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31)
2023(20851)
2022(17392)
2021(16218)
2020(13714)
2019(31366)
2018(31080)
2017(58757)
2016(31606)
2015(35902)
2014(35688)
2013(35486)
2012(33084)
2011(29955)
2010(30226)
2009(28186)
2008(28243)
2007(25471)
2006(22496)
2005(20934)
作者
(91738)
(76618)
(76423)
(72756)
(49010)
(36527)
(34855)
(29823)
(29143)
(27459)
(26247)
(25831)
(24578)
(24549)
(23924)
(23547)
(22826)
(22681)
(22247)
(22072)
(19263)
(18927)
(18605)
(17572)
(17219)
(17207)
(17205)
(17072)
(15452)
(15239)
学科
(140618)
经济(140441)
(106885)
管理(102514)
(92261)
企业(92261)
方法(59100)
数学(48432)
数学方法(47877)
(40944)
(40557)
中国(40118)
业经(37142)
(31132)
贸易(31109)
(30683)
(30230)
地方(29456)
农业(27572)
(26680)
财务(26602)
财务管理(26544)
企业财务(25133)
技术(25061)
(23963)
(23592)
银行(23549)
(23190)
(23158)
金融(23153)
机构
学院(458972)
大学(457460)
(198426)
经济(194519)
管理(177580)
研究(158655)
理学(150860)
理学院(149227)
管理学(146923)
管理学院(146033)
中国(125157)
(98154)
(94060)
科学(92704)
(80245)
(75739)
中心(73051)
财经(73039)
研究所(71834)
(71250)
(66248)
业大(64265)
北京(62620)
经济学(60473)
农业(58993)
(57958)
师范(57383)
(57080)
(56144)
经济学院(54421)
基金
项目(294409)
科学(233093)
研究(217735)
基金(214779)
(186148)
国家(184534)
科学基金(159057)
社会(139937)
社会科(132817)
社会科学(132786)
(114246)
基金项目(112354)
自然(100850)
教育(99614)
自然科(98547)
自然科学(98518)
自然科学基金(96811)
(95824)
资助(88287)
编号(88005)
成果(72177)
重点(66337)
(66197)
(66010)
(63010)
课题(60826)
国家社会(58632)
创新(58463)
教育部(56956)
(56540)
期刊
(227194)
经济(227194)
研究(140409)
中国(97633)
(76182)
管理(71153)
(70519)
学报(66850)
科学(64089)
大学(51964)
学学(48725)
农业(48048)
教育(47970)
(47853)
金融(47853)
技术(43530)
业经(36938)
财经(36801)
经济研究(36165)
(31753)
问题(30114)
(28522)
(28009)
国际(26317)
技术经济(25078)
世界(23599)
统计(22213)
现代(21125)
理论(20956)
(20908)
共检索到716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敬水  于思源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份2852份农村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运用Gini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统计测算;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户人均收入及收入差距由于农户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地区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农户人均收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地理环境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爱贞  钟国强  
机械设备作为资本品,其出口增长被视为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升级的标志;其进口被视为获得国际R&D溢出的重要载体。本文采用DEA法将中国6个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实证分析发现,1993—2010年期间,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增长;装备制造业出口对其技术发展有抑制作用,中间品和成套设备进口对其技术发展都有积极效应。可见,装备制造业进口国外高端设备获取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同时,却疲于占据国外中低端市场,把自己锁定在低端分工水平上而抑制了技术发展。因此,需要同时调整装备制造业现有的国际贸易模式和自身发展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梦卓   冯烽  
论文以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引入脉冲响应函数,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产业升级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2)产业升级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以及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3)绿色发展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产业升级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优化装备制造业对外贸易模式、鼓励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梦卓   冯烽  
论文以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引入脉冲响应函数,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产业升级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2)产业升级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以及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3)绿色发展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产业升级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优化装备制造业对外贸易模式、鼓励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怡  
本文运用我国1998-2006年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的行业间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出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正向的上拉作用,进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负向的下拉作用。但进出口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同,出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均有上拉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下拉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上拉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促进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适当控制最终消费品等产品的进口,有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燕  
使用1999~2010年中国制造业十大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和VAR模型,分析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工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都会使得中国制造业工资上涨。从制造业的不同行业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的冲击会对绝大多数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产生确定方向的影响,而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的工资影响方向不确定;工资本身的惯性和刚性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国际贸易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不是工资变动的主要原因,但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的工资变化中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立辉  曾福生  
