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1)
2023(7921)
2022(6559)
2021(6116)
2020(5131)
2019(11741)
2018(11460)
2017(22012)
2016(11717)
2015(13501)
2014(13374)
2013(13488)
2012(12641)
2011(11591)
2010(11414)
2009(10760)
2008(10822)
2007(9507)
2006(8436)
2005(7956)
作者
(31982)
(27042)
(27015)
(25902)
(17304)
(12774)
(12235)
(10451)
(10317)
(9552)
(9487)
(8996)
(8847)
(8801)
(8756)
(8371)
(8097)
(7831)
(7811)
(7375)
(6958)
(6440)
(6437)
(6215)
(6119)
(6068)
(6048)
(5807)
(5354)
(5299)
学科
(52170)
经济(52080)
管理(37711)
(34096)
(26909)
企业(26909)
方法(22267)
数学(20125)
数学方法(20012)
(18836)
中国(18092)
(16160)
(13962)
(12071)
贸易(12063)
(11918)
(11488)
银行(11483)
(11034)
业经(10778)
(10765)
(10222)
金融(10220)
收入(9498)
体制(9217)
农业(9122)
(8660)
财务(8641)
财务管理(8617)
环境(8517)
机构
大学(176307)
学院(171807)
(86829)
经济(85556)
管理(64847)
研究(63957)
理学(55360)
理学院(54793)
管理学(54279)
管理学院(53940)
中国(52133)
(42490)
(37463)
财经(33040)
科学(32658)
(31118)
(30334)
经济学(29693)
研究所(27758)
中心(27712)
经济学院(26716)
财经大学(24818)
北京(24462)
(24094)
(23366)
(22801)
(20226)
业大(20217)
师范(20078)
研究中心(18637)
基金
项目(110996)
科学(89990)
基金(85912)
研究(83598)
(74304)
国家(73780)
科学基金(63575)
社会(58755)
社会科(55968)
社会科学(55960)
基金项目(43932)
教育(37899)
(37894)
自然(37620)
自然科(36786)
自然科学(36777)
自然科学基金(36198)
资助(35642)
(33224)
编号(30838)
(27795)
(27603)
国家社会(26677)
成果(26666)
重点(25266)
中国(25186)
教育部(24784)
(23507)
人文(23121)
(22959)
期刊
(93843)
经济(93843)
研究(59231)
中国(37277)
(33699)
管理(26033)
科学(23556)
学报(22734)
(22012)
(20012)
金融(20012)
大学(18716)
财经(18018)
学学(17644)
经济研究(16497)
(15622)
农业(14659)
教育(14578)
技术(13105)
问题(12841)
(12784)
世界(11666)
业经(11663)
国际(11559)
技术经济(8563)
(8336)
会计(7905)
经济问题(7748)
统计(7627)
理论(7511)
共检索到270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蒙  
基于微观调研数据,使用Mincer方程进行分析,发现企业职工的行业收入差距并不是企业所有制结构差异所引致的,而政府对相关行业的行政垄断是主要诱因。进一步基于2005—2014年省级区域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研究行业行政垄断的生成机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的参与程度以及地方的财政支出压力是影响行业行政垄断的重要变量;在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蒙  
基于微观调研数据,使用Mincer方程进行分析,发现企业职工的行业收入差距并不是企业所有制结构差异所引致的,而政府对相关行业的行政垄断是主要诱因。进一步基于2005—2014年省级区域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研究行业行政垄断的生成机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的参与程度以及地方的财政支出压力是影响行业行政垄断的重要变量;在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庆泉  
在新古典理论的鞍点路径上,本文构建了包括清洁品、污染品及能源生产三个部门的理论模型,加入政府治污投入外部效应的污染治理机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设计动态环保税及政府补偿率的优化政策组合,研究环境规制政策所导致生态保护者与环境受益者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主要结论为:渐进递增的环保税及政府补偿率的环境政策组合,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环境质量提升和收入分配格局改善的三重红利。相比而言,过度的政府补偿政策,会抑制经济增长速度,延缓收入分配格局改善进度;而不足的政府补偿政策,会导致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扩大的产出规模也不会带来社会福利增进。绿色经济增长路径上环保税与政府补偿机制之间的动态优化组合,对于发挥环境规制的有效性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冠群  
合理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提高农村人口创造财富能力和调整现有国民财富分配格局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较多。其中,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农村中较低收入人群过大已对培育内需潜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各阶层人群有序转化造成较大威胁。某种程度而言,优化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解决相关问题已较为紧迫。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近年来甚至呈现出失衡的局面,进而对我国的消费和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回溯法可推导出"低价工业化"增长机制是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得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我国增长机制的转变;收入分配失衡的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庆泉  刘净然  王竞达  
碳排放权分配机制是推进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制度保障。初始碳配额分配无法解决清洁生产补贴中产生的新的不公平问题。本文构建了符合中国渐进式碳减排特征的理论框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新古典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研究清洁生产补贴引发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和碳排放权的再分配机制。主要结论为:渐进递增的清洁生产补贴政策实现了鞍点路径上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但会导致清洁部门过度投资,由此引发主体间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进一步研究指出,清洁部门获取的碳排放权数量应高于交易市场中的实际排放量,且随着对清洁部门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应通过再分配方案持续提高该部门获取的碳排放权份额,这有助于实现各方经济利益的帕累托改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江春  曹棣泉  
本文认为,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收入分配的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则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即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华  
近年来我国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加速扩大,收入分配呈现失衡的局面,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消费和生产。本文首先对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进行文献综述,继而从我国初次分配失衡和最终的分配格局失衡的特征表现两个方面来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利用回溯法推导出"低价工业化"增长机制是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我国增长机制的转变,需从"低价工业化"增长机制转变为"共享式"增长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杜乃涛  
对于居民收入分配的衡量会面临诸多困难,不仅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这样,在很多国家,都不存在可信的对收入的估计。除了家庭显性收入数据,各种隐性的甚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春  吴宏  
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收入分配的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则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即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超  陈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低迷,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开始凸现,而最为显著的则是由于收入分配失衡引发的居民消费不振,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也给刺激内需政策带来了极大的隐忧。本文认为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技术进步方式的选择,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建军  刘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居民部门占比逐年下降,政府和企业部门占比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这一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费与投资、国际收支、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三大失衡的形成机制,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失衡,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增加居民部门收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翔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中国持续性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得中低收入者因占有的社会总产出份额下降而致使其消费和投资能力相对下降,在金融信贷约束下,"过剩"的总产出又难以通过借贷的方式在国内进行消费和投资,最终"被迫"出口到国际市场,因而对贸易失衡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的计量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即:收入分配差距和金融信贷约束的确是中国外贸失衡的重要促成因素。据此,在中国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蓝管秀锋   刘思月   杨喆翔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无论是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提高还是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加剧都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和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该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未带动居民收入水平同步提高的内在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蓝管秀锋   杨喆翔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失衡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上升,国民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占比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