721)
- 学报(43466)
- 科学(41808)
- 管理(39827)
- 农(38371)
- 财(34615)
- 大学(32843)
- 学学(30723)
- 教育(29400)
- 农业(27548)
- 技术(22489)
- 融(20983)
- 金融(20983)
- 经济研究(20051)
- 财经(19233)
- 业经(17891)
- 经(16406)
- 问题(16304)
- 图书(15244)
- 业(14936)
- 科技(13608)
- 资源(13561)
- 理论(13549)
- 贸(13487)
- 技术经济(13299)
- 世界(13083)
- 现代(12515)
共检索到398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广芬 冯建民 赵光平 周勇 姚宗国 陈楠 丁永红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8个气象站的沙尘暴日数、持续时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REOF)、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变换,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区域沙尘暴日数大致呈北多南少型分布;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全区一致的沙尘暴异常是该区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沙尘暴气候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柴达木—茶卡寒旱区、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沙尘暴频次最高,陕甘宁黄土高原区频次最少;近40多年来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呈减少的态势;沙尘暴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发生气候突变,突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斌 王贤
1993年5月4日至6日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北部及东疆北部、甘肃河西及中部偏北地区、内蒙古西部及宁夏平原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强沙尘暴灾害性天气过程,为历史上罕见,损失严重.我们有幸参加了由国家组织的"5.5"沙尘暴考察,下面根据考察情况,结合我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治沙工程、荒漠化防治、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三西"移民开发及减灾社会化服务等有关情况,谈几点体会,供关心大西北建设的同志们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永忠 刘强 李永平 杨改河
【目的】研究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西北地区213个气象台站1951-2005年沙尘暴监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55年来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加趋势明显,其中以甘肃省沙尘暴发生的频次最高;春季(3-5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期,其中陕西的80%、甘肃的81.8%、青海的87.5%、宁夏的87.5%、新疆的100%和内蒙古的85.7%均发生在春季,4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月份,55年来共发生了65次。甘肃、内蒙古、新疆是我国沙尘暴的高发区...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沙尘暴 时空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波
文章应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20多年来沙尘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除2002年沙尘暴实际发生日数有所增加外,中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发生日数保持缓慢减少的趋势,接近预测结果;沙尘暴预测日数与实际发生日数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原因除了与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对沙尘暴进行治理初见成效相关以外,黄河以内陆河各流域相关水利治理工程的实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沙尘暴 非线性回归模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依艳丽 张大庚 陈永祥 栗杰 胡滨 刘孝义
对沙尘天气发生过程以及浮尘颗粒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浮尘在生态系统中平衡能量的独特作用和沙尘扩散影响范围。沙尘沉降量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 ,沈阳城区2003年4月和5月份沙尘沉降量约为49.03g·m -2和75.63g·m -2。
关键词:
沙尘暴 沉降量 浮尘 定位观测 沈阳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俊林
我国北方连年出现旱情,河水断流,湖泊干枯,导致土地荒漠化,引发沙尘暴。缺水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近30年来,降水持续减少、大风增多,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多发的主要原因。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常发生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沙尘暴究竟能否根治?文章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朔天运河引水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严重缺水问题,彻底治理北方荒漠化和沙尘暴灾害。
关键词:
北方缺水 朔天运河引水 治理沙尘暴灾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江南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16年度《浮尘报告》,该报告系统地阐释了2016年全年全球大气浮沉水平及地域分布情况,并指出沙尘暴给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该报告要求各国加强在治理沙尘暴方面的协调,改变沙尘暴的监测及预警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成了全球备受瞩目的三大环境难题。沙尘暴并非一个单一的污染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江南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16年度《浮尘报告》,该报告系统地阐释了2016年全年全球大气浮沉水平及地域分布情况,并指出沙尘暴给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该报告要求各国加强在治理沙尘暴方面的协调,改变沙尘暴的监测及预警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成了全球备受瞩目的三大环境难题。沙尘暴并非一个单一的污染系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巫忠泽
沙尘暴问题及作为其主要生态驱动力的荒漠化问题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面临的严重的生态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和民众在防治沙尘暴和治理荒漠化方面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其中,完善的立法和执法体系、农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管理政策、荒漠化地区资源利用政策、民众参与机制以及沙尘源控制措施等都是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
美国 沙尘暴 治理经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峰 鞠洪波 陈永富
选用气象因子和地表植被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其中以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植被因子,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浑善达克地区1988—2000年3—5月份301个大风天气和沙尘天气样本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建立了沙尘暴天气的多级预报模型,并用2001年3—5月的52个试报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试报准确率平均为79 4%。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文康 高庆先 陈跃浩 马占云 谷雨 李文杰 李文涛
为进一步认知沙尘天气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定量影响,本文通过对2001-2009年发生在我国北方显著沙尘天气过程的分析,结合同期北京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变化,研究了沙尘天气对北京空气质量等级划分的影响。结果如下:①构建了一个空气质量等级划分的复合指标体系。将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覆盖型重污染、边缘型中度污染、远距离轻微污染和远距离无影响;②2001-2009年,我国北方共计发生136次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贡献的最高值出现在秋末(11月)和冬初(12月),以覆盖型重污染等级为主,共计发生17次,期间北京地区平均API为306;③从传输路径上划分,则是...
关键词:
沙尘暴 环境质量 等级 北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万儒 杨光滢
对2002年3月袭击北京的强沙尘暴降尘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沙尘暴降尘给北京土壤带来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大量粉砂粒,也带来了可作为天然有效化学肥料的大量有效养分和交换性离子,丰富了北京土壤的有机质、全N、大量元素养分和微量元素养分,提高了北京土壤的潜在肥力;强沙尘暴还给北京土壤带来了大量可溶性盐分和重金属微量元素污染物,影响了北京土壤环境的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石英 蔡强国 吴淑安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沙尘暴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60年代前苏联的黑风暴极其相似,因此借鉴国外尤其是防治成功国家的经验,对当前我国沙尘暴的治理具有促进作用。该文根据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国家图书馆等在网上发布的资料,详细评述了30年代美国沙尘暴发生的过程、机制及其终结,历史时期和现今美国主要的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美国和我国在沙尘暴治理上的异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就美国的防治思路和措施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借助美国的经验,中国治沙措施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及土壤侵蚀的综合治理及与植被恢复措施相结合。此外,中国治沙已有近半个世纪的经验,应当从中遴选出并推广适宜于当地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沙尘暴防治 借鉴 美国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