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9)
2023(19271)
2022(16598)
2021(15511)
2020(13175)
2019(30628)
2018(30207)
2017(57584)
2016(31273)
2015(35648)
2014(35593)
2013(35353)
2012(32802)
2011(29907)
2010(29799)
2009(27578)
2008(27089)
2007(23854)
2006(20689)
2005(18469)
作者
(92105)
(77116)
(76416)
(73023)
(49086)
(36901)
(34915)
(30264)
(29129)
(27405)
(26086)
(25965)
(24469)
(24391)
(23868)
(23819)
(23052)
(22869)
(22079)
(22066)
(19191)
(19120)
(18654)
(17523)
(17304)
(17210)
(16983)
(16810)
(15612)
(15324)
学科
(143537)
经济(143396)
管理(87566)
(82863)
(67667)
企业(67667)
方法(61612)
数学(53960)
数学方法(53307)
中国(35957)
(35548)
(32002)
(30297)
业经(29879)
地方(29494)
(24992)
贸易(24980)
(24222)
(23741)
农业(23639)
(20715)
理论(20324)
环境(20058)
(19759)
财务(19676)
财务管理(19627)
(19423)
银行(19361)
技术(19129)
(19108)
机构
大学(456161)
学院(453491)
(191177)
经济(187296)
管理(176036)
研究(157898)
理学(152366)
理学院(150634)
管理学(147847)
管理学院(147043)
中国(117562)
科学(98097)
(97604)
(83933)
(80334)
(75897)
研究所(73458)
中心(70892)
业大(68499)
财经(67724)
(65501)
北京(61991)
(61496)
农业(59665)
(58856)
经济学(58625)
师范(58275)
(56903)
(52706)
经济学院(52670)
基金
项目(307323)
科学(240890)
基金(223569)
研究(221271)
(195710)
国家(194151)
科学基金(165869)
社会(139704)
社会科(132468)
社会科学(132433)
(118625)
基金项目(117848)
自然(108370)
自然科(105841)
自然科学(105810)
自然科学基金(103896)
教育(101114)
(100229)
资助(93432)
编号(89196)
成果(72433)
重点(68918)
(67915)
(66052)
(62978)
课题(61331)
科研(59038)
创新(58910)
教育部(57955)
国家社会(57875)
期刊
(209726)
经济(209726)
研究(132927)
中国(83486)
学报(74295)
(68816)
科学(67616)
(64056)
管理(64049)
大学(55911)
学学(52688)
农业(47574)
教育(44291)
技术(39884)
(36838)
金融(36838)
经济研究(34573)
财经(33362)
业经(32531)
(28700)
问题(27282)
(25088)
技术经济(23493)
图书(22999)
统计(22810)
(22114)
(21272)
理论(21213)
科技(20894)
世界(20450)
共检索到666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光乔  潘丹  秦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蛋鸡的产业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由南向北集中的趋势。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中国蛋鸡产业布局发生变迁的原因,研究发现: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比较优势、蛋鸡和其他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非农就业机会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逐渐成为影响中国蛋鸡产业布局的主要原因,同时运输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也发挥显著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幸  周德  
[目的]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业发展迅速,产业调整与优化将是其未来发展重点,需要对葡萄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开展新的讨论。[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产业集中度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测度1998—2018年间我国葡萄生产的布局变动及发展趋势,并构建面板模型从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经济因素、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5个方面探讨我国葡萄种植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葡萄生产的地域格局已初具雏形,且产地正在由集中走向分散,“西迁南移”变动特征显著,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主产区正逐渐形成;地区自然条件、农村老龄化、灌溉条件、比较效益、非农就业、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对我国葡萄种植布局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要素对是否为主产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建议因地制宜地进行葡萄生产布局规划,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以应对转型结构调整阶段的水果供需变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地区人均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区内与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当地的集聚,进而对地区人均收入产生正向效应,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导致产业转移,对人均收入的增长产生抑制效应,而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地区人均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区内与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当地的集聚,进而对地区人均收入产生正向效应,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可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致陆  肖海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进一步集中的变化趋势。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羊毛和羊肉的比价、畜牧业综合比较优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运输条件、自然灾害、禁牧政策等都是影响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羊毛生产布局逐渐从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潘丹  曹光乔  
该文在分析中国蛋鸡生产布局变动的前提下,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蛋鸡生产布局的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前中国蛋鸡的生产布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则,蛋鸡的生产布局正由自然性布局决定向经济型布局决定转变。同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导致中国蛋鸡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差异,今后中国应该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资源及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蛋鸡生产布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建伟  王雅鹏  
