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39)
2023(19881)
2022(16737)
2021(15839)
2020(13483)
2019(30932)
2018(30557)
2017(57722)
2016(31154)
2015(35623)
2014(35256)
2013(34786)
2012(32370)
2011(28985)
2010(29303)
2009(27675)
2008(27936)
2007(25202)
2006(22026)
2005(20236)
作者
(88623)
(74508)
(74045)
(70588)
(47411)
(35574)
(33601)
(28879)
(28272)
(26665)
(25284)
(25235)
(23874)
(23537)
(23207)
(22829)
(22121)
(22105)
(21492)
(21330)
(18548)
(18085)
(18042)
(17035)
(16697)
(16631)
(16605)
(16586)
(14955)
(14775)
学科
(132912)
经济(132734)
(108799)
管理(103746)
(95504)
企业(95504)
方法(58204)
数学(47962)
数学方法(47327)
(40992)
(39238)
中国(37243)
业经(35793)
(30847)
(27221)
财务(27147)
财务管理(27091)
农业(26415)
企业财务(25652)
(25514)
贸易(25494)
(24813)
技术(24392)
(23513)
地方(22784)
理论(22513)
(22334)
银行(22292)
(22222)
(22084)
机构
大学(446787)
学院(446702)
(190738)
经济(186993)
管理(175291)
研究(150788)
理学(149576)
理学院(147997)
管理学(145587)
管理学院(144730)
中国(119712)
(94807)
(91454)
科学(88155)
(75514)
(73723)
财经(71239)
中心(70459)
(68931)
研究所(67656)
(64664)
业大(62733)
北京(60172)
经济学(57905)
农业(57399)
(56008)
师范(55464)
(54022)
(53987)
财经大学(52591)
基金
项目(288363)
科学(229096)
研究(212875)
基金(211470)
(183355)
国家(181600)
科学基金(157090)
社会(137160)
社会科(129975)
社会科学(129941)
(111666)
基金项目(110961)
自然(100339)
教育(98316)
自然科(98068)
自然科学(98039)
自然科学基金(96375)
(93528)
资助(86825)
编号(85343)
成果(70115)
(65082)
重点(64634)
(63360)
(61412)
课题(58844)
创新(58664)
国家社会(57363)
教育部(56392)
(55993)
期刊
(216540)
经济(216540)
研究(135783)
中国(95231)
(75862)
管理(70561)
(68576)
学报(66059)
科学(63234)
大学(51639)
学学(48390)
教育(48299)
农业(46367)
(45333)
金融(45333)
技术(41889)
财经(36383)
业经(34698)
经济研究(34052)
(31424)
问题(27947)
(27543)
(25030)
技术经济(24264)
世界(22790)
国际(22681)
统计(21983)
(21543)
(20580)
科技(20446)
共检索到693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琴  曾刚  陈弘挺  
中国是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与德、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装备工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合作创新水平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为了摸清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创新伙伴类别以及伙伴选择的影响因子,通过对2013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249家中国参展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多项Logit回归分析方法,从产业链、产学研一体化、同行业企业合作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类别及其影响因子,并提出推进合作创新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客户和供应商是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最重要的合作创新伙伴(占调查企业的50%),其次为大学和研究机构(占调查企业的25%),第三为同行业企业(占调查企业的10%),另有15%的企业没有合作创新伙伴;而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首位因子,其后依次为内部R&D活动、政府扶持力度和知识吸收转化能力。因此,应采取近期与远期、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措施,不断推进中国装备工业企业的合作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孔伟杰  苏为华  
本文在浙江省制造业1454家企业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在微观层面研究了企业创新行为以及影响因素。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在有效控制了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水平差异、企业产权结构、政府资金扶持、企业品牌和企业设备技术水平后,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也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并且存在规模"拐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对企业创新投入并不显著,但发达国家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化要求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企业集聚对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伯超  钱昕怡  倪慧  
从物流外包的概念与内涵入手,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业物流外包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探索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合作伙伴选择的原则与方法,确定合作伙伴选择影响因素,构建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并以常州高端装备制造企业F公司物流外部合作伙伴选择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合作伙伴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安同良  方艳  卢多维克·阿尔科塔  
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行业等角度,以行为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表明: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中排在前两位的均为人才、能力,已经不再是资金问题,而是知识问题———缺乏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这为破解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找到了关键突破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安同良  王文翌  魏巍  
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并运用统计分析,从微观行为层次揭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动力与障碍等真实行为机理,为破解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学习的黑箱作出了拓展,同时也为反思“中国制造”提供了微观视野与基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段晶晶  
对210家科技型企业为样本进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研究伙伴选择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考察伙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伙伴选择通过个体实力、合作伙伴的信誉与经验以及合作伙伴的资源投入力度这三个变量,对企业合作创新的有形与无形绩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伙伴关系作为调节变量在伙伴选择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具有调节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鹏翔  黄翔  黄天翔  
