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6)
- 2023(16759)
- 2022(14646)
- 2021(13978)
- 2020(11970)
- 2019(28220)
- 2018(28091)
- 2017(53643)
- 2016(29454)
- 2015(33897)
- 2014(34039)
- 2013(33867)
- 2012(31285)
- 2011(28272)
- 2010(28430)
- 2009(26367)
- 2008(25990)
- 2007(22926)
- 2006(19666)
- 2005(17351)
- 学科
- 济(121056)
- 经济(120932)
- 管理(80244)
- 业(76907)
- 企(63115)
- 企业(63115)
- 方法(60587)
- 数学(53477)
- 数学方法(52647)
- 中国(32022)
- 农(31585)
- 学(28817)
- 财(28724)
- 业经(24467)
- 贸(23360)
- 贸易(23345)
- 易(22692)
- 地方(22575)
- 制(20983)
- 农业(20839)
- 理论(19994)
- 和(18950)
- 务(18182)
- 财务(18093)
- 财务管理(18047)
- 环境(17856)
- 银(17686)
- 银行(17625)
- 技术(17084)
- 企业财务(17040)
- 机构
- 大学(429373)
- 学院(426175)
- 济(168685)
- 经济(164997)
- 管理(164541)
- 研究(146448)
- 理学(143011)
- 理学院(141323)
- 管理学(138335)
- 管理学院(137599)
- 中国(109386)
- 科学(95151)
- 京(92562)
- 所(75973)
- 农(75698)
- 财(74376)
- 研究所(69879)
- 业大(67986)
- 中心(66214)
- 江(61225)
- 财经(60414)
- 农业(59928)
- 北京(58975)
- 范(56473)
- 师范(55891)
- 经(54865)
- 院(52876)
- 经济学(50979)
- 州(49569)
- 经济学院(46069)
- 基金
- 项目(292383)
- 科学(228382)
- 基金(212322)
- 研究(206603)
- 家(187490)
- 国家(186044)
- 科学基金(158038)
- 社会(127563)
- 社会科(120874)
- 社会科学(120839)
- 省(113293)
- 基金项目(112121)
- 自然(106320)
- 自然科(103868)
- 自然科学(103840)
- 自然科学基金(101928)
- 划(96851)
- 教育(95901)
- 资助(89818)
- 编号(83316)
- 成果(67761)
- 重点(66206)
- 部(64309)
- 发(61530)
- 创(59526)
- 课题(58163)
- 科研(56883)
- 创新(55721)
- 计划(54903)
- 大学(54252)
- 期刊
- 济(178313)
- 经济(178313)
- 研究(121071)
- 中国(78780)
- 学报(74476)
- 农(67950)
- 科学(66741)
- 管理(57911)
- 财(56118)
- 大学(54873)
- 学学(51681)
- 农业(47131)
- 教育(45561)
- 技术(37388)
- 融(33045)
- 金融(33045)
- 经济研究(29489)
- 财经(28762)
- 业经(28172)
- 业(25914)
- 经(24550)
- 问题(23454)
- 统计(22532)
- 图书(22436)
- 技术经济(21399)
- 版(21183)
- 科技(20474)
- 策(19940)
- 理论(19556)
- 资源(19411)
共检索到613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启权 岳天祥 范泽孟 杜正平
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是目前大尺度上土壤性质研究的热点。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5 374个典型土壤剖面数据,分析表层土壤有机质(20 cm)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HASM模型结合的方法模拟中国国家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该方法的模拟误差,为国家尺度上有机碳的估算提供方法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对350个检验点模拟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为15.61 g.kg-1和56.59%,与普通克里格法相比分别降低了1.61 g.kg-1和20.84%;对样点分布较少以及无样点的西北地区和台湾省的模拟结果也更符合实际情况。建模样点减少一半的情况下,模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叶枫 郭熙 叶英聪 孙凯 饶磊 宋青励
为快速准确获取省域尺度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状况。以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借助四方位搜索法、地统计学和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环境因子和邻近信息作为辅助变量,构建基于地理坐标与辅助变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普通克里金法结合的方法(BPNN_OK)、基于地理坐标与辅助变量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和普通克里金法结合的方法(RBFNN_OK)和普通克里金法(OK法)3种方法,模拟省域尺度下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对2 416个验证样点进行独立验证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辅助变量的神经网络模型较普通克里金法有较大提升。BPNN_OK法对土壤有机质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较OK法分别降低了2.76 g/kg、2.34 g/kg、9.83%,RBFNN_OK法较OK法分别降低了2.70 g/kg、2.29 g/kg、9.61%。研究显示,基于辅助变量的神经网络模型与OK法结合的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模拟精度,并且存在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生 刘高焕 刘庆生 黄翀 张韵婕 管续栋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表征要素,其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蒙古高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常年遭受风蚀等灾害影响,再加上人为活动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生态状况堪忧。本研究即是以蒙古高原中北部为研究区,对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做空间化扩展研究,通过选取与有机质相关的环境要素,包括高程、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插值模型,获取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北部山地区域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最高约为43.35%,而在南部戈壁和荒漠区有机质含量相当低,接近于0,气候和地形是影响其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晓辉 卢芳 张兴昌
