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27)
2023(14938)
2022(12312)
2021(11352)
2020(9689)
2019(22196)
2018(21186)
2017(40227)
2016(21653)
2015(24446)
2014(24000)
2013(23992)
2012(22278)
2011(20282)
2010(20213)
2009(19133)
2008(18361)
2007(16407)
2006(14293)
2005(12995)
作者
(65398)
(54835)
(54812)
(51998)
(34560)
(26407)
(24926)
(21447)
(20819)
(19191)
(18748)
(18232)
(17350)
(17299)
(17223)
(17191)
(16666)
(16259)
(15823)
(15799)
(13669)
(13455)
(13234)
(12543)
(12294)
(12147)
(11975)
(11919)
(11106)
(10990)
学科
(91007)
经济(90918)
(59632)
管理(58511)
(47190)
企业(47190)
方法(42003)
数学(37693)
数学方法(37405)
中国(31051)
(28255)
金融(28253)
(26232)
银行(26169)
(25289)
(24855)
(24187)
(22188)
贸易(22175)
(21719)
业经(19787)
(19713)
(18802)
地方(17328)
农业(16930)
(15411)
财务(15383)
财务管理(15350)
企业财务(14598)
环境(13142)
机构
大学(318935)
学院(315024)
(138258)
经济(135758)
管理(117210)
研究(114027)
理学(101573)
理学院(100406)
管理学(98829)
管理学院(98274)
中国(91374)
科学(69745)
(66986)
(62220)
(60778)
(59008)
研究所(54335)
中心(53478)
业大(50648)
农业(49746)
财经(49558)
(45341)
(44954)
经济学(44758)
北京(42232)
经济学院(40710)
(39855)
(39075)
师范(38554)
财经大学(37182)
基金
项目(214092)
科学(167952)
基金(158536)
研究(149280)
(141760)
国家(140663)
科学基金(118538)
社会(97837)
社会科(93053)
社会科学(93022)
基金项目(83362)
(81022)
自然(77137)
自然科(75486)
自然科学(75458)
自然科学基金(74225)
(69853)
教育(67596)
资助(64917)
编号(57459)
重点(49004)
(48042)
(46475)
成果(46276)
(45279)
创新(42495)
国家社会(42337)
科研(42026)
教育部(40856)
计划(40449)
期刊
(141898)
经济(141898)
研究(90841)
中国(59803)
学报(57697)
(55841)
科学(50238)
(45796)
大学(42303)
(41320)
金融(41320)
管理(40259)
学学(40210)
农业(37368)
教育(26446)
经济研究(25206)
财经(24873)
技术(23544)
业经(21590)
(21472)
(21397)
问题(19148)
(19020)
国际(17593)
世界(16763)
(16083)
技术经济(15630)
理论(14670)
科技(14336)
统计(14329)
共检索到465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喻春娇  张洁莹  
本文在测度中国融入东亚跨国生产网络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融入东亚跨国生产网络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国的贸易便利化、在华跨国公司的中间产品进口、外部需求变动、区域市场规模、中国与东亚地区不同经济体的区位优势差异等因素,并进一步运用面板协整模型验证了这些因素对于中国参与东亚跨国生产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反映东亚区域内部需求的区域市场规模这一因素外,其它因素都对中国参与东亚跨国生产网络有促进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喻春娇  陈咏梅  张洁莹  
本文结合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现状,采用反映进口中间产品在国内的产业循环效应或产业波及效果的净附加值指标来衡量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后归属于中国的直接的贸易利益。基于1992-2007年期间中国20个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国内产业循环后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分析表明:从净附加值的绝对量来看,中国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中间产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增长迅猛,且在从世界进口的中间产品所创造的总的净附加值中平均占了42%左右的份额,但该净附加值占中国工业部门总出口的比重总体上不高且年均增长幅度有限。细分行业的考察发现,来自东亚的中间产品创造的净附加值比重较高的部门主要是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但在大多数工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唐乐  
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程度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融入程度较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融入程度较高。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升级与制造业整体内部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不同类型的要素密集型产业,其内部升级效果却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升级效应显著,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却不显著。在继续发挥传统要素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需尽快寻找具有高端要素竞争优势的产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新的途径。对不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应努力提升其技术吸收和再创造能力,推动中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向全面扩散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锐  郭欢  
本文基于WWZ(2014)构建了中国吸收的东亚出口国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出口国增加值指标,以此分别反映中国的东亚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作用。结果表明:1995-2011年期间,中国吸收的东亚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增加值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中国主要以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形式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但重要性有所下降,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地位尽管较低,但整体有所加强。中国吸收的日韩台(地区)增加值上升速度低于中国吸收的印尼增加值上升速度,且印尼对中国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的依赖性较高。但无论作为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还是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中国在纺织业及纺织制品业等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毅  郝帅  
