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9)
- 2023(8194)
- 2022(6715)
- 2021(6263)
- 2020(5296)
- 2019(12099)
- 2018(11452)
- 2017(21861)
- 2016(11439)
- 2015(13062)
- 2014(12518)
- 2013(12821)
- 2012(12108)
- 2011(11211)
- 2010(10919)
- 2009(10249)
- 2008(10144)
- 2007(8876)
- 2006(7761)
- 2005(7206)
- 学科
- 济(51870)
- 经济(51811)
- 管理(30036)
- 业(29933)
- 方法(25455)
- 数学(23571)
- 数学方法(23423)
- 企(21509)
- 企业(21509)
- 中国(19698)
- 财(13086)
- 贸(12982)
- 贸易(12974)
- 易(12784)
- 银(12708)
- 银行(12682)
- 制(12208)
- 行(12174)
- 农(11739)
- 融(11069)
- 金融(11069)
- 险(10935)
- 保险(10844)
- 学(9948)
- 业经(9027)
- 环境(8636)
- 体(7547)
- 农业(7516)
- 务(7286)
- 财务(7281)
- 机构
- 大学(173010)
- 学院(167200)
- 济(82721)
- 经济(81543)
- 研究(66014)
- 管理(61890)
- 中国(56503)
- 理学(52800)
- 理学院(52227)
- 管理学(51457)
- 管理学院(51174)
- 财(38570)
- 科学(38094)
- 京(37612)
- 所(33809)
- 研究所(30997)
- 财经(30893)
- 农(30021)
- 中心(29115)
- 经济学(28689)
- 经(28679)
- 经济学院(26075)
- 北京(24466)
- 农业(24076)
- 业大(23972)
- 院(23969)
- 财经大学(23712)
- 江(23139)
- 科学院(20244)
- 研究中心(18830)
- 基金
- 项目(113923)
- 科学(90877)
- 基金(88721)
- 家(79832)
- 国家(79322)
- 研究(78210)
- 科学基金(67012)
- 社会(54396)
- 社会科(51863)
- 社会科学(51851)
- 基金项目(45270)
- 自然(43265)
- 自然科(42348)
- 自然科学(42332)
- 自然科学基金(41651)
- 省(38910)
- 资助(38139)
- 划(35135)
- 教育(34431)
- 部(27613)
- 编号(26622)
- 重点(26225)
- 国家社会(25178)
- 中国(24929)
- 发(24079)
- 教育部(23737)
- 创(23145)
- 科研(22667)
- 创新(22030)
- 人文(21684)
共检索到259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政 李丽雯 贾妍妍 武坤
本文构建了左尾和右尾β系数,分别对中国行业尾部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研究,并进一步基于尾部风险网络,考察不同市场状态下行业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空间维度上,行业尾部系统风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体尾部风险;时间维度上,右尾系统风险的前瞻性来源于个体右尾风险。第二,绝大多数行业在市场极端下跌状态下的尾部风险更高,但金融在市场极端上涨状态下的尾部风险更高。第三,工业、可选消费和房地产的左尾系统风险方向性溢出水平明显高于右尾,但能源和金融的右尾系统风险溢出,以及能源和原材料的右尾系统风险溢入均显著高于左尾。本文可为防范化解行业尾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提供指导。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子晖 王姝黛 梁方
本文结合中国投入产出表,从产业链结构这一崭新的研究视角,考察我国行业间尾部风险传染的微观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链结构能较好地解释尾部风险的跨行业传染关系,议价能力较高的行业将对其上下游部门输出风险。全样本期间尾部风险主要沿产业链逆向传导,而重大股灾期间上下游部门间双向传染效应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防范尾部风险的跨行业交叉传染提出建议,从而为完善金融风险监管机制提供“产业治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
尾部风险传染 产业链结构 投入产出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政 李丽雯 刘淇
基于经济金融的共生共荣关系,本文采用LASSO分位数回归构建我国金融与实体行业间的尾部风险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行业间尾部风险溢出进行测度分析,并从时空两个维度探讨行业尾部风险溢出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经济金融系统中的31个行业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尾部关联网络,金融行业间、实体行业间以及金融与实体行业之间均存在密切的尾部关联,而且在与实体行业的互动中,金融行业内部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第二,经济金融系统中的风险传染源既可能来自金融行业,也有可能来自实体行业,银行、医药生物、计算机和建筑装饰是经济金融系统中重要的“风险驱动者”。第三,在空间维度上,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越密切,其尾部风险溢出水平越高,且相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对行业间尾部风险溢出的解释力更强,即尾部风险主要沿产业链从下游向上游行业进行逆向传导;两两行业间的收益相关性和波动相关性越高,尾部风险溢出越强;行业自身风险水平越高,其接收其他行业的尾部风险溢出越强。在时间维度上,宏观经济环境和融资环境是行业尾部风险溢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意 荆中博 吴姬 李政