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年限、不同植被立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发现,刺槐、苜蓿、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且呈线性相关;安塞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植被逐渐乔木化而增大;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坡面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布曲线类似于一个周期的"正弦曲线"或"反弦曲线",但植被生长较好的坡面例外;土壤有机质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随纬度的北移而减小,其顺序为:富县>宜川>安塞>神木。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陕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鲍丽然 周皎 李瑜 贾中民
【目的】深入认识重庆西北部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机质空间变异和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修正的空间插值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6 g/kg,属中等偏下水平;变异系数为33.8%,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合川区整体偏低。【结论】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性受结构因素(地形坡度、土壤类型)和随机因素(土地利用类型、耕作措施等)影响,土地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会前 张慧 胡震 田康 陈洋 周华
【目的】全面、系统地研究贵州省全域耕地土壤有机质与pH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规划利用耕地,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计学与ArcGIS空间插值方法相结合,分析贵州省典型耕作方式的耕作层土壤有机质与pH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贵州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平均含量为31.13 g/kg,总体水平丰富,各地区平均含量依次为六盘水(52.39 g/kg)>贵阳(36.01 g/kg)>黔西南(34.02 g/kg)>毕节(33.89 g/kg)>黔南(32.97 g/kg)>安顺(31.28 g/kg)>黔东南(29.92 g/kg)>遵义(25.59 g/kg)>铜仁(23.01 g/kg);全省耕地土壤pH为3.99~8.66,平均为6.06,全省90.55%的耕地土壤主要为酸性、弱酸性及中性,占比分别为29.48%、38.11%和22.96%。研究区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红壤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水田>水浇地>旱地,pH依次为水浇地>水田>旱地。【结论】贵州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受地形、海拔等因素影响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水平丰富,空间分布格局表现西部高、东部低,南部高、北部低;全省耕地土壤pH表现为酸性、弱酸性为主,pH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宏观格局。土壤类型对土壤pH存在极显著影响,对土壤有机质影响不显著。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及pH均存在极显著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洋 齐雁冰 王茵茵 黄标 刘姣姣 张亮亮
论文以张家港市耕层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为目标变量,通过网格布点建立11种样点密度梯度,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其空间特性随布点密度变化的趋势规律。结果表明,各密度下Som的变异系数稳定在21.70%~23.12%之间,表现出中等程度变异;随着布点密度降低,Som的块基比和分维数分别由37.52%、1.838波动降至18.70%、1.714,moran’S i则由0.485起伏升高至0.857,相应地其空间变异中结构变异组分增多、随机变异贡献减少,空间自相关性也逐渐增强;Som呈现西南—东北递减分布,随着样点密度减小,其空间格局趋于简化。论文以布点...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布点密度 空间变异 尺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范曼曼 吴鹏豹 张欢 魏晓 陈富荣 高超
确定合理的采样密度以便更有效地揭示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是提高土壤质量评价工作准确性的前提。本文以合肥市北部地区为例,从5 207个土壤采样点(采样密度为1个/km2)中重复20次随机抽取不同采样密度的六个样本子集(对应采样密度分别是0.8个/km2、0.56个/km2、0.39个/km2、0.28个/km2、0.19个/km2、0.13个/km2),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采样密度对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变异解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不同采样密度下,有机质含量的均值差异不显著,各样本对总体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土壤有机质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采样密度为0.28个/k...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红菊 付梦洋 代天飞 李启权
本文根据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1803个土壤采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分析该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在8.6~61.4 G/kG。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块金值和基台值分别是51.000和177.800,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28.6%。旌阳区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及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且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变异大于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变异。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为中西部地区为旌阳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值区,东部为低值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主要受地貌类型和种植制度的影响。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郑国华 李丽 陈洁 胡飞飞