采用区位商、市场份额、辅助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对我国肉鸭产业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肉鸭产业布局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以山东、广东为首的高区位商、高市场份额区,以北京、重庆为首的高区位商、低市场份额区,以湖南、河南为首的低区位商、高市场份额区,以湖北、安徽为首的低区位商、低市场份额区;同时,我国肉鸭产业布局也呈现出三足鼎立态势,形成分别以山东、江苏、广东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产业圈;另外,我国肉鸭产业在区位商与市场份额层面所反映的差异化较大,其与地区经济总量、产业规模、技术与政策投入、产业化经营水平有较大的正相关性,与水资源条件呈弱负相关性。据此本文提出:四大类型区域发展要做到扬长避短,积极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佳玮   张晖   虞祎  
[目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背景下,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将是发展重点,需要对其生产布局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新的讨论。[方法]运用Arcgis10.7、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呈现了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猪生产的布局变动及发展趋势,并构建面板模型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济条件、比较优势和政府政策五个方面探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变化。最终根据污染预警分析对产业布局提出优化建议。[结果]生猪生产的地域格局基本稳定,且中游地区产能提升;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的生产重心大致由东北向西南迁移;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规模异质性、屠宰加工能力、劳动力机会成本、财政投入是长江经济带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建议因地制宜地进行生猪生产布局规划,遵循地理距离优先和供需总量平衡原则明确生产区和消费区主体功能,配套相应物流基础设施,平衡供需;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清洁生产;组织化、适度规模养殖,加快良种育种;构建长效支持政策以应对转型、防疫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学鹏  李进伟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向效应的假说,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具有惯性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并未表现出惯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光  王国力  肇博  王圣云  宋欣茹  
我国12个海岛县,分散分布在黄海等四大海域中,由于所处的海域位置、海洋与岛陆资源丰度以及受市场机制与人文状况、海岛资源开发力度与所处行政区的影响,海岛县际之间经济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海岛县人均GDP计算的基尼系数和绘制的洛伦斯曲线图,可以看出海岛县经济差异在缩小。海岛县之间产业结构也存在不同的演进过程,根据主成分得分值,在坐标系上海岛县的具体分布,可以划分出产业结构的不同演进阶段和产业结构类型。目前,海岛县的经济虽然仍为资源型经济,但在开发利用资源方面,已从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为主,逐步转向以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海洋非生物资源、岛陆土地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并重的发展方向。一些陆域发展的产业也逐步向海岛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欢  乔娟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和区域重心分析法综合考察生猪生产布局变迁轨迹和特征,从空间效应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经济学成因。研究表明,生猪生产区域呈现出向东向北移动的演变趋势;地区间生猪生产具有空间相关性,生猪产业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交通通达性的直接效应对生猪生产起到促进作用,相邻地区和本地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和价格预期共同影响本地区生猪生产,畜牧业比较优势的挤出效应因非农就业机会的间接效应得到缓解,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生猪生产有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欢  乔娟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和区域重心分析法综合考察生猪生产布局变迁轨迹和特征,从空间效应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经济学成因。研究表明,生猪生产区域呈现出向东向北移动的演变趋势;地区间生猪生产具有空间相关性,生猪产业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交通通达性的直接效应对生猪生产起到促进作用,相邻地区和本地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和价格预期共同影响本地区生猪生产,畜牧业比较优势的挤出效应因非农就业机会的间接效应得到缓解,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生猪生产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仲常  丁加栋  郭雅  
本文通过计算1952-200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地区变异系数,发现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均衡—非均衡—收敛"的变动趋势。文章利用1980-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影响工业布局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区域政策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地区工业发展;越高的投资水平,越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地区工业集聚也有显著正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布局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结论对于缩小地区工业发展与经济差距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晓莉  李秋芳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程度不断增强。为探究数字经济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基于理论层面进行机理分析,其次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应强调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加强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地区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可人  
选取西部12个省区199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合理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未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他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水平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经济开放程度、财政支农政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