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XTTobiT、FE和RE面板模型的估计方法,分析城镇化发展指标是否对农业贸易开放度产生了影响。从计量结果来看,城镇化率对农业贸易开放度的影响系数在0.010.02之间波动,且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城镇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将通过粮食和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改变影响着农业贸易开放度;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比均对农业对外开放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因此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农业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都将加速推动中国农业的外向程度和分工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苏振东  洪玉娟  刘璐瑶  
为分析生产性补贴是否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选取2003~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8649个样本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Logit模型、FractionalLogit模型初步分析生产性补贴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基于二者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使用"倾向指数匹配方法"(PSM)分析生产性补贴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生产性补贴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不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还存在着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生产性补贴既是促使潜在出口企业做出出口决策、也是促使在位出口企业提升出口密集度的原因,总体而言,生产性补贴确实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产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赖永剑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方法检验了FDI的溢出对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要素重置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FDI的横向和前、后向溢出对制造业的要素综合重置效应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分解来看,对于在位企业要素重置效应,三种溢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仅后向溢出对进入效应存在显著为正的作用,仅横向溢出对退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前向溢出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进入效应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后向溢出仅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退出效应有显著为正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兴志  韩超  
本文基于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实践,研究了市场化背景下规制改革对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方法(GMM-DIFF)以减弱规制改革与城市水务产业发展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发现,中国城市水务产业规制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微弱的证据表明规制改革促进了城市水务产业的总量发展;受制于政府偏好与战略选择,中国城市水务产业采取了收益率规制方式,产生严重的A-J效应,具有明显的"两难困境",即以损害效率为代价促进城市水务总量的发展;研究还表明,城市水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进程,应当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水务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以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明娟  邢孝兵  张建武  
构建一个扩展的劳动力需求动态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对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检验国际贸易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出口、国内需求对制造业就业有显著正的影响,出口的就业影响效应大于国内需求;进口渗透以及出口导向引起的生产率变化对就业有消极作用,但都不显著;劳动力市场刚性对就业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振  葛伟  陈继勇  
目前,中国—东盟FTA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贸易结构效应,对于区域内贸易利益的分配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制造业贸易结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GMM方法对中国—东盟FTA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结构的关系做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东盟FTA区域内部壁垒强化了中国贸易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反应,即内部关税的下降,有利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产品生产和出口;优惠幅度强化了规模报酬递增和成本需求关系的产业对中国市场潜力的反应,即区域内外关税差异越大,中国的大市场和良好工业基础对产业吸引力越大,越有利于这些产业的出口。因此,中国在推动该自贸区深入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利益协调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顶  
我国经济增长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相对应,我国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否也同步提高?各行业生产率增长呈现了怎样的特征?在当前经济面临转型的时期,理清这些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论文选取了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用前沿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及其分解结果,并回归分析了影响我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据此给出了结论和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孟祺  朱晶  
本文利用F-F指数计算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呈上升趋势。对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虽然下降但仍处于主导地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在上升,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加工贸易的低端,但在不断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显示,要素禀赋及其变化是引起产业内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三个因素的影响很微弱,这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扩张的基础是比较优势且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低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邓良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标志性产业,其发展意义重大。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系密切,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物流业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双业联动发展是达到两者共赢的有效途径,是经济转型期有效的产业战略。为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协调度,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达到同时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双赢目的,可在产业战略层面上来扩大内需,其发展路径可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着手。对企业来讲,要加强建立并完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根据自身实力与市场实际,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