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7)
- 2023(14120)
- 2022(12217)
- 2021(11694)
- 2020(9775)
- 2019(22862)
- 2018(22437)
- 2017(43320)
- 2016(23572)
- 2015(26520)
- 2014(26437)
- 2013(26396)
- 2012(24529)
- 2011(22310)
- 2010(21988)
- 2009(20066)
- 2008(19645)
- 2007(16851)
- 2006(14607)
- 2005(12927)
- 学科
- 济(94295)
- 经济(94185)
- 管理(63805)
- 业(60945)
- 企(48848)
- 企业(48848)
- 方法(44679)
- 数学(39118)
- 数学方法(38693)
- 中国(26972)
- 农(24935)
- 财(24728)
- 学(22713)
- 业经(19584)
- 贸(18938)
- 贸易(18930)
- 易(18470)
- 制(17548)
- 农业(17009)
- 地方(16527)
- 银(15796)
- 银行(15742)
- 融(15241)
- 金融(15239)
- 行(15059)
- 和(14908)
- 理论(14742)
- 环境(14534)
- 技术(13996)
- 务(13954)
- 机构
- 大学(341709)
- 学院(335630)
- 济(137295)
- 经济(134642)
- 管理(129734)
- 研究(120373)
- 理学(113087)
- 理学院(111727)
- 管理学(109752)
- 管理学院(109156)
- 中国(89886)
- 科学(75851)
- 京(73880)
- 所(61876)
- 财(61347)
- 研究所(57040)
- 农(56818)
- 中心(52233)
- 业大(51185)
- 财经(50140)
- 北京(47107)
- 江(46278)
- 经(45992)
- 范(45174)
- 农业(44884)
- 师范(44736)
- 院(43597)
- 经济学(42560)
- 经济学院(38485)
- 财经大学(37704)
- 基金
- 项目(234787)
- 科学(184492)
- 基金(172919)
- 研究(168134)
- 家(153046)
- 国家(151868)
- 科学基金(128691)
- 社会(106434)
- 社会科(100863)
- 社会科学(100836)
- 基金项目(91506)
- 省(87518)
- 自然(84747)
- 自然科(82817)
- 自然科学(82792)
- 自然科学基金(81333)
- 教育(76195)
- 划(76067)
- 资助(71793)
- 编号(66114)
- 成果(54446)
- 部(52982)
- 重点(52981)
- 发(49415)
- 创(48146)
- 课题(45684)
- 科研(45506)
- 创新(45097)
- 教育部(45047)
- 国家社会(44701)
- 期刊
- 济(143731)
- 经济(143731)
- 研究(99890)
- 中国(60889)
- 学报(58593)
- 科学(53872)
- 农(51113)
- 管理(46216)
- 财(44400)
- 大学(43518)
- 学学(41042)
- 农业(35969)
- 教育(34655)
- 融(28376)
- 金融(28376)
- 技术(25860)
- 财经(24646)
- 经济研究(24082)
- 业经(21190)
- 经(21086)
- 业(19163)
- 问题(19077)
- 图书(17040)
- 贸(16340)
- 版(16180)
- 科技(16164)
- 理论(15988)
- 资源(15876)
- 技术经济(15553)
- 世界(15454)
共检索到483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定贇 曾书怡
文章通过各项指标全面计算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变化情况,选取行业收入基尼系数为划分因素对各省进行聚类分析,接着从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ADF单位根收敛三个方面,计算了中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分区域的收敛情况。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存在先扩大,后缩小,再扩大的变化趋势;全国行业收入差距、聚类后分区域行业收入差距以及按东中西分行业收入差距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且各地区收敛情况与全国收敛情况大致相似;行业收入差距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绝对β收敛,按聚类结果分在低行业收入差距地区(即内环地区)存在较弱的俱乐部收敛,按东中西分在中部地区存在较弱的俱乐部收敛,其他地区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ADF检验结果表明全国行业收入差距将在缓慢上升后逐渐趋于稳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芳 龙志和 林光平
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运用Theil系数、变异系数以及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收敛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差距自2004年以来有缩小的趋势,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县域经济具有不同的收敛特征;同时,中国县域经济间具有比省域经济更强的收敛性,这说明中国省域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不是县域经济间的差异,而在于城市经济间的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尚骜
跨国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最新的研究将跨国收入差距归因于技术变迁的内生偏向性。现有文献只研究了偏向性技术存量的跨国差异性,本文将这一命题扩展至研究偏向性技术的增长快慢所具有的跨国差异性,分析了偏向性技术变迁的两层含义:偏向性技术和偏向性技术进步之间的区别,并研究了由此所导致的经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将跨国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分为四种情况,并从偏向性技术变迁的角度对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形成原因以及工资波动的原因给出了解释,最后总结出,持续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高效率的人力资本投入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条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得前 齐亚伟
本文基于1994-2013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收敛模型系统考察了不同省域人均税收收入差距及其收敛性。研究结果得出了2004-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税收收入差异呈现明显的缩小趋势,省域间人均税收收入差距主要源于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的差异,而非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等结论,并对1994-2013年不同省份人均税收收入的变异程度远高于人均GDP的变异程度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税收 税收收入差距 收敛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田
本文使用泰尔指数度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并检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进步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是否满足倒U形假说。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泰尔指数随城市化进程表现出倒U形变化模式。实证研究发现,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很可能存在倒U形,并强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以人均GDP度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呈现单调增加的特征;FDI没有显示出影响作用,而进出口贸易则会显著加剧收入不平等。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会降低收入不平等,政府需要改善和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泰尔指数 倒U形检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竹莘