深入了解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合作的经济动因,准确识别当前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复杂影响因素,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和平、发展、可持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全球175个国家1996—2017年间完成的跨国并购交易记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全球跨国并购网络整体密度不断攀升,有明显的社团集聚特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影响力逐渐扩大。此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跨国并购网络的主要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在全球并购关系网络中的中介性作用日益突显,中国应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网络的形成,尤其是发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相对优势,帮助处于网络半边缘和边缘状况的国家融入国际经济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信  王国顺  
在分析新一轮全球科技资源流动与重组浪潮中跨国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机理的基础上,从我国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标准化体系契合互动的角度,探讨高科技企业采取国际协作R&D、技术标准合作等代表高科技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网络最新趋势的基本战略模式,为我国高科技企业及早融入跨国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志刚  
本文从对跨国人均GDP差异的现实分析出发,首先利用ShorrockS经典的不平等分解方法对最新的权威国际经济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劳均GDP或劳动生产率对跨国人均GDP差异影响显著;对劳均GDP差异因素分解,结果表明TFP对其影响力在逐步上升,尤其对于中高收入组国家。其次,通过建立TFP增长的跨国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分析TFP增长率背后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有利于提高TFP增长率的解释变量包括城市化率、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教育投入,不利于TFP增长率的解释变量包括资本品价格、宏观税负、老龄化人口比例、高等教育失业人口比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互联网经济、低学历失业者对不同收入组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秀丽  张成  
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与社会力量的推动以及网络自身的内在特性,网络成为演化当代市场经济的变革性力量并使之呈现出网络经济新形态,网络经济的微观组织形式也打破了福特制生产方式下的垂直一体化结构,形成跨国公司主导的网络化生产体系,进而与生产性服务业网络嵌套成全球生产网络。本文基于资本运动与网络融合的视角,探讨了跨国公司主导的网络化生产体系与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一体化——分离与分立——网络化链接整合"的过程,并阐释了这种嵌套网络自身的不平衡发展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就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重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文丁  
发展中国家融入国际生产网络不仅能够带来就业扩张与出口增加等直接效应,还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产业转型及要素禀赋的优化产生深层影响。但另一方面对其积极效应也不可过于高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网络中也面临着技术依赖、产业关联不足等诸多方面的局限与挑战,如果不能在参与中通过学习实现自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则很容易被锁定为一个下游生产商角色。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军荣  
本文主要分析了东亚地区跨国并购总的趋势、行业分布和跨国并购对该地区经济的影响,并比较了东亚内部各国和地区跨国并购的状况。本文认为东亚跨国并购呈增长趋势,跨国出售大于收购,这满足了东亚地区对资金、技术和提升企业治理的需求,对高速发展的东亚地区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对中国大陆和韩国更是如此,但是仍存在许多需要防备的风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臖  
台湾电脑及外设产业从最初作为旗舰企业的简单元器件和产品的加工制造商,发展为现在的高层级供应商,在全球电脑及外设生产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剖析其升级路径对中国电脑及外设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爱民  张红军  
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跨国银行进入模式;接着回顾了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并通过有序结果的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跨国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其母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多,就越可能以分行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此外,跨国银行如果来自亚洲地区,则它们在中国市场设立分行的可能性更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鸿阶  张元钊  
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迅速增加,投资金额持续扩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对2011年中国企业在全球155个国家303件跨国并购案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一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投资选择影响最大,即HDI平均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并购案例数平均增加4.5个百分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田毕飞  邱艳琪  
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区位选择的现状,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东道国与中国的贸易量大小、两国间的文化相似性以及其他因素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存在正相关;东道国的生产要素成本与之存在负相关。论文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明倩  柯莉  
基于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均衡面板数据,呈现"一带一路"跨国专利合作网络的特征及其动态轨迹,并采用固定效应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专利合作关系的微观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已经形成覆盖国家范围广、内部联系较密集的专利合作网络;加深共识、增加互信仍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科技合作活动的重要保证;经贸、语言、文化的互通与融合,对突破"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领域尚存的信任壁垒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