结合新疆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壤类型,首次在本科生的教学实验环节中引入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颗粒度以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分析实验的综合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壤的思想意识,同时学会和掌握利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简易比重计法表征土壤颗粒、用乙酸铵缓冲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方法和原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丽君 张海涛 郭龙 杜佩颖 陈可 琚清兰
以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典型柑橘种植区采集到的329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设置土壤有机质(SOM)进行普通克里格(OK)插值的结果为参照,借助地理探测器选取与SOM相关性最大的前5种主要影响因子,分别建立全局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局部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再深入分析模型残差的结构性,构造GWR扩展模型GWRMLR、GWRPLSR,讨论几种SOM预测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GWRPLSR模型预测研究区SOM含量的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可分别降低到9.834和3.136,相对分析误差提高到1.468,实测值与预测值间的相关系数(r)达0.743,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GWRMLR其次,说明除SOM与主要影响因子间存在空间相关性,分析模型残差可进一步消除预测的不平稳性。因此,将模型残差项纳入考虑的局部扩展模型更适宜进行区域化SOM空间分布预测与数字土壤制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佘雕 朱盼盼 李浩宏 宋娟丽 吴发启
【目的】分析研究黄土高原地区3种灌木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素在剖面不同土层深度、坡向及坡位间的分布特征,为黄土高原灌木林地土壤的培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土壤分析并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以荒草地作为对照,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柠条、沙棘林地和天然次生林地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40~60,60~80 cm)、不同坡向(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和不同坡位(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灌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各土层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碱解氮含量以表层显著高于20~80 cm土层,表层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启权 王昌全 岳天祥 李冰 张新 高雪松 张毅 袁大刚
准确获取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信息,是区域土壤资源优化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川中丘陵区三台县为案例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融合区域定性及定量辅助变量的空间预测方法,模拟三台县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在4.20~47.60 g kg-1之间,平均为17.97 g kg-1;变异系数为36.89%,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0.742,变程为7.0 km,即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不同土壤类型间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土属的空间分布较土类能更好地揭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除土壤类型因素的影响外,坡度、地形湿度及植被盖度是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融合土壤类型因素和地形植被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比普通克里格法、回归克里格法以及神经网络结合普通克里格的方法,更符合研究区地学规律和实际情况;其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较其他3种方法均降低幅度显著。同时,该方法对极值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研究为复杂环境条件下准确获取区域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信息提供了较可行的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刚 徐燕花 赵磊 吴志强 吴兰
通过对鄱阳湖三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在湿地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40cm以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稳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同植物群落间存在差异,有机质变化趋势为:刚毛荸荠群落带<南荻群落带灰化苔草群落带>刚毛荸荠群落带。土壤碳氮比相对较低(10~2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植被生长特征、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等影响着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有机质 氮素 空间分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玲 陈益平 刘石泉 董萌 彭晓赟
对南洞庭湖区3类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类湿地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湿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湖草滩地、芦苇滩地、泥沙滩地;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关键词:
湿地 土壤有机质 氮素 空间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