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877)
2023(25615)
2022(21841)
2021(20292)
2020(17224)
2019(39568)
2018(39183)
2017(74049)
2016(40843)
2015(45972)
2014(45861)
2013(45604)
2012(42261)
2011(38395)
2010(38862)
2009(36267)
2008(36408)
2007(32645)
2006(28971)
2005(26445)
作者
(122796)
(102506)
(101949)
(96884)
(65296)
(49315)
(46282)
(39937)
(38841)
(36975)
(35127)
(34525)
(33016)
(32920)
(32180)
(31565)
(30787)
(30395)
(29657)
(29546)
(25692)
(25650)
(25199)
(23320)
(23013)
(22962)
(22897)
(22888)
(20962)
(20414)
学科
(166839)
经济(166631)
(123176)
管理(123084)
(104892)
企业(104892)
方法(72792)
数学(61030)
数学方法(60118)
(48178)
(47561)
中国(47512)
业经(41117)
(36708)
(36545)
地方(34365)
(32676)
贸易(32652)
农业(31926)
(31709)
(30814)
财务(30704)
财务管理(30637)
企业财务(29064)
理论(29016)
(28252)
银行(28157)
(27270)
(26928)
(26734)
机构
大学(589401)
学院(588511)
(234829)
经济(229628)
管理(222060)
研究(205124)
理学(189809)
理学院(187550)
管理学(183845)
管理学院(182768)
中国(157391)
科学(129319)
(127842)
(112585)
(109218)
(106966)
研究所(96800)
中心(92946)
业大(91879)
(90967)
财经(88032)
农业(85974)
北京(81378)
(79874)
(76887)
师范(75955)
(73892)
(72668)
经济学(70866)
财经大学(65017)
基金
项目(388124)
科学(302523)
基金(279758)
研究(276332)
(247579)
国家(245488)
科学基金(208111)
社会(172549)
社会科(163394)
社会科学(163347)
(152125)
基金项目(146219)
自然(137684)
自然科(134490)
自然科学(134448)
自然科学基金(132049)
(128779)
教育(127848)
资助(117242)
编号(111515)
成果(92028)
重点(88095)
(84670)
(83701)
(80304)
课题(78508)
科研(74904)
创新(74875)
计划(71905)
大学(71653)
期刊
(265722)
经济(265722)
研究(173972)
中国(123523)
学报(102691)
(100058)
科学(90611)
(89920)
管理(85906)
大学(76607)
学学(72156)
农业(67629)
教育(66079)
(56710)
金融(56710)
技术(52268)
财经(44024)
业经(43170)
经济研究(42278)
(37963)
(37889)
问题(34473)
图书(30884)
(30144)
技术经济(29239)
(29120)
统计(28604)
科技(27636)
理论(26238)
(26093)
共检索到899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江  陶磊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走出去"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对促进产业间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关系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依赖度更为明显。通过构建VAR模型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短期内不具备均衡关系,长期可能仍然处于失衡状态,但装备制造业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却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金城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及其发展现状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对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艳秋  高寿华  
文章根据浙江省1994-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变量的自回归模型(VAR),并利用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浙江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还是自我增强作用,二者之间虽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但是相互融合促进作用还不够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拉动作用;浙江省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产业化程度都比较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艳秋  高寿华  
文章根据浙江省1994-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变量的自回归模型(VAR),并利用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浙江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还是自我增强作用,二者之间虽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但是相互融合促进作用还不够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拉动作用;浙江省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产业化程度都比较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引导集群式价值网络竞合与重构,以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纽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2006-2012年我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和区域比较表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尚未对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推动作用,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均弱于东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两大典型类别服务业集聚均缺乏对周边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西部地区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方向,加强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正新  孙爱晶  邱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文章运用生态共生理论中Lotka-Volterra模型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1993-2016年数据对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Lotka-Volterra模型中的竞争参数并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存在类似于种群生态系统中的互利共生关系,双方互为投入带动彼此产业发展并最终达到产业间的稳定均衡状态,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的产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正新  孙爱晶  邱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文章运用生态共生理论中Lotka-Volterra模型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1993-2016年数据对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Lotka-Volterra模型中的竞争参数并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存在类似于种群生态系统中的互利共生关系,双方互为投入带动彼此产业发展并最终达到产业间的稳定均衡状态,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的产业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正新  孙爱晶  邱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高雅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间对各种资源进行竞争,最终达到一种稳定共生的均衡状态。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在不考虑种群自身进化的影响下,构建受产业间共生作用和共生环境双重影响的Logistic生长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不同共生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演化规律,最终测算共生寿命,揭示产业间达到稳定共生的时间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对共生作用系数的仿真模拟,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所有共生模式的进化终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选择的最稳定最有效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基于共生度的测算,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但将在2040年左右过渡到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何自力  
本文从生态学种群Logistic生长方程的视角,在不考虑种群进化的影响并假设共生的作用是扩大种群环境容量的条件下,提出在共生作用和环境变化影响下以分段Logistic函数近似表示的环境容量不断变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模型,并对中国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种群属性、种群密度、制度环境变化和产业环境变化有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顺毅  
文章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的30164个样本,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都具有正向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促进了原有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增加,同时也推动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出口;在影响程度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集约边际产生的效应大于扩展边际,即促进出口企业增加出口额的作用更加突出;从不同区域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出口二元边际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加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惠利  丁新新  
文章基于最新可用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产业特征、结构变化、产业关联度、就业创造能力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与诊断。研究发现,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断上升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且主要通过后向关联带动产业需求对国民经济发挥较强的拉动作用,其就业创造能力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及金融服务)的产业融合需求,成为影响其向产业链高端跃迁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本文运用2004-2010年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模型估计方法,从地区和细分行业层面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在细分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促进作用不显著。(2)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均对制造业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有限。(3)无论从地区还是行业层面,熟练劳动力数量是制造业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政府规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宇玮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其作为高级要素投入功能的发挥。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模型,本文从产业关联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尚不够高,且发达地区作用效率高于欠发达地区;作用效率受到信息化水平和协同集聚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表现存在差异,而且作用效率还受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有效发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当注重降低生产性服务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从"规模化"向"效率化"思维转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宇玮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其作为高级要素投入功能的发挥。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模型,本文从产业关联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尚不够高,且发达地区作用效率高于欠发达地区;作用效率受到信息化水平和协同集聚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表现存在差异,而且作用效率还受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有效发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当注重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