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1)
- 2023(15476)
- 2022(12913)
- 2021(11832)
- 2020(10225)
- 2019(23655)
- 2018(23258)
- 2017(44924)
- 2016(24469)
- 2015(27455)
- 2014(27443)
- 2013(27633)
- 2012(25780)
- 2011(23256)
- 2010(23336)
- 2009(22427)
- 2008(22621)
- 2007(20525)
- 2006(18059)
- 2005(16921)
- 学科
- 济(113316)
- 经济(113166)
- 业(94532)
- 管理(85347)
- 企(83032)
- 企业(83032)
- 方法(50409)
- 数学(41361)
- 数学方法(41080)
- 财(37794)
- 农(34081)
- 业经(31303)
- 中国(30321)
- 制(26609)
- 务(24865)
- 财务(24823)
- 财务管理(24776)
- 农业(23544)
- 企业财务(23504)
- 贸(23330)
- 贸易(23319)
- 易(22777)
- 技术(19403)
- 地方(19245)
- 体(19196)
- 和(18776)
- 学(18743)
- 银(17787)
- 银行(17753)
- 划(17663)
- 机构
- 学院(361333)
- 大学(360989)
- 济(163791)
- 经济(160900)
- 管理(141246)
- 研究(123078)
- 理学(120786)
- 理学院(119551)
- 管理学(118004)
- 管理学院(117319)
- 中国(98521)
- 财(78832)
- 京(75801)
- 科学(70486)
- 所(62378)
- 财经(61750)
- 农(61416)
- 经(56095)
- 研究所(55829)
- 中心(55801)
- 江(55545)
- 经济学(51735)
- 业大(50210)
- 农业(48198)
- 北京(48094)
- 经济学院(46789)
- 财经大学(45584)
- 院(43853)
- 范(42635)
- 州(42619)
- 基金
- 项目(229979)
- 科学(183368)
- 基金(171149)
- 研究(169091)
- 家(147910)
- 国家(146684)
- 科学基金(126772)
- 社会(111981)
- 社会科(106355)
- 社会科学(106327)
- 基金项目(89907)
- 省(87668)
- 自然(79736)
- 自然科(77917)
- 自然科学(77894)
- 自然科学基金(76637)
- 教育(76472)
- 划(73170)
- 资助(70269)
- 编号(66114)
- 成果(53845)
- 部(53251)
- 重点(51825)
- 创(49900)
- 发(49697)
- 国家社会(47602)
- 制(46799)
- 创新(46105)
- 教育部(46095)
- 业(45965)
- 期刊
- 济(185092)
- 经济(185092)
- 研究(111830)
- 中国(71331)
- 财(65836)
- 农(57151)
- 管理(56156)
- 学报(52116)
- 科学(50684)
- 大学(40374)
- 农业(38479)
- 学学(38292)
- 融(36330)
- 金融(36330)
- 财经(32223)
- 技术(31345)
- 经济研究(30225)
- 教育(29703)
- 业经(29476)
- 经(27833)
- 问题(24900)
- 业(23102)
- 贸(22444)
- 技术经济(20880)
- 世界(19675)
- 国际(19188)
- 统计(17318)
- 财会(17151)
- 现代(17029)
- 商业(16683)
共检索到553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川 全裕吉
文章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1—2008年中国各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结构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需求增长是推动各地区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作用在逐渐减小;产业结构效应对出口增长的作用已经完全丧失,竞争力效应对不同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竞争优势正在快速减弱,中西部装备制造业正在快速崛起,竞争优势逐步体现出来。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出口增长结构 竞争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祥霞 张宏 安同信
文章借助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二元边际分解框架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别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结构的双边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对发展中国家出口零点贸易数量相对较多,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零点贸易数量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对两个国家组别的出口增长都是集约边际占主导,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占比明显较高;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价格增加趋势相对明显,而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数量扩张趋势相对明显。基于以上的双边差异,文章通过引入国际分割生产、外部冲击、FTA、国家发展水平、共同边界等反映国家差异的相关指标拓展了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指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结构的影...