本文从时间序列分析入手,根据协整检验理论,选取1956—2013年的中国28个省市人均GDP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直辖市、东、中、西四个地区(28个省市)的收入差距演变的收敛与发散规律。分析发现:一方面,三个直辖市之间、直辖市与东部、东部与中部、中部与西部具有收敛性;另一方面,东中西各自内部没有收敛性,四个地区及东、中、西三地区间没有收敛性,但有共同随机趋势;东部与西部没有收敛性。
关键词:
区域收入差距 人均GDP 共同随机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怀琴
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政府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模型,研究政府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呈现β收敛,政府投资越高,区域间投资差距缩小速度越快;东部地区政府投资收敛速度最快,即半生命周期最短,中高水平政府投资收敛性显著,均高于低水平政府投资;不同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是收敛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速度小于政府投资收敛速度,东部地区及高政府投资区域的政府投资收敛性对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性的影响更为明显。总体而言,政府投资结构的收敛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因此防止政府投资过快可以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政府投资 城乡收入差距 收敛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仲勇 杨芮华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收敛理论为基础,分析了1992—2005年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状况及其收敛模式。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基本上呈现扩大的趋势。同时新古典经济学的收敛理论表明我国农村省际之间经济差距并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宇 郭万山
文章运用"四分位法"、Z值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我国31个省经济总量的收敛性展开研究,并对回归分析中发现的方差"非齐次性"问题展开了分析讨论。研究发现,近20年间我国省际经济总量的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但相对差距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明显特征。近10年间我国省际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长率呈现出负的相关性,我国落后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达的省份。我国省际经济总量相对差距的收敛性是可靠的,但收敛速度经历了先加速再放缓的特征。
关键词:
经济差距 收敛性 新常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江一涛
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门限面板模型研究中国省域1985-2008年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情况及其非线性。通过结合Barro和Sala-i-Martin(1992)、Evans和Karras(1996)两个经典收敛模型,利用泰尔指数衡量国内总体及各省的城乡收入差距,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结果表明,虽然国内城乡收入差距大部分时间都在扩大,但其具有缩小趋势下的收敛性,并最终会缩小27%。门限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具有非线性,低城乡收入差距会在扩大的趋势下收敛,而高城乡收入差距会在缩小趋势下收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芳 龙志和
基于我国2000—2007年1994个县(及县级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条件β收敛性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县域经济存在条件β收敛,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和投资力度等方面的地区差异,能有效缩小县域经济间的发展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力铭 王国敏
文章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减量投入资源、农业生产和出口能力、影响全球农业生产和贸易状况五个维度切入,构建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计算中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并采用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等多种方法,系统探究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的地区差距以及收敛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但整体表现出减小趋势;不同省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由低水平转移至高水平的概率较低;部分省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依然具有由高水平转向低水平的风险;从地区分解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的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从收敛状况可以看出,地区间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整体上表现出发散趋向,从2022年开始出现收敛特征,但是短时期内地区间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不均衡性难以消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敬水 张周静
本文根据1997—2007年我国30个省市的统计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教育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教育人力资本结构两个方面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人力资本结构变量之间呈U型关系;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倒U型关系;人力资本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即教育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教育人力资本结构都能加快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速度,但后者作用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艳 衣辰 张兆阳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我国大陆30个省域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其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技术效率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省域的极差超过30%,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极差超过20%。通过对各省域、八大综合经济区间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内进行β-收敛、σ-收敛的实证检验,发现技术效率不存在收敛性。研究认为,我国的区域差距存在扩大趋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风光 李宗植
本文根据1957-2006年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内部各省经济差距存在收敛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却不存在收敛趋势,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在长期都受到三个共同冲击的影响;我国三大经济带之间以及经济带两两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到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 共同趋势 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