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1)
- 2023(12229)
- 2022(10088)
- 2021(9262)
- 2020(7884)
- 2019(17856)
- 2018(17338)
- 2017(33099)
- 2016(17691)
- 2015(19903)
- 2014(19816)
- 2013(19810)
- 2012(18070)
- 2011(16243)
- 2010(16284)
- 2009(15845)
- 2008(15904)
- 2007(14397)
- 2006(12793)
- 2005(11976)
- 学科
- 济(84020)
- 经济(83888)
- 业(83501)
- 企(76966)
- 企业(76966)
- 管理(73601)
- 方法(36457)
- 财(29859)
- 数学(28365)
- 数学方法(28149)
- 业经(28075)
- 农(25975)
- 中国(22399)
- 制(21500)
- 务(21366)
- 财务(21328)
- 财务管理(21302)
- 企业财务(20179)
- 农业(18304)
- 技术(17701)
- 划(16295)
- 体(16239)
- 策(15951)
- 贸(15455)
- 贸易(15444)
- 和(15312)
- 易(15113)
- 体制(14202)
- 理论(13073)
- 银(12861)
- 机构
- 学院(264585)
- 大学(262403)
- 济(122883)
- 经济(120877)
- 管理(109223)
- 理学(93654)
- 理学院(92770)
- 管理学(91847)
- 管理学院(91331)
- 研究(87044)
- 中国(71797)
- 财(59477)
- 京(55096)
- 科学(47503)
- 财经(46502)
- 所(42501)
- 经(42351)
- 农(39987)
- 江(39583)
- 中心(39013)
- 经济学(38019)
- 研究所(37865)
- 北京(34864)
- 财经大学(34318)
- 经济学院(34188)
- 业大(34102)
- 商学(31456)
- 院(31282)
- 商学院(31173)
- 农业(31084)
- 基金
- 项目(169196)
- 科学(137278)
- 基金(127653)
- 研究(126872)
- 家(109090)
- 国家(108194)
- 科学基金(95549)
- 社会(86336)
- 社会科(82146)
- 社会科学(82127)
- 基金项目(66913)
- 省(63962)
- 自然(59088)
- 自然科(57805)
- 自然科学(57788)
- 自然科学基金(56846)
- 教育(56398)
- 划(52613)
- 资助(51750)
- 编号(48397)
- 部(39612)
- 成果(38855)
- 创(38436)
- 制(37686)
- 重点(37548)
- 国家社会(37099)
- 业(37028)
- 发(36047)
- 创新(35134)
- 教育部(34817)
- 期刊
- 济(140445)
- 经济(140445)
- 研究(82362)
- 中国(52801)
- 财(50525)
- 管理(46183)
- 农(38092)
- 科学(35187)
- 学报(32014)
- 农业(26319)
- 大学(26251)
- 融(25915)
- 金融(25915)
- 学学(24977)
- 财经(24274)
- 技术(23800)
- 业经(22985)
- 经济研究(22499)
- 经(20990)
- 教育(19582)
- 问题(18150)
- 业(16990)
- 技术经济(16284)
- 贸(15829)
- 世界(15486)
- 财会(13857)
- 国际(13818)
- 现代(13482)
- 统计(12831)
- 会计(12591)
共检索到404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弢 闫逢柱
集聚式发展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利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产业集聚结构效益指数、集聚影响指数和区位熵对2003—200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及其绩效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平均地理集聚度较高且上升明显,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装备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结构效益在下降,各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结构素质和产业集聚专门化率差异明显且变化趋势不同。装备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度与绩效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地理集聚 测度 绩效评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威
产业集聚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的衡量指标体系 ,并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定量分析 ,揭示了集聚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集聚地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指标体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鸿 陈丽娴
本文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地理分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LP法计算企业生产率,构造市场集中度指标和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两个集聚指标,进行了多方位的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的市场集中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代表专业化水平的地方化经济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度量行业间多样化集聚的城市化经济对企业生产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市场集中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不明显,控制市场集中和地理集聚后,出口企业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并不存在。
关键词:
市场结构 产业集聚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新才 王科
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利用产业集中指数和产业集中率指标,对1994~200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及其变动进行测度,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体上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集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区。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集中指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勇
中国装备制造业中7个行业都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存在相对于产值而言的就业和利润集聚程度偏低情况。分区位来看,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个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区,黄河、长江流域在内陆流经的地区是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区;东三省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特征。规模经济、垄断性力量、承接国外转移以及国家扶持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成因效果明显。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集聚水平 集聚成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贺灿飞 潘峰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的重构。本文基于中国省区尺度的制造业数据,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到2008年期间的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总体上,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然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依赖于特定自然资源投入的产业,地理集聚程度相对较低,而依赖大量中间产品投入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聚度则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是外资主导并且以出口为主,高度集中在沿海省区。中国的产业集聚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业地理集聚程度上升进入了加速期,地理集聚程度在2004年左右达到顶峰。本文回顾了...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制造业 基尼系数 转型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蔚