关键词:
出口增长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翔硕
一、出口制成品结构与制造业生产结构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贸易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978年到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约10.4%,工业增长约14.1%,而对外贸易则达到了年均17.1%的增长速度,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按理,出口商品来自生产,出口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祥霞 安同信 陈宁宁
本文以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为基础,借鉴Amurgo-Pacheco&Pierola对二元边际的定义,以多年期判定方法界定了二元边际的测度公式,并利用CEPII BACI国际贸易数据库HS-6位数中国制造业出口数据,不仅从时间序列上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结构,而且从行业和技术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行业结构特征。同时,引入了核密度估计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模式。最后,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的经验研究验证了本土市场效应、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投入、资本密集度等对制造业二元边际的不同影响,从而从行业角度提出了优化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结构和稳定增长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周记顺 王树柏
本文利用1998~2011年中国26个制造行业数据,采用反射法和适合度法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测算,研究了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对行业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变动特点与中国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阶段相契合,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复杂度较低但呈稳步上升态势,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复杂度较高但有下降趋势。此外,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对行业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制造行业增长受到的影响不同,重工业、同质性行业和中等技术行业的增长受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显著,而轻工业、异质性行业和低等与高等技术行业增长受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出口复杂度 中国制造业 行业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冀刚 黄继忠
该文从外部性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出发,尝试在理论上探讨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分别对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增长之间关系的约束作用问题。进一步,通过构建外部性成长指数,并采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面板模型考察不同外部性强度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对其实际增长和趋势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与其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会因为外部性强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当外部性强度较低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均与装备制造业产业增长呈现负相关性,即在这一阶段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田东文 田丽婕 胡娜
基于Hummel和Klenow(2005)分解方法,利用2000~2010年间中国制造业对43个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数据,采用核密度作图揭示了若干典型事实:广延边际和价格边际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逐渐增加,集约边际和数量边际的影响十分有限。引入汇率因素扩展了一个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厘清了汇率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认为,汇率下降即出口国货币升值将对集约边际产生负效应,而对广延边际的影响无法确定。基于理论框架并考虑汇率及其滞后因素和波动性,考察了不同贸易成本对各贸易边际的影响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汇率主要作用于集约边际,汇率滞后项则显著影响广延边际;汇率波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段一群 李东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安全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我国装备进出口而言,重大技术装备进口依赖严重、出口装备产品偏低端化的现状应引起警惕。现阶段我国装备制造业采取"替代进口和拓展出口"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应加速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提升出口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并建立装备进出口政策导向和支持体系。
关键词:
产业安全 装备制造业 进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邹家阳
文章基于2010~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提升对出口增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民营企业承担数字化风险来获取最大化利润的意愿较强,大型企业更有资质跨越“数实融合”所面临的成本和能力门槛,两者均通过生产数字化水平提升实现了出口规模的增长;中西部地区利用生产数字化带来的数据要素克服了原有的不利条件,缩小了与东部地区出口竞争力的差距;资本品和消费品贸易通过企业生产数字化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并改善了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更大的出口增长动力;企业生产数字化赋予国内企业更强的自主制造能力,对一般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文章对于企业找准生产环节的数字赋能着力点,挖掘中国出口贸易在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下的新增长点,推动出口贸易实现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产数字化 出口贸易 数据要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考察了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并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各部门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大而且较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较大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装备制造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反映出装备制造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而感应度系数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刺激较弱;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平稳的协整关系,GDP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冲击的响应非常明显,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GDP冲击的响应只有微弱波动,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铁球 张学刚
无论是标准国际贸易理论还是"新-新贸易理论"都认为出口可给一国带来静态或动态的生产率提升,但它们都暗含竞争性完备市场的假定前提。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转型经济与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存在广泛的市场失灵,可能会削弱出口对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并利用1999-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出口并未明显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内市场体系等。
关键词:
出口 企业异质性 技术进步 生产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威 黄晓琪
以G20框架下的42个国家为样本,利用2000—2015年HS92的六分位产品数据测度中国制造业26个行业在42个国家的相对出口收益,并实证检验影响中国制造业相对出口收益增长的主要行业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中国制造业相对出口收益增长的主要行业因素是行业FDI的引入差异,即行业FDI对中国相对出口收益有显著正影响。由于中国引入的FDI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其对出口收益的整体提升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因此仅能在短期内发挥显著促进效应,长期内则不显著。
关键词:
相对出口收益 行业FDI 中国制造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宏 刘文悦 刘震
本文借鉴Hummels和Klenow(2005)的思路,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边际进行解构,采用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消耗系数表示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实证检验发现其对三元边际均产生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数量边际促进出口;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品中,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边际的传导更有效;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出口目的国中,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高收入国家装备制造业出口边际的传导更有效,但对其出口的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因而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与进口国展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似臣 张诗琪
本文将KWW法扩展,从产业角度提出出口增加值核算方法。分解量化金砖国家装备制造业出口增加值,比较其在全球产业间的流动。不仅得到更真实的贸易利得,还实现了对出口增加值在全球行业间流动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①2000-2014年,中国该行业出口增加值快速增长,远高于其他国家。2013年后增速回落,出口增加值率先降后升稳定于30%。中国、巴西、俄罗斯出口增加值率为30%左右,印度最低。②从全球流动现状看,金砖国家最终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较高。其中,中国和巴西中间产品贸易有较大增加,深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国的重复统计项和出口返回部分最高。而俄罗斯、印度最终产品贸易比重不断增加。在生产日益"碎片化"背景下,扩展的KWW法对研究出口增加值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窦钱斌 李孜
本文在产品—市场二维层面构建了一个允许同类产品在不同目标市场上具有差异的出口技术含量指标,并通过扩展动态OP方法,将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变化分解为四个来源:目标市场选择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品—技术配置效应和产品更替效应。基于2000—2015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增长的首要来源是产品—技术配置效应,代表了制造业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战略性攀升过程是增长的核心原因;技术进步效应和目标市场选择效应处于第二梯队,但是前者强于后者,推动生产技术进步比策略性选择目标市场更有助于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目标市场选择效应由正转负、技术进步效应由负转正,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产品更替效应较弱,出口市场上新旧产品的更替不能有效解释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增长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