非核心负债是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累积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将刻画时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特征的非核心负债指标与刻画机构关联性的尾部依赖技术相结合,得到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在捕捉冲击事件有效性方面,本文指标可以捕捉样本期间的4次重大冲击事件,包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3年银行业"钱荒"、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和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在捕捉规模特征有效性方面,本文指标能够规避传统风险指标中出现的"小机构、大贡献"这种不符合现实的问题;本文提出系统性风险度量领域的安慰剂检验方法,发现本文指标能排除股票市场风险等噪音信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莹莹 任硕 卜林
本文选取2015—2022年的日度观测数据,采用AS-CAViaR模型和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我国10种商品期货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其溢出水平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大风险事件爆发期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尾部系统关联水平明显提升,但不同商品的尾部溢出水平对风险事件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在整个样本期内,化工、软商品和有色期货为系统中极端风险的净输出者,非金属建材和油脂油料则是主要的净接收者,且产业属性相似的商品期货间的尾部关联更为紧密。就驱动因素而言,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会对我国商品期货的尾部风险溢出产生显著影响,且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同样为重要的驱动因素,但我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华 刘阳 黄卓
文章采用两状态马尔科夫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动量和反转策略有效性及其尾部风险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当持有期为1周时,反转效应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尾部风险。平静状态和动荡状态均具有较高的延续性,在相同状态下的转移概率均在90%以上。两种状态下的动量策略的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动荡状态下比平静状态时动量策略收益率更低,波动性也更大。动量策略的尾部风险更容易发生在市场动荡期,并且动荡状态对于极端损失的覆盖效果比对极端正收益的覆盖效果更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国进 刘元月 丁赛杰 赵向琴
本文首先将宏观尾部风险引入包含生产网络的多行业均衡模型,通过理论建模分析宏观尾部风险如何通过投入产出关联影响行业产出波动,并在非理性预期框架下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然后采用OECD披露的中国44个行业1995~2018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结构估计与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第一,相对于宏观尾部风险冲击对行业产出增长的直接效应,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传导引发的网络效应更大,且宏观尾部风险冲击主要沿着生产网络向上游传导。第二,相对于宏观尾部风险冲击影响行业产出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渠道,劳动效应渠道更为显著。第三,相对于普通风险冲击,宏观尾部风险形成的偏态冲击能更好地解释我国实体经济波动。尾部事件会造成经济主体预期的过度反应,并经由该机制导致产出增长更大程度地下降且影响持续期更长。第四,上游度更大、网络中心度更低和中间品投入结构调整更缓慢的行业受到宏观尾部风险冲击的负向效应相对更大,且投入产出网络连接的非对称结构是网络效应放大冲击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树华 马啸宇
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技术构建时变条件预期损失模型(ΔCoES),测算2020年4月—2021年3月间我国A股核心资产股票价格的尾部风险溢出情况,分析我国A股核心资产下跌对于市场大盘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核心资产指数尾部风险越大,在极端情况下对上证综指的风险溢出也越大,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2020年4月—2021年3月市场下跌期间,核心资产对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高于同期的中证500指数。核心资产中,医疗保健行业波动最大,产生的风险溢出也最高,其次是消费类行业,这两个行业在近一年内对市场造成的下跌影响最大。
关键词:
核心资产 尾部风险 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裕峰 温湖炜 陈学彬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日益融入世界金融体系,国际证券市场受到的极端冲击将会显著地传染到我国股票市场,但现有研究并不能有效地识别对A股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市场。本文基于White et al.(2015)提出的多元分位数回归模型构建适用于分析证券市场的新Co Va R模型框架,并以此测算了中国加入WTO以来9个代表性境外证券市场对我国A股市场的尾部风险传染大小,对比了它们的系统重要性排名。研究发现,中国香港和美国对我国A股市场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而英国和德国的系统重要性排名最低。近年来,对外开放政策并没有实质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国际极端冲击对中国A股市场的风险传染还非常有限,其中,亚太区域因素的影响显著大于国际因素。