在各国的创业投资市场中,联合风险投资普遍存在。风险投资机构可能会为规避联合投资风险而选择"相似性伙伴",也可能为追求更大投资收益而选择"高资源禀赋伙伴"或"异质性伙伴"来进行联合投资;相对于与"相似性伙伴"联合投资,与"高资源禀赋伙伴"或"异质性伙伴"联合投资可以通过"资源累积"或"资源互补"提高为初创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进而更有利于初创企业的成长。基于清科私募通数据库中1999—2019年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件,构建具有"领投者—潜在跟投者"双边数据特征的研究样本,对联合风险投资的伙伴选择及其对初创企业成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对联合投资伙伴的选择中,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规避"动机不明显,没有表现出选择"相似性伙伴"的倾向,更多的是出于"资源累积"或"资源互补"动机选择"高资源禀赋伙伴"或"异质性伙伴"来进行联合投资,以谋取更大的投资收益;风险投资机构与"高资源禀赋伙伴"联合投资可以促使初创企业获得更多的后续融资和专利,进而能够显著促进初创企业成长;风险投资机构与"异质性伙伴"联合投资对初创企业后续融资和专利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风险投资机构在选择联合投资伙伴时,要注意优化资源并有效提升为初创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尽量选择有利于"资源累积"的投资伙伴,以更好地促进初创企业成长;初创企业在引进风险投资时也应慎重并科学搭配,力求引进具有高资源禀赋、能够更好促进自身成长的合作伙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德学  钟晓君  
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运用广东402家企业样本数据,考察外缘性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当地企业能力、客户能力与战略、当地环境都是影响外缘性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正是三者的良性互动构成了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机制。(2)当地企业自身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因素,而且其他因素的部分影响也是通过当地企业能力而间接实现的,说明即使是外缘性产业,企业能力仍然是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3)从目前情况看,技术投入水平偏低、产学研结合薄弱、高端配套能力低下、员工流动率过高、跨国公司战略控制、政策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构成了技术创新能力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郑江淮  
本文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以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方式层面考察了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品牌、企业家背景、人力资本、行业与地区相关因素,企业规模与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而且存在"门槛效应"。集聚效应在现阶段对企业的创新活动非但没有产生促进作用,相反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出口因素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形成了复杂影响效应,表现在创新活动随着出口比例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呈现出"俘获"效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产品更新与升级换代进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行为模式,验证了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行为特征差异与特有的人力资本竞争机制,以及它们对企业创新...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贵东  
在系统性整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本文利用OP、LP、GMM、FE等方法,首次较为科学规范地测算了1996-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30个行业的资本、劳动产出弹性分别处于0.2-0.4、0.3-0.6区间,TFP增速处于3.90-18.94%区间,且呈现一定的收敛趋势;中国的行业存在上下游TFP集聚现象,且与下游行业更为密切;中国各省的TFP在全国层面不具有显性特点,但在局部小区域具有较强的集聚现象;中国企业的TFP整体随时间波动上升,且企业间存在收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蓉  余宇新  
文章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的样本基础上,以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企业规模、企业市场结构、企业年龄、企业集群和企业所处行业等因素对企业知识产权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知识产权强度之间存在着联系,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有更高的知识产权强度且更注重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使用;市场力量、企业年龄与知识产权强度之间都呈现倒U型函数关系;拥有集群特征的企业拥有较高的知识产权强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名  潘雄锋  刘荣  
合理有效地选择合作创新伙伴对于提高企业合作创新的成功概率尤为重要,怎样选择合适的合作创新伙伴,从源头上控制合作创新的风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针对国内外现有关于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法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将层次分析法(AHP)与密切值法(OVP)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AHP-OVP评估模型,引入到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中,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效的结合了层次分析法和密切值法的特点,将人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以便于接受,同时此法没有对指标采用权重,并且优化过程直观、简单、分辨率高,可达到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卓越  
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例,本文考察了GVC治理模式、升级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检验了现有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所蕴涵的4种对接模式。问卷调查与计量分析的结果显示:俘获型与层级型治理模式有助于企业较快地实现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进一步升级的空间较小,因而不利于绩效提高;均衡网络型治理模式下企业升级速度稍慢,但功能升级和链升级的空间较大,有利于绩效提高;NVC中均衡网络型治理对企业升级和绩效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而俘获型和层级型治理更有利于企业的升级和绩效提高。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强调单纯地基于GVC代工体系或NVC企业集群的工业化道路都不是中西部地区的最优选择,两者的结合可能更为现实。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郑江淮  
本文利用对江苏省342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产业链定位、分工和集聚效应对于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企业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创新优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终端集成环节并未形成相应市场势力或集成创新能力;分工活动(以供应商数量作为度量指标)与创新强度之间呈现较为复杂的U型非线性关系;集聚效应并未对我国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未成为激发集群创新动力的有机载体。针对以上实证结果,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企业微观层面行为特征,我们就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效应三个因素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结合统计性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剖析和解释,并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1994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宏观调控措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为了准确掌握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充分了解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评价,了解企业家对深化改革的要求,为1995年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重要依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了“1994年度企业家问卷调查”。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国家经贸委企业司、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情报中心、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财政部综合与改革司、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贸政策和发展司、劳动部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