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产业共同集聚指数对福建省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9地市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行业发展相对均衡,外围城市的行业发展相对集中。单一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与制造业共同集聚程度并不完全呈现一致性。传统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两极化的空间集聚水平,而重化工业的集聚效应明显于扩散效应。最后,分别对基于资源禀赋、协作共生、规模经济和政府引导四种制造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制造业 集聚 共同集聚 福建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妮娅 陈潜
基于经纬度坐标数据与DO指数方法,文章从静态与动态两个互补视角综合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集聚现象。在静态分析上研究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四位数)的集聚态势与空间特征;在动态分析上考察了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的动态变化与布局模式。研究发现:(1)56%的制造业行业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表现为集聚,且超过80%的行业集聚发生在50km的短距离上;(2)城市规划的土地功能分区政策并没有对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集聚造成较大影响;(3)小型企业是大多数行业集聚的主体,约半数行业的企业分布模式是小企业围绕大企业集聚;(4)在动态行为演进上,约64%的行业空间分布模式保持稳定,少数行业的新进企业趋向于在原有企业周围集聚,部分行业集聚区发生转移;同时发现,共聚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而非知识密集型行业,这意味着中国的产业空间分布还处在一个由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成本驱动的集聚状态。
关键词:
行业集聚 集聚模式 空间统计 动态演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中文 黄研
首先采用Ellison-Glaeser空间集聚指数计算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然后对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FDI和出口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促使该产业进一步集聚;研发投入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较弱,而国有企业份额对其空间集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空间集聚 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申雨琦
根据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估算全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关系,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东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呈递增的正向非线性影响,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降后升态势,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关系;研发投入强度、能源消耗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城市化水平、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应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化、绿色化发展。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利用2004年至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数据,根据EG指数公式测算了中国城市服务业及其子行业的集聚程度,同时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服务业仍处于较低的集聚水平,也弱于制造业,但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消费和社会性服务业;经济越发达的区域,服务业集聚程度越低。另外,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服务业总体和多数门类行业集中度的变动与制造业同方向,应充分运用二者的互动机理来促使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 EG指数 城市 制造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忠华 胡运权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业链长、中间产品交易量大、迂回生产方式明显,核心企业往往都具备规模优势等等,因此最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方式组织生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集聚度分析指标体系,利用区位商和产业集中度两个指标可以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量化分析,了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状况。最后,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运用集聚度分析理论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依据结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亮 李向毅 侯耀辉
针对当前中国各地区企业出口行为差异较大的现实,本文从中国各地区及其相邻地区地理条件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0—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企业出口行为的决定因素。本文重点关注外部因素,也就是地理条件与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出口选择与内部因素一样都很重要,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优势使企业更倾向于发展出口贸易,而跨地区的地理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跨地区的地理集聚效应可以促进企业的出口倾向,但由于企业面临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不同的地理条件通过地区间的集聚作用提高或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强度和出口持续时间,并且这种跨地区的集聚效应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已显现出较高的集聚水平,东部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域;(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中国基本形成;(3)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作用开始显现,部分制造业呈现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态势。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扩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永培 晏维龙 郭晓飞
为了深入分析工业分制造业地理集聚对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笔者在一个拓展的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6年~2010年36个二位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提升排放总量和降低排放强度增速的双重作用,即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工业集聚过程中的市场集中度、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对制造业碳排放发挥了重要的约束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