这些结论对于我国准确监测和识别国外输入型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加强与欧洲发达国家跨区域的金融合作(如"沪伦通")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裕峰 温湖炜 陈学彬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日益融入世界金融体系,国际证券市场受到的极端冲击将会显著地传染到我国股票市场,但现有研究并不能有效地识别对A股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市场。本文基于White et al.(2015)提出的多元分位数回归模型构建适用于分析证券市场的新Co Va R模型框架,并以此测算了中国加入WTO以来9个代表性境外证券市场对我国A股市场的尾部风险传染大小,对比了它们的系统重要性排名。研究发现,中国香港和美国对我国A股市场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而英国和德国的系统重要性排名最低。近年来,对外开放政策并没有实质提升我
[期刊] 预测
[作者]
赵雪瑾 张卫国
本文在构建我国外汇市场汇率风险指数、货币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数和股票市场股指风险指数的基础上,分别以三个风险指数为基准,选取68个重要指标从子市场重大改革时点至2015年9月的数据进行时差相关分析,得到现阶段三个子市场风险变动的先行指标,发现了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传染效应。进一步从先行指标中剔除相关指标得到预警指标,合成三个子市场短期和中期预警指数并进行有效性检验。近期预警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市场短期面临贬值的中风险,中期面临贬值的高风险;货币市场短期处于低风险,中期面临流动性过剩的中风险;股票市场短期面临暴跌的中风险,中期处于低风险。最后从统筹金融市场全局监管角度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监管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守东 李云浩
利用2015年2月9日至2021年6月23日1550个交易日的股票和期权市场数据,基于对广义无模型隐含波动率方法进行调整后的GVIX-EVT模型进行尾部风险测度,并将GVIX-EVT测度与传统尾部风险测度做对比,分析其对于极端风险事件造成的股票市场下行波动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期权市场价格相对历史价格对未来波动率变化所包含的信息更多,符合有效市场理论,且通过GVIX-EVT模型的尾部风险测度更有利于预测极端风险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尾部损失程度;将隐含波动率与极值理论相结合得到的GVIX-EVT尾部风险测度,有助于风险管理者防范和应对极端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冲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守东 李云浩
利用2015年2月9日至2021年6月23日1550个交易日的股票和期权市场数据,基于对广义无模型隐含波动率方法进行调整后的GVIX-EVT模型进行尾部风险测度,并将GVIX-EVT测度与传统尾部风险测度做对比,分析其对于极端风险事件造成的股票市场下行波动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期权市场价格相对历史价格对未来波动率变化所包含的信息更多,符合有效市场理论,且通过GVIX-EVT模型的尾部风险测度更有利于预测极端风险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尾部损失程度;将隐含波动率与极值理论相结合得到的GVIX-EVT尾部风险测度,有助于风险管理者防范和应对极端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冲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彬 曾裕峰
本文以中美股票指数和债券指数(包括总债券、国债和企业债)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多元多分位数CAViAR(即MVMQ-CAViAR)模型研究了中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不同市态下(包括牛市、熊市和震荡)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分位数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市场冲击对不同市场尾部风险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和债券在早期的牛市和熊市中不存在显著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分割的债券市场隔离了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但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股票和债券的极端风险传导效应在近年来得到加强;而美国股票和债券的互联互通程度相对较高,二者的尾部风险溢出关系随着债券的信用等级不同呈现出明显分化,其中企业债与股票始终保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严伟祥 徐玉华
快速发展的资管市场创新出大量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和业务,使金融各行业的联系愈加密切和复杂化,由此产生的交叉性风险也越来越值得警惕。利用分层阿基米德Copula模型,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之间的交易数据,刻画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基金五个金融子行业间的尾部风险相依关系,捕捉它们在极端事件下可能产生的危害。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五个金融子行业的尾部风险存在明显的分层相依结构,不同行业间的风险相依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且风险相依性整体偏高,因此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业内机构需提高风险自律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